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直肠癌Mile's术中乙状结肠经腹膜外造瘘与经腹膜内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Mile's术直肠癌患者73例,根据造瘘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腹膜外造瘘组35例给予经腹膜外造瘘术,腹膜内造瘘组38例给予经腹膜内造瘘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腹膜内造瘘组相比,腹膜外造瘘组术后排气、术后排便时间较短,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Mile's术乙状结肠经腹膜外造瘘较经腹膜内造瘘的术后情况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对 3 6例 >60岁SAP患者与 74例≤ 60岁SAP患者的治疗方法 ,并发症和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示 >60岁组及≤ 60岁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66.67%和 2 7.84% (P <0 .0 1)。病死率分别为 41.67%和 14 .86% (P <0 .0 1)。老年SAP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RDS( 5 2 .78% )、休克 ( 3 3 .3 3 % )、肾功能不全 ( 2 7.78% )。在老年SAPⅠ级患者 ,早期非手术治疗与早期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45 .45 %和 90 .0 0 % (P <0 .0 5 ) ,病死率分别为 9.0 9%和 5 0 .0 0 % (P <0 .0 5 ) ;而在SAPⅡ级患者 ,早期非手术治疗与早期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老年人SAP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年轻人明显增高 ;老年SAPⅠ级患者应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微循环障碍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中的作用,同时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胃粘膜损伤的干预效应.方法SD大鼠192只,随机分对照组(C)、胰腺炎组(P)、川芎嗪治疗组(T).经大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5%牛磺胆酸钠(4m1·kg-1)制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C组仅胰腺被膜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组经股静脉注射0.6%川芎嗪(10mi·kg-1).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在制模后0.5、2、6及12h分别测定胃的血流量.另8只用于胰腺、胃的病理评分并观察胃组织的MPO活性.结果P组与C组相比,P组各时相胃的血流量均明显降低(P<0.01),各时相病理改变明显加重,时间越长,损害越重;胃组织MPO活性明显增加(P<0.01).T组与P组相比,T组2h起胃血流量较P组均明显降低(P<0.01),各时相病理改变及白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组织MPO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胃组织血流量与胃组织MPO活性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胃组织损伤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微循环障碍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胃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川芎嗪可以改善微循环,减轻胰腺及胃粘膜损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时胃粘膜缺血与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度的关系。方法  SD大鼠 6 4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 ANP组。 5 %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制成 ANP模型。采用放射生物微球技术在制模后 2小时及 12小时分别测定胃粘膜血流 (GMBF) ,同时检测血清磷脂酶 A2 (PL A2 )、白细胞介素 - 1β(1L- 1β)水平及胃粘膜病理变化。结果 ANP组大鼠在制模后 2小时及 12小时血清 PL A2 活性 (94 .2 9± 9.96 ,10 3.71± 14 .4 0 ) U/ L、IL- 1β水平 (0 .78± 0 .13,0 .83±0 .2 0 ) ng/ m l均较对照组 (6 5 .2 7± 10 .5 2 ,6 6 .6 3± 9.81) U/ L、(0 .32± 0 .0 6 ,0 .33± 0 .0 7) ng/ ml明显升高 (P值均 <0 .0 0 1)。ANP组 GMBF在制模后 2小时与 12小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GMBF与血清 PL A2 、IL- 1β水平之间呈密切负相关 (P<0 .0 5 )。结论  ANP早期 GMBF的减少与炎症介质的增高同时发生 ,两者均是 ANP胃粘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2(G-protein signaling modulator 2,GPSM2)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4例胰腺癌患者临床石蜡样本制作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检测GPSM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GPSM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另选取同期10例新鲜胰腺癌标本及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RT-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PSM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胰腺癌组织GPSM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P均<0.05)。组织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配对的癌旁组织比较,胰腺癌组织中GPSM2表达明显上调(P<0.05),其高表达(40例)比例达74.1%。GPSM2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T分期、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T分期越差(χ2=12.654,P<0.01),TNM分期越高(χ2=16.610,P<0.01),肿瘤分化程度越差(χ2=10.355,P<0.01),其GPSM2表达水平越高。生存分析表明,GPSM2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GPSM2过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肿瘤T分期、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相关,且与胰腺癌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胆道手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为78例胆总管探查病人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78例病人使用传统方法取石残石率为23.1%。胆道镜检后残石率为5.1%。发现胆道癌2例。胆道畸形1例。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和胆道镜的残石率为1.3%。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在降低残石率、降低胆道疾病的漏诊率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川芎嗪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循环障碍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中的作用,同时观察川芎嗪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黏膜损害的干预效应。方法: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胰腺炎组(P组)、川芎嗪治疗组(T组),每组64只。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在制模后0.5,2,6h及12h分别测定肠血流量;对胰腺、肠组织进行病理评分并观察肠组织的MPO活性、白细胞浸润情况。结果:P组与C组相比:P组各时相肠的血流量均明显降低(P〈0.01);病理改变及白细胞浸润明显加重;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增加(P〈0.01)。T组与P组相比:T组2h起肠血流量较P组均明显增加(P〈0.01);各时相病理改变及白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组织MPO活性明显下降(P〈0.05或P〈0.01)。肠组织血流量与肠组织MPO活性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肠组织损伤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微循环障碍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肠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川芎嗪可以改善微循环,减轻胰腺及肠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38.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IL-10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32只SD大鼠制作ANP模型(P组),32只(C组)于胰腺被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制作后3、6、12、24h分别处死8只大鼠,由肠系膜上静脉取血,检测血清TNF-α和IL-10,同时取胰腺头部组织用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结果 P组各时间点的胰腺病理评分均高于C组,P组在制模后12h、24h血清IL-10水平较C组显著增高(P〈0.01),P组TNF-α/IL-10在3h开始升高,6h达峰值,12h接近C组水平。结论 ANP时大鼠血清TNF-α、IL-10均升高,但TNF-α/IL-10失调;ANP时辅助T淋巴细胞(Th)1向Th2漂移。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富半胱氨酸61(cysteine-rich 61,Cyr61)在胰腺癌细胞中对吉西他滨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MIA PaCa2,分别感染空白对照病毒,表达Cyr61的病毒或shRNA,用吉西他滨(10 μg/ml)处理.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细胞凋亡;蛋白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适应证、消化道重建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132例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治疗经验。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Child术式,其中胰肠吻合方式:传统胰腺空肠端端吻合术11例;捆绑式胰腺空肠吻合术24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术84例;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13例。132例全部经病理学确诊,其中胰头癌72例,壶腹部周围癌28例,胆总管下段癌15例,十二指肠癌5例,慢性胰腺炎3例,胰头浆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1%,其中术后出血6例(4.5%),胰瘘22例(16.7%),肺部感染8例(6.1%),胆瘘5例(3.8%),胃排空障碍4例(3.0%)。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是胰头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出血、胰漏、胆漏和腹腔感染等是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术中仔细操作并采用合适的吻合方法,术后密切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减少PD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