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和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患者予以小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单予以小剂量奥美拉唑进行临床治疗。总体评价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的基本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5%,组间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5)。实验组患者中出现恶心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头痛2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哩联合多潘立酮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上疗效确切,具有治疗效果好和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48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及同期手术后行腰椎穿刺引流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1例(64%),中残11例(23%),重残或昏迷状态5例(10%),死亡1例(2%),对照组30例,恢复良好16例(53%),中残9例(30%),重残或昏迷状态3例(10%),死亡2例(6%)结论持续腰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便易行,较腰椎穿刺引流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我院自1996~1998年,共收治急性创伤性脑疝49例,其中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21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共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2~58岁,平均47岁。其中车祸伤15例,坠落伤3例,钝器伤3例。接诊时全部病例意识障碍,其中浅昏迷16例,深昏迷5例。一侧瞳孔散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去皮层状态3例,去大脑强直1例,呼吸暂停1例。住院期间一侧瞳孔散大6例。按GCS评分:3~5分者6例,6~9分者15例。均属重型颅脑损伤病例。1-2 CT表现 额颞…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褪黑素/低聚糖(脑白金)对老年人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设计,44例〉60岁老年人随机分为2组,脑白金组服用脑白金(褪黑素/低聚糖),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淀粉/焦糖色素),均连服14d。结果服用14d后,脑白金组与安慰剂组比较,脑白金组服用前后自身进行比较,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拟杆菌与肠杆菌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金能促进老年人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拟杆菌和条件致病菌肠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CXCR4特异性非肽类受体拮抗剂AMD3100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胃癌细胞系中CXCR4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不同浓度的AMD3100处理MKN28-M和MKN28-NM细胞后,采用CCK-8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观察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AMD3100处理后MKN28-M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高转移胃癌细胞MKN28-M中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转移胃癌细胞MKN28-NM,亲本细胞MKN28的CXCR4蛋白表达量很低。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结果表明,AMD3100通过特异性阻断CXCR4的作用,显著抑制MKN28-M和MKN28-NM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和侵袭能力(P<0.01),且其抑制均呈剂量依赖性。经AMD3100处理后,MKN28-M细胞中MMP-9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AMD3100可能通过下调MMP-9、VEGF等分子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减弱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下调胃癌细胞HSP27的表达水平,观察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选取HSP27高表达的胃癌细胞系,采用siRNA技术下调HSP27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BGC823细胞和MKN28细胞中HSP27的呈高表达状态.转染HSP27-siRNA后,BGC823细胞和MKN28细胞中HSP27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量均有显著地下降,验证转染成功.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发现,转染HSP27-siRNA后BGC823和MKN28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HSP27与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抑制HSP27的表达能够使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GMBP1与131I进行放射性标记,并检测其稳定性。应用MTT试验检测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131I-GMBP1诱导的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凋亡作用。结果:131I-GMBP1的放射性标记率为9 3%-9 8%,放射性比活度为906.5GBq/mmol。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其增殖。在SGC7901/ADR与131I-GMBP1共孵育96h后,其IC50值为0.83μg/ml。SGC7901/ADR与不同浓度GMBP1、131I及131I-GMBP1共孵育60h后,131I-GMBP1处理过的SGC7901/ADR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呈药物浓度依赖性。131I-GMBP1最高浓度时细胞凋亡率约34.1%。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与131I-GMBP1的浓度及耐药细胞共孵育时间有关。结论: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可为进一步探讨131I-GMBP1单独或联合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胃癌多药耐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8.
很多研究表明,肿瘤组织周围浸润的炎性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对恶性肿瘤的生长,免疫,转移等生物学特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进一步研究利用这些作用,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在本实验中,我们利用重组产物人MCP-1,将其与肿瘤细胞共同接种,并直接注射了肿瘤局部、观察对肿瘤生长过程的影响,从而探讨这一产物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36例。随访1年~6年,平均16个月。分别分析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和CT检查的变化。结果 36例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水平位移比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0.407、0.164、27.9,术后0.967、0.0、2.7,随访0.958、0.0、3.9,可见均无明显丢失。结论 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0.
自1980年以来,我们采用腹外斜肌、腹直肌为动力肌,重建股四头肌功能,治疗儿麻后遗症股四头肌麻痹无邻近肌可供转移的患者235例,经1~3年随访,效果较满意。临床资料一、性别:男144例,女91例;年龄:6~27岁,平均15.5岁。肌力:一侧下肢肌广泛麻痹98例,双下肢肌广泛麻痹40例,屈髋肌、内收肌、股四头肌等麻痹9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