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CEAP分级的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综合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CEAP分级探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规范化诊治。方法对我院收治120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按照CEAP分级,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彩超、下肢静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主要依据临床(C)分级进行压迫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联合的综合治疗措施。结果120例患者(135条患肢)按CEAP分级治疗后,随访局部复发率为18.52%(25/135),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CEAP分级阐述了下肢静脉疾病的发展过程,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使临床治疗有据可依,从而有助于下肢静脉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2.
炎症反应因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因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及其与急性下肢DVT的关系。方法检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治疗前后及16名正常对照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前DVD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量、血清CRP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DVD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和血清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RP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稍高于对照组(0.01相似文献   
63.
静脉动脉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手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广泛闭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静脉动脉化手术,严密观察手术前后肢体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术后患肢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长期随访5月至8年(平均3.5±0.5年)转流静脉通畅,患肢血运均良好,均未行截肢手术。结论:静脉动脉化手术可以改善肢体远端血供,是治疗下肢动脉广泛闭塞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3DMax补片在腹腔镜下全腹膜外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中修补腹股沟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6月期间腹腔镜下应用3DMax补片对18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EP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8例患者中Ⅰ型疝3例,Ⅱ型疝4例,Ⅲ型疝9例,Ⅳ型疝2例;斜疝11例,直疝6例,股疝1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TEP17例。1例因疝内容物为末端回肠,与疝囊粘连并局部狭窄梗阻,中转开放手术切除部分回肠。手术时间40~95min,平均65.4min.术后均未使用镇痛剂,术后住院时间2~7d,平均住院5.5d.术后发生阴囊血清肿1例,经穿刺排液后愈合良好。随访1~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TEP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采用预先成型的3DMax补片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构建5个拷贝的缺氧反应元件(5HRE)增强子和癌胚抗原启动子(PCEA)联合调控超抗原-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基因(TSST-1)与CD80分子跨膜序列(CD80TM)融合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引物应用PCR法分别从人直肠癌基因组克隆PCEA,从野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克隆TSST-1全长基因.利用重叠PCR法从pCMV-SPOR-T6-CD80载体克隆融合有中性linker的CD80TM基因片段.选择pLEGFP-N1为原始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选取合适的酶切位点SphⅠ和BglⅡ,联合双酶切和PCR方法去除原始载体中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启动子(PCMV IE).将上述基因片段与去除了PCMV IE的pLEGFP-N1重组,构建携带5HRE、PCEA、TEST-1、linker-CD80TM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果:成功克隆PCEA和TSST-1基因.构建了融合中性linker的CD80TM,测序与预期相符.将上述片段重组到载体pLEGFP-N1上,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无误.结论:成功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EFGP-N1-5HRE-PCEA-TEST-1-linker-CD80TM,为下一步的体外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基因系尾型同源盒基因2(CDX2)在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LS174T不同缺氧时间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MTT方法检测在不同CoCl2浓度(100,150,200μmol/L)下和不同时点(24,36,48 h)时对SW480和LS174T细胞活力以及增殖的影响,筛选适宜的CoCl2作用浓度。(2)在细胞化学缺氧培养相应时段,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HIF-1α,Snail和CDX2的mRNA的表达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DX2的蛋白表达。结果结肠癌细胞株在不同浓度CoCl2环境下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在低浓度CoCl2(100μmol/L)干预下,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HIF-1α和Snail mRNA表达逐渐上升,缺氧24 h时达到高峰,CD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缺氧诱导HIF-1α过表达可通过下调CDX2而加速结直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67.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EAP分级和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对肢体慢性静脉疾病(CVD)的临床(C)-病因(E)-解剖(A)-病理生理(P)的分级,力求使CVD发展的多变性和阶段性通过CEAP分级,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和综合干预措施。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依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将收治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443条肢体按照CEAP分级,以临床(C)为主要标准,参考病因(E),选用2~3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疗。结果:443条肢体按CEAP分级综合治疗,3年复发率为21.6%,与传统的未分级单纯行手术治疗患者(425条肢体)3年复发率53.2%相比,复发率减少31.6%。结论:CEAP分级,大致性描述出了一个多变性和阶段性的CVD发展过程,应用CEAP分级提高了对CVD的认识,避免了治疗的盲目性,减少了手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48例(56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按CEAP分级的临床分级,C2 56条肢体,C3 30条肢体,C4 26条肢体,C5 8条肢体,C6 7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交通支静脉结扎术、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后48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肢临床症状改善,曲张静脉团块消失,肿胀明显缓解,足靴区色素沉着变浅消失,溃疡愈合。术后并发症:皮下淤斑30条肢体(53.57%),皮肤灼伤7条肢体(12.5%),皮肤麻木5条肢体(8.93%),皮下条索/硬结50条肢体(89.29%)。淋巴渗漏1条肢体(1.79%),局部残留/复发4条肢体(7.14%)。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大隐静脉主干再通发生。结论: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疗效确切,多数并发症在术后3个月左右自行消失缓解,根据CEAP分级个性化处理,规范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防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构建猪源性胆囊收缩素(CCK)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CCK,并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和仓鼠体内进行表达。方法从含CCK的中介载体pMD18-T/CCK中,以限制性内切酶方法获取目的片段,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以脂质体法转染COS-7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肌肉注射法免疫仓鼠,了解重组质粒pIRES2-EGFP/CCK的体内表达。结果构建了猪CCK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CCK,用其转染COS-7细胞后24h、48h、72h均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其中72h组荧光强度达到最强。用pIRES2-EGFP/CCK免疫仓鼠后,第4d注射部位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第14d荧光强度明显增强,第42d荧光强度进一步增强,正常对照组始终未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猪源性CCK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CCK,并成功地在哺乳动物细胞COS-7中和仓鼠体内进行了表达,为仓鼠胰腺癌的交叉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外周动脉疾病(PAD)可累及全身动脉,以下肢动脉较多见。血管内治疗(EVT)是治疗下肢PAD的常用技术之一,主要包括药物洗脱支架(DES)及药物涂层球囊(DCB)。与传统技术相比,DES及DCB治疗PAD后血管通畅率更高、再狭窄率更低,但目前相关研究尚少,且缺乏长期随访结果,二者间如何选择仍需探讨。本文对DES、DCB治疗股腘动脉病变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