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正> 泵衰竭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常见并发症,自1991年以来我院采用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与多巴胺治疗AMI并发泵衰竭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住院的AMI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56.4岁。梗塞部位(按WHO标准),广泛前壁10例,下壁5例,后壁3例,多部位2例,泵衰竭分级(Killip法)Ⅱ级7例,Ⅲ级9例,Ⅳ级4例。对照组18例其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梗塞面积及泵衰竭程度与治疗组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3.
目的:评估全骨髓照射作为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前预处理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2015年6例患者Allo-PBSCT前均采用HT联合环磷酰胺(60 mg/kg1次/d共2 d)的预处理方式。采用HT技术实施。结果6例患者中位年龄18.5岁。处方剂量(12 Gy分3次3 d完成)精确覆盖全部骨骼区域,OAR受量较全身照射降低13%~60%。头颈、胸腹、盆腔部位剂量验证通过率分别为(95.8±1.2)%、(96.2±1.1)%、(98.9±0.8)%。上、下部分的HI和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1.18、1.17和39.2、14.3 min。放疗期间5例患者出现1—2级恶心、呕吐,2例患者出现1—2级疼痛,1例患者出现1级腹泻,1例患者出现2级肠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并且成功植入骨髓。结论 HT技术应用于全骨髓照射是可行的,靶区适形度高,剂量均匀性好,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传统TBI明显减低,可作为新的骨髓移植前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强化"六字诀"肺康复操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并探寻优化整合后的中医肺康复方案。方法将15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医疗法)、康复1组30例(予常规西医疗法加"六字诀"操)、康复2组30例(予常规西医疗法加"六字诀"操,强化呬字诀)、康复3组30例(予常规西医疗法加"六字诀"操,强化摩腹)、康复4组30例(予常规西医疗法加"六字诀"操,强化呬字诀及摩腹)。各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心理问卷(HAMA与HAMD)积分变化情况,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5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康复各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4组分别与康复3组、康复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2组分别与康复3组、康复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4组与康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5组的HAMA及HAMD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康复各组与对照组HAMA及HA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4组分别与康复2组、康复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3组分别与康复2组、康复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4组与康复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回归分析后得出,与综合疗效相关的因素为分组(P0.05)与病程(P0.05),提示较好的临床疗效与进行以"六字诀"操为基础的功法锻炼及较短的病程相关。结论强化"六字诀"(强化呬字诀及摩腹)肺康复操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稳定期COPD,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成人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属支解剖形态的显示能力,确定不同性别血管最大管径的正常值.方法 选取无影响门静脉系统疾病者227例行门静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观察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属支的显示能力.参照Couinaud方法分析门静脉解剖类型.测量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的最大径,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有无差别.结果 MSCTA对门静脉主干及其第1~4级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显示率100%,可显示5级分支者208例(91.6%)、6级132例(58.1%)、7级19例(8.4%).门静脉分支正常型约84.1%,Ⅰ型变异8.8%,Ⅱ型变异6.6%,Ⅳ型变异0.4%.肠系膜静脉解剖类型中Ⅰ型52.0%,Ⅱ型32.2%,Ⅲ型15.8%,各解剖类型比例接近文献报道.男性及女性门静脉主干95%参考值范围为10.4~17.0 mm及9.9~15.0 mm.门静脉系统主要血管不同性别血管最大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门静脉左支及肠系膜上静脉最大管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血管不同年龄组有差别.结论 MSCTA能够很好地显示肝门静脉系统解剖.门静脉分支以常见型最多.男、女性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均有明显差异.提示MSCTA上男、女性门静脉主干最大径不超过17 mm及15 mm.