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7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2篇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 :了解异丙酚是否通过影响脑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方法 :SD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腹腔注射 (ip)异丙酚 5 0mg/kg、10 0mg/kg和生理盐水 10ml/kg。结果 :ip异丙酚 5 0mg/kg能明显抑制海马、脑干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 (P <0 0 1) ,ip异丙酚 10 0mg/kg能使大脑皮层、脑干及海马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P <0 0 1)。异丙酚 10 0mg/kg组的大脑皮层、脑干及海马突触体的Na ,K ATP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异丙酚 5 0mg/kg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可能与其抑制脑突触体Na ,K ATP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2.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急性心肌梗塞及糖尿病一例王钧李大钧薛重重杨丽萍吴雅锋范雅丽李智存应用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大剂量6-甲基泼尼龙(HDMP)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期间并发急性心肌梗塞及糖尿病少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173.
174.
我科自1989年8月至1996年7月共收治外鼻恶性肿瘤27例 ,均采用手术治疗 ,并根据整形外科原则 ,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所有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 ,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外鼻恶性肿瘤患者27例 ,男17例 ,女10例 ,年龄40岁~77岁。病程1月~7年。肿瘤侵犯直径0.25cm~4cm。其中基底细胞癌14例 ,鳞状细胞癌9例 ,恶性黑色素瘤2例 ,恶性淋巴瘤1例 ,横纹肌肉瘤1例。溃疡型19例 ,结节隆起型8例。肿瘤发生在鼻翼部11例 ,鼻背部9例 ,鼻梁部3例 ,鼻尖部2例 ,鼻根部2例。均无局部淋巴结及远处…  相似文献   
175.
176.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不同鼓膜穿孔的修补方法。方法 在内窥镜下对不同原因造成的鼓膜穿孔进行修补,术中采用贴补法和内植法。结果 贴补法成功率99.3%,内植法成功率95.6%。结论 内窥镜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鼓膜修补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7.
预激综合征的形成是由于房室间隙正常通道外 ,还存在附加旁路 ,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易发生心律失常 ,而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我院自 1996年至 2 0 0 0年 5年间手术病人伴有预激综合征者 18例 ,现将麻醉处理简介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18例手术病人 ,术前经心电图确诊为预激综合征。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9~ 76岁。典型者 16例 ,变异型 2例。手术种类包括 :头颈科手术 3例、胸外科手术 6例、普外手术 6例、妇瘤科手术 3例。本组病例中术前曾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者 1例 ,另 1例曾有心梗史。麻醉方法 :选用吸入性全麻 13…  相似文献   
17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 (allo-HSCT) for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Methods Four patients of SAA underwent allo-HSCT at the bonemarrow transplant uni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3 to May 2009. Stem cell source was an 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matched related donor (MRD) in 3, HLA 1 (B) mismatched related donor in 1 patien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interval from diagnosis to transplant,HSCT manners,conditioning regimens, hematopoiesis reconstitution, effectiveness and complication. Results The interval from diagnosis to transplant was 70 (19 - 180) days. Three patients (MRD) underwent BM + PBSCT, one was undergone BM + PBSC + CBSCT. Conditioning regimens of all patients were CY/ATG. Hematopoiesis reconstitution was achieved in 4 patients (100%). The median time of neutrophils which reached 0. 5 x 109/L and platelets reached 20 × 109/L were 14. 5 (9-28) and 16(9 -28) days. Two cases developed grade Ⅰ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es (aGVHD), chronic local GVHD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Four patients are alive with a median time of 40. 6(2 -63) months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ing-up. Conclusions Allo-HSCT are an efficient and safe therapy for the patient with SAA,not only for patients with HLA matched related donor,but also for those only HLA mismatched related donor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79.
氯胺酮对大鼠脑内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3′5′-环腺苷酸(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组、恢复I组和恢复Ⅱ组。对照组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10ml/kg,其余各组均为ip氯胺酮100mg/kg,对照组在注射生理盐水后5分钟断头取材,麻醉组、恢复I组和恢复Ⅱ组分别在翻正反射消失后、翻正反射恢复后和动物完全清醒后断头取材。用蛋白竞争法分别测定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的cAMP含量。结果 大鼠ip氯胺酮100mg/kg明显增加大脑皮层cAMP含量,翻正反向恢复后比翻正反向消失时增加的幅度更大(P<0.05或P<0.01),动物完全清醒后cAMP含量恢复(与对照组相比,P>0.05);对海马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在脑干则表现为恢复Ⅱ组cAMP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麻醉组和恢复I组无变化(P>0.05)。结论 cAMP信号转导系统在氯胺酮全麻机理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0.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因此,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对于防治该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NAFL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维生素D(vitamin D,VitD)参与NAFLD的发病机制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VitD在NAFLD的发病机制及作用做一系统综述,为早期诊治NAFLD提高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