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血压病患者症状与生命质量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高血压病患者症状和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统一印制的调查表对644例高血压病患者实施问卷调查.以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症状计数和症状引起痛苦值与SF-36量表各维度相关性,以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症状及由症状引起的痛苦与SF-36的8个维度均显著相关.在多变量模型中,无论是服用降压药组还是未服用降压药组,症状计数及由症状引起的痛苦值均进入模型;但是在服用降压药组,症状及由症状引起的痛苦比其他因子如年龄、血压等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更严重.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症状对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测定并处理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石平  陆兵  钱燕华  施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141-4143
目的了解无锡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及其病原学变化特点,为本地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病例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收集无锡市哨点医院的手足口病例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无锡市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6 534例,年均发病率161.39/10万;重症比例为22.01‰;死亡率0.014/10万。发病有两个高峰,主要集中在5-7月和11-12月,重症发生亦集中在7月;全区各县区均有发病,无锡新区、滨湖、锡山和惠山等城乡结合地区发病率较高,且重症发生率较高;普通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8∶1,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93.20%,重症病例主要以散居儿童中3岁及以下儿童高发。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以EV71(占50.09%)和Cox A16(31.48%)为主,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病例。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及地区、性别、年龄差异,且疫情处于上升状态,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及对农村偏远地区和城镇托幼机构的疫情监测力度,同时提高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诊断及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63.
人文医学教育界的专家已经认定:随着"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标准的推行,必定会暴露出我国医学课程的某些重大缺陷,这些缺陷涉及到诸如医师职业精神、社会科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信息管理、人际交流技巧和科学思维等方面[1,2].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分析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临床特点和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依《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共收集17例患者,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总抗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1996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暴发疫情发病11例,2010年对留存的7例患者血清进行复核,5份检出新布尼亚病毒总抗体阳性;2010年对1996年疫情中的4例病例再次采样检测,4份标本新布尼亚病毒总抗体阳性。1996年疫情病例11例,2010~2012年监测发现新布尼亚病毒病例6例,合计17例病例中,死亡5例,重症1例,轻症11例,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发热(100.00%)、血小板减少(100.00%)、白细胞减少(76.47%)以及出血症状、全身中毒症状等。结论:初步观察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抗体阳性可持续14年以上;该病毒感染临床上包括无症状、轻症、重症和死亡病例;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出血和全身中毒症状等。  相似文献   
65.
[目的]监测和分析无锡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动态和病原学特征,为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无锡市流感监测哨点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发病动态、流感病毒分离和爆发疫情资料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无锡市共监测报告ILI病例37 998例,ILI占门诊病例总数的比(ILI%)平均为3.67%。采集咽拭子标本1 796份,分离出流感病毒395株,分离率为21.99%。ILI和ILI%的高峰期均为2005年12月、2006年3月、2007年7月,ILI、ILI%和流感病毒分离率三者的高峰相互吻合,并与流感优势毒株交替变化一致。ILI的年龄构成中14岁以下儿童占91.03%,学校是发生爆发流行的主要场所。[结论]我市流感病毒比较活跃,关注ILI动态、ILI%动态、毒株型别交替变化和新型毒株的出现,可以评价和预警流感流行情况。对儿童和学校等流感重点人群和场所,应在流行高峰前采取流感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方法及选择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例患者经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1例经肺穿刺活检证实,9例经痰细胞学证实,7例经淋巴结活检证实,5例胸腔积液病理学证实。所有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制剂治疗,其中手术治疗6例,存活5例(83.3%),化疗和(或)放疗30例,存活7例(23.3%),两者存活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COPD患者合并肺癌的症状无特异性,早期确诊率低。COPD患者伴胸痛、血痰、胸腔积液、进行性消瘦应警惕合并肺癌的可能;行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或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对COPD合并肺癌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手术可作为COPD合并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次是放疗或是化疗。  相似文献   
67.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既担负着平时为军民就诊保健康.又被赋予了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完成战时卫勤保障的任务。门急诊是医院接触病人最早的部门,做好平战结合的战创伤门急诊服务体系流程再造,优化救治流程,创新救治流程理念,是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完成好战时卫勤保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笔者对某部营以下干部所患疾病进行了调查,以了解营以下干部常见慢性疾病构成、重症疾病构成、发病特点及患病初始年龄分布,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相似文献   
69.
石平  张亚卫  张秀英 《现代医学》2005,33(4):246-248
目的 用半重叠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n)、T细胞受体γ链(TCR7)克隆性基因重排,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白血病(MRD)的动态变化和消长规律,预测复发,判断预后。方法 选择14例完全缓解(CR)的AI上患者,采集CR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用半重叠PCR检测Ign、TCR7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经过正规化疗的14例ALL患者在CR后不同时期,MRD水平不同;MRD的消长规律为波浪式7例,呈直线下降3例,持续阴性2例,复发2例中1例为MRD持续阳性、1例MRD由阴性转为阳性。结论 一次MRD-PCR检测不足以说明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水平,连续PCR检测及动态观察对于预测复发、判断预后、评价骨髓移植(BMT)效果、研究白血病化疗方案及停药时间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急救患者死亡和伤残的原因,为进一步加强急救网络医院急诊科内涵建设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照2002和2003年全市各急救网络医院有急诊科急救记录的870份和1260份急救死亡病历填写调查表,用Profox6·0建立数据库,分析患者到达急诊科的时间、首诊医生到现场时间、首次医嘱时间、二线医生或上级医生到场时间及患者到急诊科后的死亡时间,并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救死亡患者到达急诊科的时间段以0∶00~08∶00最多,两年度分别为29·43%和31·10%,两年度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年度的首诊医师到场时间、首次医嘱时间的中位数均为0min,但时段分布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年度二线或上级医生到场中位时间分别为1min和0min,但时段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年度会诊医师到场中位时间分别为20min和5min,时段分布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年度患者到达急诊科死亡中位时间分别为55min和40min,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监测和评估急诊科急救工作的时间因素、技术因素和质量因素等非常有必要,可依此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