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6 毫秒
21.
22.
3株登革病毒1型广东分离株NS 1基因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登革热 (Denguefever ,DF)是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 ,严重者表现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 ,后者死亡率可达 5 %。广东省自 1978年以来 ,先后有 10多次登革热暴发流行。目前认为 ,我国登革热为传入性 ,但登革热的病原登革病毒 (DV)流行株的来源还不明确。我们通过测定我国广东省DF病人血清中分离的 3株DV - 1的NS 1基因序列 ,比较其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的差异 ,探讨 1999、1997和 1995年在广东流行的登革热的可能来源。1 材料和方法  (1)材料 :试剂为pUCmT载体、3SGelPurificationKi…  相似文献   
23.
登革病毒2型广东省分离株的鉴定及NS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明确广东省南海市1998年夏、秋季一批发热、出疹患者的诊断,并从基因水平分析其流行株的来源。方法 收集疑似登革热(DF)患者 血清52份,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病毒分离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别进行了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同时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从25份发病早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病毒10份,经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RT-PCR检没让实为登革病素2型感染。基因序列分析表明,1998年广东分离的登革2型病毒与ThNH-P28/93、C0166`16681`NGC`JAM`04`GD06/93和S1株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是:98%、97%、96%、93%、92%、91%。结论 此次南海市登革热暴发流行为 登革病毒2型感染所致。基因序列分析提示:1998年广东省南海市分离的登革病毒2型可能来源于泰国。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广州市区2003年仲夏—批疑似登革病毒感染的患进行确诊,并从基因水平分析流行株的可能来源。方法用免疫层析法(ICT)检测早期疑似患的DV—IgN和IgG抗体;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对所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并与国际参考株及国内流行株相应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合患的流行病学资料推测本次流行株的可能来源。结果发病5d内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56.5%(13/23),发病5~10d的患DV—IgM抗体阳性率为66.7%(16/24);DV—IgG抗体无1例阳性。从18份发病5d内患的血标本中分离病毒7份,经RT—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证实为DVI感染;用RT—PER检测30份早期患血标本,患的阳性率为83.3%(25/3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003年流行株与登革1型病毒柬埔寨流行株及我国1997、1999年登革1型病毒流行株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7%、97%、98%。所有患在发病前两个月均在广州市区某大院内居住,无输血史、无外出史。结论2003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为登革1型病毒感染所致,推测广东可能存在登革1型病毒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25.
以重氮基聚苯乙烯为载体,首次研制出登革病毒特异性重氮乳凝快速诊断试剂。玻片凝集检测登革病毒抗原,能在5分钟内出现结果,30分钟内无自凝现象。该试剂在登革病毒1—4型间交叉明显,对登革病毒以外的其它虫媒病毒无明显交叉反应。最低检出抗原量达15ng/ml 病毒蛋白水平,敏感性是血凝方法的100倍。病毒接种c/36细胞和乳鼠后的48小时之内,能分别在其培养液及鼠脑组织和血液中检出病毒抗原,明显早于细胞病变及病征的出现。该试剂在4℃保存至少半年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现场应用发现,16例登革病人急性期血清,有6例呈阳性反应,其中一例经病毒分离得到证实。18例伤寒病人,4例衣原体感染病人和10例正常人血清均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2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与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广州市两家医院产科病房的产妇及出生1~9天的新生儿以及3所幼儿园1~4岁健康儿童进行了轮状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25例产妇及80例正常儿童粪便中,无1例检出轮状病毒,而64例新生儿中的轮状病毒感染率为20.3%,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轮状感染率(53.8%)较母乳喂养者为高(11.8%),排毒持续时间也较长。产道分娩较剖腹分娩的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的时间早。所有新生儿感染的轮状病毒,病毒核酸电泳型均为同一模式,与当年婴幼儿腹泻病孩所分出的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株,其电泳图谱完全重叠。32份脐血中仅1份轮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此外,用PAGE及阻断ELISA法证实,ELISA法检测无症状新生儿粪便的轮状病毒时,具有较高的假阳性(24.8%)。  相似文献   
27.
登革2型病毒广东流行株结构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广东省90年代以来流行的3株登革2型病毒(DEN2)的结构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了解流行株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异及基因型: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扩增广东省不同年份流行的3株DEN2型病毒的结构蛋白基因(C、PrM、E基因)。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JM109宿主菌,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 3株DEN2病毒结构蛋白基因序列长度均为2325bv,编码775个氨基酸。三者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是:GD06/93与GD19/2001为96%(97%)、GD06/93与GD08/98为94%(97%)、GD08/98与GD19/2001为92%(94%)。其在相关毒力位点E383~385处均为GLU—PRO-GLY、E126处均为GLU。3株DEN2与国际参考株比较表明:GD06/93与GD19/2001和澳大利亚TSV01株共享序列非常接近,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98%);GD08/98与泰国株ThNH-P28/93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8%(98%)。此3株DEN2二级结构与对乳鼠不致病的04株比较,主要差别位于其393~400氨基酸处,本室分离的3株对乳鼠致病毒株为EEEEHHHH,而04株为EEEE----;337~343处本室分离的3株对乳鼠致病毒株为HH-------HHHHH,而04株为--------HHHHE-,恰好位于Dengue病毒E基因的Ⅲ区:结论 GD06/93、GD19/2001与TSV01亲缘关系较近,属同一基因型。GD08/98与ThNH—P28/93共享序列非常接近,属同一基因型。3株DEN2病毒在E蛋白Ⅲ区结构有一定变异,可能与毒力有关。  相似文献   
28.
登革热是一种欢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并可以出现党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我省自80年代以来多次发生较大规模流行,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我们对本省曾发生登革热流行的貂关市评石镇、佛山市区、番昌市沙湾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以期了解三地人群血清党革病毒抗体分布及消长伍况,为预防再次发生党革热流行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l被检血清:lop-1997年分别从韶关市坪石镇、佛山市区、番昌市沙湾镇分别收集到“、M4、178份血清标本。1.2检测方法:采用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法(…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告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共获得5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鹭山(SAG)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间接免疫荧光证实,两株McAb具有病毒种的特异性,其它3株具有亚组特异性。免疫印迹分析发现,前者仅能识别SAG病毒C蛋白上表位,后者能识别SAG病毒的三个结构蛋(E1、E2和C),并与GET、MAY及RR鹭甲病毒的C蛋白有明显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30.
应用重氮胶乳凝集试验,检测登革热病人急性期血清标本57份,同时与PCR及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77.19%,80.7%和56.1%乳凝和PCR方法在病程1~14d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病毒分离方法的检出则限一地病程的一周以内,研究中也发现三种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病例,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