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肝原发性肉瘤样癌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男性 ,67岁。乏力半个月入院。体检 :无黄疸 ,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 )。实验室检查 :AFP<2 0μg/ L,HBs Ag(+) ,抗HBs(- ) ,HBe Ag(+) ,抗 HBe(- ) ,抗 HBc(+)。 B超示 :右肝约 3.8cm× 3.5 cm大小中等回声团块 ,界清 ,周边有声晕 ,血流信号不明显 ,提示肝硬化、右肝实质性占位。CT示 :右肝后叶 5cm× 3cm占位 ,平扫呈低密度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考虑肝癌。术中盆腔及胃肠道未及肿块 ,无腹水 ,肝脏呈小结节性硬化改变 ,右肝后叶第 段可及 4cm× 3cm大小质中偏硬肿块 ,未浸润至肝包膜 ,余肝未及肿块 …  相似文献   
62.
肺嗜酸细胞类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资料为2002年笔者在浙大医学院附属一院进修期间所遇病例,病理切片经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专家会诊确诊。患者男性,48岁,平素体健,常规体检行X线胸片摄影发现右肺不规则肿物,考虑为良性肿瘤而入院,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右上肺近肺门处有一2.0cm×2.0cm×1.5cm肿块,切面呈鱼肉样。病理巨检:破碎组织2块,总体积2.5cm×2.0cm×1.5cm,表面光滑,有不完整的包膜,切面实性,淡红色,质软,鱼肉状。镜检:边缘部分有薄层纤维包膜,部分被覆支气管黏膜。瘤细胞呈片状、梁状、巢状、菊形团及绸带样排列,可见腺泡状区域。有少量富于血管的纤维组织间质…  相似文献   
63.
甘梅富  周涛 《浙江肿瘤》2000,6(2):101-102
「目的」研究胃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学ABC法,研究85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44v6的表达。「结果」胃癌原发 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1.2%(52/85)。CD44v6表达阳性率在进展期胃癌(66.7%)、累及浆膜层胃癌(72.2%)、淋巴结阳性胃部(73.2%)均高于早期胃癌(30.8%)、未累月主浆膜层胃癌(41.9%)、淋巴结阴性胃癌(37.9%)(P〈0.05  相似文献   
64.
摘要:目的 研究Six1和Ezrin在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 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8例RCC 和28例正常肾对照组织中Six1和Ezrin的 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RCC 组织中Six1 和Ez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1.43% (70/98)和76.53% (75/98),明显高于正常肾对照组织的14.29% (4/28) 和17.86% (5/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5)。Six1、Ezrin表达率与RCC 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犘<0.05)。RCC 组织中Six1和Ezr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犘<0.05)。Log rank分析结果显示,Six1和Ezrin表达与RCC 患 者的总生存率有关(犘<0.05)。结论 RCC 组织中Six1、Ezrin蛋白表达均升高,其表达与肾细胞癌的病 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Six1和Ezrin表达与RCC 患者预后有关。 关键词:肾细胞癌;Six1;Ezrin;预后;组织芯片 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07 0527 05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HNSCC)nm2 3 H1基因的表达、DNA含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 3 0例未经治疗的HNSCC患者术后新鲜肿瘤标本 ,应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和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瘤细胞nm 2 3 -H1基因表达、异倍体 (aneuploid)和S期细胞比例 (S phasefraction ,SPF) ,探索这 3个参数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nm 2 3 H1的阳性率为 60 % ,异倍体检出率为 66.7%。nm 2 3 H1表达、DNA倍体和SPF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均为P <0 .0 1)。nm 2 3 H1表达与DNA倍体无关 (P >0 .0 5 ) ,nm 2 3 H1表达与SPF有关 (P <0 .0 5 )。结论 :对nm2 3 H1表达、DNA倍体和SPF的检测可预测HNSCC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 ,是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6.
指状树突细胞肉瘤/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指状树突细胞肉瘤/肿瘤(IDCS)的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3例IDCS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结果 大体检查肿瘤呈灰白、灰黄色,质实.1例发生于左肺,1例原发于脾脏伴全身淋巴结累及,1例发生于淋巴结.光镜下肿瘤组织呈边界不甚清楚的巢片状,部分呈束状、旋涡状排列,周边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胞质透亮或轻度嗜酸性,核卵圆形,呈空泡状,可见不明显的小核仁,部分见有核沟.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结论 IDCS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炎性假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黑色素瘤、未分化癌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鉴别.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等标记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核转运受体蛋白Karyopherinalpha2(KPNA2)水平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肿瘤石蜡包埋标本103例,制成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中KPNA2与p53的表达情况。分析KPNA2表达与胃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析KPNA2与p53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细胞核中KPNA2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KPNA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等均相关(均P<0.05),与患者性别、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类、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Lauren分型等均无关(均P>0.05)。KPNA2核表达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此外KPNA2核表达与p53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相关(均P<0.05)。结论KPNA2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较差相关,与p53表达相关,提示KPNA2可能是胃癌患者的其中一个预后分子标志物以及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p5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95例胃癌进行p5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49.5%(47/95)、20.0%(19/95)、78.9%(75/95)。p5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53.5%、82.6%)淋巴结阳性胃癌(59.3%、86.4%)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11.1%、44.4%)和淋巴结阴性胃癌(33.3%、66.7%)(P〈0.05)。p5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P〈0.05,P〈0.0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行为为无明显关系。但其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回顾分析1 0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淋巴结转移率将其分成低、中、高三个淋巴结癌转移程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是否与年龄、肿瘤大小、分子亚型、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Ki-67、ER、PR、EGFR、HER-2、COX2等因素有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程度与肿瘤大小、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7)。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大小(β=0.309,P0.001)、脉管癌栓(无相对于有,β=-1.314,P0.001)、神经侵犯(无相对于有,β=-0.713,P0.001)是影响淋巴结癌转移程度的独立因素,其中脉管癌栓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程度可能与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肿瘤组织学分级等有关,肿瘤大小、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是独立的影响因素,其中脉管癌栓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神经侵犯次之。  相似文献   
70.
乳腺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年Vuitch等首先报道了乳腺间质的一种良性间质增生性病变,命名为乳腺间质的假血管瘤样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其临床少见,在病理组织学上易与乳腺高分化血管肉瘤相混淆。我们将诊断的4例PASH进行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