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评价双牵开摆动椎间盘镜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9年11月,应用双牵开摆动椎间盘镜技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53例,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15例.两处开窗105例,三处开窗33例,四处开窗13例,五处开窗2例;15例伴腰椎失稳者行"全合"膨胀式融合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根据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6个月.两处开窗减压手术时间平均45min,三处开窗61 min,四处开窗83 min,五处开窗110 min;"全合"膨胀式融合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者另平均增加9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ml;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马尾轻度损伤1例;术后发生切口浅表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全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翻修1例.患者术后1~3 d下床活动,平均住院10d.疗效:优117例,良32例,可4例.132例患者术后3周内恢复原工作或生活.结论 双牵开摆动椎间盘镜技术应用时不必过度倾斜工作通道即可满足对临近椎间隙的手术操作要求,操作难度相对降低、显露理想、神经双牵开应力分散,更有利于保护神经,减压彻底,效果优良.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ouble tractors swing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technique in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6 to November 2009,153 patients with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treated with double tractors swing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They included 85 cases of multi-segmental disc herniation, 53 cases of degenerative canal stenosis and 15 cases of lumbar instability. Among them, 2, 3, 4 and 5 fenestr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105,33, 13 and 2 cases respectively and interbody fusion was done with "quanhe" inflation cage and screws in 15 cases.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with Macnab scale. Results All the 153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rom 3to 36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6 months.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45, 61, 83 and 110 min for 2,3,4 and 5 fenestrations respectively, with a mean blood loss of 150 ml. And it took extra 92 min to finish interbody fusion. Complications included dural sac tears in 1 case,canda equina slight lesion in 1, superficial incision infection in 1, the forma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1, and revision for"quanhe"inflation cage in 1. The mean hospital stay was 10 days. Excelle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117 cases, good in 32 and fair in 4. One hundred and thirty-two patients returned to their work or normal activities in 3 weeks. One hundred and forty-nine case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therapeutic effect. Conclusion This technique not only can reach adjacent intervertebral space easily but also disperse pressure on the nerve root effectively. This technique can provide thorough decompression and good results.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西妥昔单克隆抗体(C225)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14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PLC患者,在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的基础上给予C225治疗。采用PCR法检测外周血KRAS基因突变。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 在治疗8 w末,在96例PLC患者中,PR 59例(61.5%),SD 22例(22.9%),PD 15例(15.6%);在PR/SD组,血KRAS突变率为9.9%,显著低于PD组的40.0%(P<0.05);PD组GGT-GAT、GGT-GTT和GGC-GAC突变率分别为13.3%、6.7%和6.7%,显著高于PR/SD组的0.0%、0.0%和0.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肝功能Child分级和肿瘤类型外,PKRAS基因突变亦为C225治疗PLC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EGFR靶向药物C225治疗晚期PLC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检测血KRAS基因突变对选择患者和判断疗效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优化角膜切削(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程序中非球面切削模式(ORK-A)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切削模式(ORK-W)治疗近视术后角膜像差的变化及对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130眼)行LASIK患者,按自愿非随机原则,接受ORK-A患者38例,接受ORK-W患者27例.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的屈光状态、垂直彗差、水平彗差、初级球差、彗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三阶像差均方根值、四阶像差均方根值等,对术后视觉功能进行评价并完成调查表填写.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除外预留屈光度数后的残留屈光度数均在±1.00 D内;术后两组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ORK-A组和ORK-W组角膜高阶像差均增加,其中彗差(0.13±0.09,0.23±0.15,P<0.01)、初级球差(0.46 ±0.20,0.68±0.26,P<0.01)、球差(0.57±0.30,0.80±0.39,P=0.02)、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0.56 ±0.30,0.90 ±0.53,P<0.01)、四阶像差均方根值(0.56±0.30,0.81 ±0.40,P=0.02)等增加值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间高阶像差增加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O.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视觉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视觉功能评分与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术后早期ORK-A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小于ORK-W,但随角膜的修复,两种切削模式对角膜高阶像差变化的影响一致,推测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并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功能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诊断Coffin-Lowry综合征(CLS)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2例符合CLS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抽取新鲜外周血,分别提取DNA和RNA,自行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RPS6KA3基因全长cDNA,进行测序比对。对发现的改变作DNA水平的验证。对未检测到突变的样品进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检测。结果 发现一男性患者有r889_890缺失突变,并在DNA水平得到验证,其母亲外周血DNA检测未发现此缺失,可确定为新生突变,但也不排除生殖腺嵌合;另一患者在该基因未发现改变。结论 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在分子水平确诊CLS患者,为CLS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采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建立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方法 选用实验用巴马小型猪,采用胸腔镜技术,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主干放置Ameroid缩窄环,术后第6周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脉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并行心脏核素显像了解心肌缺血情况,以对胸腔镜下建立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造模成功率80% (8/10),手术时间45.3 ±7.1min,术中出血量32.5±11.3ml.术后第6周造影显示6头左回旋支完全闭塞,见侧支循环形成,2头狭窄程度大于70%.心肌灌注显像见左后下壁明显缺损.结论 采用胸腔镜方式应用Ameroid 缩窄环建立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技术微创、可行,模型均一、稳定,适用于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6.
