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991年1月至2001年1月间收治的1848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其中9例术后出现LDVT(发生率0.49%)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本组早期均经静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祛聚、肝素抗凝和尿激酶溶栓,其中8例在治疗24-48小时后疼痛缓解,并开始消肿,其中1例48小时后疼痛与肿胀没有改善,且足背动脉博动消失改行手术取栓,次日足背动脉博动恢复,9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3月后复查,其中治愈8例,好转1例,结论:L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13.
面颈旋转皮瓣一期修复下眼睑及外鼻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月~2 0 0 3年3月我们共收治下眼睑及外鼻肿瘤2 3例,清除病灶后用面颈皮瓣进行修复,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本组共2 3例,年龄3~88岁,下眼睑基底细胞癌10例(左侧3例,右侧7例) ,鳞状上皮癌7例(左侧2例,右侧5例) ,鼻背基底细胞2例,外伤后皮肤缺损继发下睑外翻2例,太田痣1例,混合性血管瘤1例,病灶切除后创面最小为3 7cm×3 4cm ,最大为6 5cm×4 5cm。2 手术方法用龙胆紫或亚甲蓝于病灶外缘2~3mm正常皮肤处绘出病变图形(睑缘处紧接睫毛缘)。从内侧开始画线,内眦下2mm向鱼尾纹方向延伸至耳前、再从耳前向下绕过耳垂至下颌角及颈部,其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采用Quadr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72例,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组相比,Quadrant微创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后者手术切口小、术后腰背痛发生概率降低,术后伤口延迟愈合概率升高(P<0.05).[结论]Quadrant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适应证广,手术切口小,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情况下达到了与传统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术后腰背痈发生率低,更易于为患者接受.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可以避免伤口延迟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上端骨折38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7~20个月,平均10.6个月,按Neer标准评分,优9例,良2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1.68%。结论:肱骨解剖锁定钢板能有效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颈椎路手术术前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与否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问的影响。方法选择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3例,其中训练组12例,对照组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结果训练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咽喉部不适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咽喉部不适的持续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术前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与否不影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亦不影响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但能减少术后咽喉部不适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下颈段是人体脊柱的重要活动部位,由创伤引起的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在临床较常见。由于受伤机制不同,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脱位,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也不一致。建立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以及早期而有效的治疗,是处理此类型疾病、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如何协调好检查、诊断以及选择恰当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把握正确的治疗时机和方法非常重要,现对此作出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肺癌组织及20例对照组中Livin及CXC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38/5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30%(P<0.01);肺癌组织中CXCR4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8%(44/50),高于对照组50%(P<0.01).Livin和CXCR4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均无关(P>0.05).且Livin蛋白表达与CXCR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0=0.552,P<0.01).[结论]Livin蛋白与CXCR4蛋白在肺癌组织呈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这两种蛋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CR)技术在住院儿童肺炎病原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3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采用mPCR技术检测病原体, 同时采用传统方法检测病原体做自身对照。入院24 h内, 采集患儿的鼻咽拭子用mPCR方法行35项病原体核酸检测; 采集痰液行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 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行8项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 采集静脉血用颗粒凝集法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230例肺炎患儿中男童136例(59.1%), 女童94例(40.9%), 平均年龄为(3.6±3.0)岁。mPCR方法检出前10位病原体依次为肺炎链球菌(17.0%)、 人腺病毒(13.9%)、 肺炎支原体(13.9%)、 人鼻病毒(10.0%)、 巨细胞病毒(10.0%)、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9.6%)、 人冠状病毒(9.6%)、 人博卡病毒(8.3%)、 人偏肺病毒(7.4%)以及大肠埃希菌(6.1%)。mPCR检测结果中, 3岁以下儿童中巨细胞病毒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3岁及以上儿童[(19.8% vs. 0, χ2=25.115, P=0.000)、 (10.3% vs. 1.8%, χ2=7.422, P=0.006)], 而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则显著低于3岁及以上儿童(5.2% vs. 22.8%, χ2=14.928, P=0.000)。mPCR方法的1种或1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 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 病毒检出率、 细菌检出率及真菌检出率与传统方法比较显著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7% vs. 65.2%, χ2=10.353, P=0.001)、 (49.1% vs. 11.7%, χ2=75.941, P=0.000)、 (58.7% vs. 8.3%, χ2=131.350, P=0.000)、 (43.5% vs. 17.4%, χ2=36.964, P=0.000)、 (3.5% vs. 0.4%, χ2=4.080, P=0.043)]; 而mPCR方法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与传统方法比较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9% vs. 50.0%, χ2= 68.874, P=0.000)。mPCR与传统方法之间相同病原检出的一致性欠佳(Kappa<0.5, P<0.05)。 结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呈多种病毒和细菌, 混合感染占半数。与传统检测方法比较, mPCR有助于早期识别肺炎病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Ⅰ型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和γ-分泌酶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DsiRNA分别沉默人肝细胞中MT1-MMP和PCSK9的表达并对细胞进行培养,选择DAPT抑制细胞中的γ-分泌酶,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MT1-MMP与γ-分泌酶或PCSK9的联合抑制可较单独抑制组进一步提高原代肝细胞中LDLR的表达水平;PCSK9-/-小鼠再感染靶向小鼠MT1-MMP的shRNA腺相关病毒(AAV),会增加肝脏LDLR水平,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浓度。结论:MT1-MMP和γ-分泌酶或PCSK9协同调节LDLR的表达。联合抑制MT1-MMP和γ-分泌酶或PCSK9可提高LDLR表达,并降低血浆中LDL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因现有手段无法有效控制血浆胆固醇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