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射频凝血器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射频止血肝切除组(41例)和常规钳夹肝切除组(41例),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射频凝血器的应用价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射频止血肝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77±28) min,比常规钳夹肝切除组的(129±34) min明显缩短(t=7.432,P<0.05);射频止血肝切除组肝门阻断4例,较常规钳夹肝切除组的23例明显减少(x2=19.934,P<0.05);射频止血肝切除组和常规钳夹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1±214) ml和(751 ±421) ml,术中输血患者比例分别为15% (6/41)和49%(20/4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20,x2=11.038,P<0.05).射频止血肝切除组和常规钳夹肝切除组在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胆汁漏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3,1.822,P>0.05);射频止血肝切除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4)d,比常规钳夹组的(12±7)d明显减少(t=2.368,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 新型手术辅助器械射频凝血器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艾滋病的感染情况,为艾滋病的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11年9月北京市东城区VCT求询者进行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35名求询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23份,阳性检出率为2.03%,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感染占69.56%;男女性比例为2.38∶1;18~39岁占87.31%;不安全的性行为是主要求询原因;HIV抗体检出率在不同婚姻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青壮年人群防控艾滋病宣传力度,并对MSM实施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83.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高发病率和严重性已被临床医生重视,尤其在肾移植后患者,这些并发症尤为常见。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严重阶段,即血清肌酐达5.7~7.9mg/dl,尿素氮56.0mg/dl时即易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尿素氮到84.0mg/dl时,消化道症状的出现不可避免。上消化道并发症主要为溃疡和大出血。出血原因有溃疡和出血性胃炎最常见,但最近报告不少病例是胃及十二指肠血管发育不良。有资料说明,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40%的出血原因为凝血机制异常。过去一直认为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84.
目的采用等辐射分析法研究结肠镜麻醉中靶控输注(TCI)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两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门诊待做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丙泊酚一依托咪酯复合组(C组)3组,采用序贯法确定各组病例数。麻醉诱导前各组以序贯方式静脉TCI丙泊酚、依托咪酯及两药复合药物。病人睫毛反射消失时即开始结肠镜检查,测定P、E、C组半数血浆有效浓度值(EC50),采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P组EC50值为4.15ug/mL,其95%可信区间为3.5—4.8ug/mL;E组EC50值为400ng/mL,其95%可信区间为370—425ng/mL;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麻醉用于结肠镜检查,其EC50分别降为1.28/220,其EC50比值总和为0.86,位于95%CI左侧,P〈0.05。结论经等辐射分析法证实,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在结肠镜TCI麻醉时麻醉效应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了观察分析驻守昆仑山高原环境官兵的遗传学损伤。方法选择驻守昆仑高原一年20~25岁的官兵60例(观察组),选择驻守乌鲁木齐一年20~25岁的官兵60例(对照组),染色体的培养,标本全部统一编号,双盲法阅片,每例分析200个M1期细胞,统计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微核率和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SCE)。结果观察组的染色体总畸变、细胞畸变率和倒位频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个体分布中,染色体畸变数在2个以上的个体,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细胞微核率0.58‰±0.56‰,对照组的细胞微核率0.051‰±0.048‰。淋巴细胞微核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SCE频率为10.56±0.98/细胞,分布范围在9.9~10.7/细胞,对照组SCE频率为4.6±0.47/细胞,分布范围在4.3~7.1/细胞,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昆仑高原的特殊环境对官兵的遗传学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建议搞好高原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86.
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铲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材料和方法,术前屈光度为-1.25-6.00D的近视569只眼,其中137只眼接受LASIK手术,432只眼接受PPK手术,随访6-16个月。  相似文献   
87.
角膜瓣蒂在上方与鼻侧的LASIK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瓣蒂在上方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远期效果。[方法]选用旋转式角膜刀制作上方蒂角膜瓣LASIK 418例(804眼),用平推式角膜刀制作鼻侧蒂角膜瓣LASIK 108例(202眼),对两组蒂部不同位置的角膜瓣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2年裸眼视力上方和鼻侧蒂组分别为(5.01±0.15)和(5.00±0.1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制作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上方蒂组低于鼻侧蒂组,切缘出血上方蒂组大大减少(P<0.005),干眼症发生率术后早期上方蒂组高于鼻侧蒂组,3月后两组均降低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方和鼻侧蒂组均具有良好的术后效果,远期随访2年两组无明显差异,但在角膜瓣稳定性上,上方蒂优于鼻侧蒂。  相似文献   
88.
大量病例研究表明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不明。脂肪酸氧化的缺陷可以导致重症肝损伤。回顾性分析27例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或死亡的患儿,检测其胆汁内酰化肉毒碱的含量。结果与758例未患急性肝衰竭的尸体标本比较。单体肉毒碱、中链以及长链肉毒碱的累积数量超过对照组的95%被认为异常。14例样本含量正常。3例具有明显升高的单体肉毒碱聚集,然而10例表现为中长链肉毒碱的含量升高。与正常含量的相比,10例中长链肉毒碱聚集的患儿死亡的相关危险性为2.86%(95%CI1.08~7.54,P=0.01)。总的说来,与生存者相比,死亡的患者中长链酰化肉毒碱聚集,(死亡v…  相似文献   
89.
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地形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形态 ,建立相关参数 ,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前筛选病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对 484例近视眼患者进行检测 ,分为 0~ -2 75D ,-3 0 0~ -6 0 0D ,-6 2 5~ -9 75D ,-10 0 0~ -14 75D ,-15 0 0D以上 ,共 5组。得出角膜后表面地形分布情况 ,建立相关参数 ,并对后表面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图中以岛形居多 ;角膜后表面高度形态及屈光状态不尽相同 ,有其自身特点 ;各组后表面前突极点多位于颞下方 ,依次为鼻下、颞上、鼻上。屈光度与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无相关关系 (P >0 0 5 ) ;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各指标之间具有相关系数 (P <0 0 5 )。结论 了解近视眼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地形及屈光状态 ,将为诊断异常角膜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同一拟合球面的后表面前突极值、前突极点距视轴距离、前突面积、前突最大与最小值之差是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检测角膜后表面地形的良好指标 ;Orbscan Ⅱ眼前节系统在角膜屈光手术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蚕蚀性角膜溃疡角膜及邻近球结膜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4例蚕蚀性角膜溃疡的病变角膜及邻近球结膜标本的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发现有大量的角膜和球结膜的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异常地表达HLA-DR抗原,同时,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T_H/T_S)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结果提示,周边部角膜和球结膜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抗原(MHC-Ⅱ)的异常表达以及T_H/T_S升高导致过强的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本病发病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