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1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42.
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属于凝集素家族,与肺的天然免疫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表明,SP-D参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多种肺部疾病的生物标记.同时,SP-D可能成为治疗肺部炎症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就其基本结构、功能及与肺部疾病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纹状体边缘区(Marginaldivision,MrD)由舒斯云教授于1988年首先发现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该区域与学习、记忆有关,并提出其可能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为证实这一假设,本研究在大鼠脑组织切片中对边缘系统特定标记分子-边缘系统相关膜蛋白(Limbicsystem-associatedmembraneprotein,LAMP)mRNA在该区域的转录进行了测定。实验取雄性SD大鼠10只,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剖开胸腔,切开右心房,将穿刺针通过左心室进入升主动脉,4oC生理盐水冲洗后,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30%蔗糖…  相似文献   
44.
李常霞  王钧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14-114
大网膜纤维瘤及阴唇平滑肌瘤均较罕见,其手术切除预后良好,现报道我院收治大网膜纤维瘤并阴唇平滑肌瘤患者1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5.
视频服务器技术是数字电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异构机群技术的多机互联的视频服务器技术,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满足不断增长的数字节目存储与播出需求。  相似文献   
46.
47.
缺血缺氧可引起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表现为缺血缺氧早期细胞膜超极化,随后细胞膜发生缓慢去极化及快速去极化,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的膜电位维持或接近零水平,即持续去极化。1997年Tanaka等研究发现,大鼠离体海马脑片CAl区神经元一旦发生快速去极化,即使及时给予氧及葡萄糖,其膜电位也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8.
我科1999—08以来在表面麻醉间接喉镜下微波治疗会厌囊肿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优化新疆阿魏种子中总倍半萜香豆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0 min,料液比为1∶40。总倍半萜香豆素提取率预测值为6.60%,实际值为6.62%,相对误差为0.3%。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靠,为新疆阿魏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及疗效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病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6 0例IT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分 4组采取 4种治疗方法 :A组 :抗幽门螺旋杆菌 (HP)加地塞米松冲击继之泼尼松治疗 ;B组 :泼尼松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C组 :泼尼松加达那唑治疗 ;D组 :难治性的给以睥切除治疗。按显效、良效、有效、无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急性ITP 90例 ,慢性ITP 70例 ,男 5 5例 ,女 10 5例 ,男女之比为 1∶2 ,就诊时中位年龄 39岁 ,均有出血表现 ,中位PLT数 15× 10 9/L。有HP感染 75例 ,血小板表面抗体 (PAIGg)阳性 90例 ;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 30例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 114例 ,正常 35例 ,减少 10例 ,巨核细胞均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T细胞亚群分布以CD4 /CD8降低为主。 4种治疗效果以抗HP加地塞米松冲击继之泼尼松治疗和泼尼松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为好 ,泼尼松加达那唑治疗次之。前两种治疗与后两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结论 :HP感染及自身免疫因素的异常是ITP发病的直接病因。抗HP、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较理想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