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分析骨转移患者在自带兆伏级CT(MVCT)影像引导的螺旋断层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骨转移患者从临床靶体积(CTV)外放到计划靶体积(PTV)的距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30例骨转移患者采用螺旋断层放疗,体网固定装置,每次治疗前均行MVCT扫描,将扫描所得MVCT图像与定位图像(KVCT)行靶区位置配准,分析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旋转(Roll)方向的误差值,根据公式Margin=2.5∑+0.7σ计算出CTV-PTV外扩Margin值.结果 30例患者共行494次MVCT扫描,线性误差在X、Y、Z方向的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2.85±0.77)、(3.11±0.95)、(2.21±0.55)mm;在Roll方向的旋转误差为(0.55±0.24)..CTV-PTV外放边界在X、Y、Z三个方向Margin值分别为3.64、4.17、2.86 mm.结论 应用图像引导技术对骨转移的调强放疗可实时摆位纠正,减小了分次治疗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对临床放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体部伽玛刀治疗头颈部腺样囊性癌多发肺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瘤患者共计137个病灶采用立体定向体部伽玛刀治疗。单次治疗病灶2~10灶,中位数5灶。以50 %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单次照射剂量3~5 Gy,中位数4 Gy,1次/ d,5次/周,10~16次。肿瘤边缘总剂量30~52 Gy,中位数40 Gy。结果 137个病灶中,完全缓解58灶(42.3 %),部分缓解64灶(46.7 %),稳定15灶(10.9 %),进展0灶,总有效率为89.1 %。治疗后1、2、3年局控率均为100.0 %。治疗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 %、100.0 %、90.9 %、63.6 %、31.8 %。结论 体部伽玛刀治疗头颈部腺样囊腺癌多发肺转移瘤疗效较好,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8.
目的:应用螺旋断层放疗机(Tomo therapy)自带的兆伏级CT(MVCT)影像引导,测定并分析采取面网固定方式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并依此计算CTV-PTV外扩Margin值的大小。方法对34例采取面网固定装置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MVCT扫描,将扫描所得MVCT图像与定位图像(kVCT)行靶区位置配准,分析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旋转(Roll)方向的误差值,根据公式M=2.5∑+0.7σ计算出合理的CTV-PTV外扩Margin值。结果34例患者共行640次MVCT扫描,线性误差在x、y、z方向的系统误差&#177;随机误差分别为:(-0.15&#177;0.55) mm、(0.30&#177;0.56) mm、(0.35&#177;0.71)mm;在Roll方向的旋转误差为(-0.07&#177;0.52)&#176;。 CTV-PTV外放边界在x、y、z三个方向Margin值分别为3.31 mm、5.32 mm和3.35 mm。结论通过对摆位误差的分析为CTV-PTV外扩边界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精确放疗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治疗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索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模式。方法 2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Ⅳ期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胸部放疗。胸部放疗采用根治性为目的的适形放疗(CRT)和/或伽马射线立体定向放疗(γ-SBRT)。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常见不良反应标准(NCI-CTCAE3.0)评价。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总生存(OS)和中位生存时间(MST)。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局部控制率、肿瘤进展时间(TTP)、无进展生存(PFS)。结果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同步个体化放疗的皮肤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控,没有导致严重的肺部不良反应。接受胸部放疗计划的患者中位肿瘤靶区容积(GTV)是55 cm~3(范围,5~420 cm~3),GTV边缘中位剂量是70Gy(范围,42~70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BED)是105Gy(范围,60~119Gy)。EGFR-TKIs中位维持治疗时间是8.1个月(范围,1.9~29.0个月),EGFR-TKIs同步放疗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10.0个月(范围,1.1~38.3个月),胸部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5%,中位TTP为5.8个月(范围,1.2~18.6个月),中位PFS为7.8个月(95%的可信区间,1.7~13.9个月),MST为21.8个月(95%的可信区间,5.3~38.4个月),1年PFS为39%,1年、2年和3年的OS分别为41%、24%和24%。结论靶向药物同步放疗安全有效,可以作为晚期/转移性NSCL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0.
体部伽马刀治疗多发肺转移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2岁.2001年7月发现左腮腺肿大,CT显示左腮腺浅叶及深叶软组织肿物3 cm×2 cm×3 cm大小,行肿物切除术,病理为腺样囊腺癌.术后1个月发现左肺及肝右叶转移,左肺上叶2个病灶,直径分别为1. 0、0.5 cm,左肺下叶1灶,大小3 cm×2 cm×4 cm,肝右后叶病灶直径2 cm.行表阿霉素+环磷酰胺+顺铂3个周期、紫杉醇+顺铂3个周期化疗,评效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