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起病隐匿,恶性度高,一旦发现,往往已是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20%~30%.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卵巢癌是妇科肿瘤工作者研究的热点.survivin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protein,IAP)家族新成员,具有调节细胞分化和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对结肠癌、乳腺癌、非小细胞性肺癌、胃癌以及神经母细胞瘤的研究提示,survivin在这些肿瘤中的表达可以作为其预后不良的标志[1-2].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KAI1基因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存档大肠癌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KAI1免疫组化染色(S—P法)。将不同大肠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Dukes')下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肠癌不同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下KAI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肿瘤伴淋巴结转移组,KAI1阳性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6%vs.64.3%);KAI1阳性率随Dukes'分期依次减低,分别Dukes'A阳性表达率为86.4%.Dukes'B阳性表达率为54.8%,Dukes'C阳性表达率为21.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AI1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及转移有关,对判断大肠癌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Polo样激酶1(PLK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技术,检测63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PLK1和p53表达水平。另取10例距肺癌5em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PLK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总表达率为79.4%(50/63),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无表达(χ^2=21.65,P〈0.01)。PL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X2=0.39、1.60,P〉0.05);PLK1表达的阳性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χ^2=5.36,P〈0.05),与淋巴结转移的远近无关(χ^2=0.59,P〉0.05);PLK1的表达在Ⅰ、Ⅱ、Ⅲa期肿瘤中差异有显著性(χ^2=6.84,P〈0.05),随着分期的进展,PLK1表达的阳性率也逐渐增高;PLK1的表达与p53蛋白积聚呈显著相关(χ^2=5.99.P〈0.05)。[结论]PL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抑癌基因p53的积聚明显相关,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胃癌中KAll基因蛋白表达及其与病理组织学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对85例存档胃癌标本进行重新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KAl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KAll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和分化程度无显著性相关,但与肿瘤临床分期及嘛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KAll的阴性表达与胃癌的进展及转移有关,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85.
胃部副脾临床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45岁女性患者,因间断上腹胀7个月余就诊,10年前因外伤曾行脾脏切除术。术前胃镜、超声内镜和腹部CT均提示胃底占位,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副脾组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表达突触素的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连续诊断的6例胃血管球瘤,8例其他部位的血管球瘤,7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胃血管球瘤大多发生在胃窦部的固有肌层,弥漫强表达突触素(5/6),而在其他部位的血管球瘤无突触素表达.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发生在胃底、胃体部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除弥漫强表达突触素(7/7)外,还高表达嗜铬粒素A(6/7)、CD56(5/7),不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0/7).结论胃血管球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形态学有些相似性,且均可以强表达突触素,但其好发部位及免疫标记有显著不同可资鉴别.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分析4例CRDD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En Vision^TM)等观察。结果 男2例,女2例,平均年龄50.8岁,皮损位于头面部、四肢或躯干,呈结节状、丘疹状或斑块状,其中1例为多处皮损,无合并淋巴结等其他系统病变,2例术后发生复发。光镜下病灶内见深浅不一结节状区域,浅染区见体积较大的组织细胞,呈多边形或椭圆形,其直径为淋巴细胞的10-30倍,胞质丰富,淡嗜酸性,核膜光滑,有小的嗜碱性核仁,部分组织细胞胞质内见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等,3例见中性粒细胞微脓肿形成,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结论 CRDD是极少见的一种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其光镜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慢性炎症性病变、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及网状组织细胞瘤等鉴别。CRDD术后有复发可能,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组织S100B表达,探讨姜黄素对癫痫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癫痫组、姜黄素治疗组。癫痫模型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给药SE后予姜黄素300 mg/kg腹腔,大鼠癫痫造模后24 h和72 h取海马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S100B蛋白的表达。结果:癫痫组海马神经元脱失和损伤明显,姜黄素治疗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海马神经元S100B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海马神经元S100B阳性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姜黄素治疗可降低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S100B蛋白表达,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来减轻癫痫发作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木村病为临床少见病,常易被误诊、漏诊.该文报告一例木村病肾损害患者,该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以全身水肿为首发症状,在25年前已发现肾脏损害,但因未注意其淋巴结情况,一直按“慢性肾炎”治疗,11年前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并行切除术,当时诊断不明,长期自服激素治疗,反复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腮腺肿大,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活检)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伴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不排除木村病,结合其肾活检病理及临床表现,考虑木村病肾损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提高对颗粒细胞瘤的认识。方法分析2006年至2010年台州医院收治的14例颗粒细胞瘤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4例均表现为皮下或深部软组织无痛性的孤立性肿块。肿瘤位于食管6例,腰部及胸背部3例,左下腹壁1例,左上臂1例,阴囊1例,左肺上叶支气管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1例。肿瘤直径0.3~4 cm,平均1.3 cm。镜下14例GCT形态相似,肿瘤由呈巢或片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组成,胞质呈嗜伊红细颗粒状。免疫组织化学S-100和NSE阳性,1例CD68弱阳性,Desmin、CK阴性。14例GCT中13例良性1,例细胞不典型性。1例不典型病例及5例良性病例呈膨胀性生长,另8例良性病例呈浸润性生长。11例经随访5-38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3,例失访。结论颗粒细胞瘤为一种少见的具有雪旺细胞分化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临床及形态学容易误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