王铮 《全科护理》2013,(33):3082-3082
以往住院部医生在下达医嘱时需手写医嘱单后将医嘱单折叠以做标记,方便护士及时处理医嘱.但现在各大医院大多使用电脑软件用于输入、审核医嘱并即时生成打印医嘱单.常用的供打印的医嘱单较以往手写式医嘱单稍厚,且打印后不能折叠,否则续打医嘱时易出现卡纸现象.为方便护士及时处理医嘱,各医院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将硬纸板剪成纸条卡在医嘱单中、在病历夹上做红蓝标记分别表示有长期和临时医嘱、使用细竹签夹在医嘱单中等.我科在文具市场购买得力复写板用于标记待执行医嘱,具有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过程中的胃粘膜保护作用及胃组织TNF-!mRNA与IL-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是否通过抗炎机制发挥胃粘膜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A组,n=10),应激组(B组,n=10),参附注射液预处理组(C组,n=10),在(20±1)℃水温下,B组、C组用浸水束缚应激法(WRIS)复制急性胃粘膜病变模型。6 h后处死取胃组织标本,10×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GI),采用RT-PCR技术测定各组胃组织中TNF-!mRNA与IL-1"mRNA表达变化。结果(1)与A组比较,B组大鼠经WRIS 6h后胃粘膜损伤严重,GI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能显著减轻WRIS后胃粘膜损伤,降低GI(P<0.05)。(2)与A组比较,B组TNF-!mRNA与IL-1"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B组比较,C组TNF-!mRNA与IL-1"mRNA表达显著下调。(3)GI的变化与TNF-!mRNA和IL-1"mRNA的变化呈正相关(r1=0.981,r2=0.992,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处理能明显下调大鼠急性胃粘膜病变过程中胃组织TNF-!m RNA与IL-1"mRNA的表达,阻抑应激后胃粘膜炎性反应可能是参附注射液发挥胃粘膜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8.
噬菌体裂解酶作为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日益突出,促使人们开始寻求更好的新型抗菌物质.噬菌体裂解酶是由双链DNA噬菌体编码、依靠宿主菌合成的酶,其能特异、高效地水解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菌裂解死亡.噬菌体裂解酶在体外及动物体内模型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杀菌作用,且至今尚无直接对人体产生毒性的报道,噬菌体裂解酶的特性使其在预防、治疗细菌感染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in-house 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 收集2004年4月至2008年10月全军艾滋病检测中心检测的来自河南、广西130份血浆标本。以美国FDA批准的HIV-1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系统(ViroSeqTM v2.0)为参考方法,并与建立起的基因型耐药性检测方法(in-house)平行检测待检样本,比较二者在扩增效率、耐药突变位点检测以及耐药报告等方面的一致性。结果已知的14 850个耐药突变位点中,2种方法可同时对99.3%(14 752/14 850)的耐药突变位点准确检出;在对不同突变位点的检测中,2种方法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及两类抑制剂耐药突变位点检测一致率分别为99.7%、99.0%和99.3%(Kappa值分别为0.909 9、0.952 1和0.948 8,P值均<0.01);2种方法出具的两类药物的耐药结果报告一致率94.6%(Kappa=0.637 4,P<0.01)。本研究共检测到34个ViroSeqTM数据库(ViroSeqTM software v2.7)未收录位点,其中2个突变位点对耐药的影响较大。结论in-house基因型耐药性检测方法与ViroSeqTM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系统在耐药突变位点检测以及评价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是一种快速准确、性价比高的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同时在耐药数据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II)强化治疗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78例围手术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CSII组采用CSII治疗,MSII组采用MSII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降糖费用、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SII组餐前血糖较MSII组低,血糖达标时间较MSII组短,平均住院天数、切口感染率及愈合障碍率均低于MSII组(P均〈0.05),低血糖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糖费用CSII组略高于MSII组。结论 CSII治疗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疗效明显优于MS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