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通过二仙汤及其组方中药对幼年大鼠卵巢的形态学观察,探讨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幼年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二仙汤组、淫羊藿组、仙茅组、巴戟天组、当归组、黄柏组和知母组9组。各组给药6d后麻醉大鼠,取血清测量卵泡刺激素(FSH)和雌二醇(E2)的含量,分离摘取双侧卵巢,称重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阳性对照组、仙茅组和黄柏组卵巢系数与正常组对比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阳性对照组E2含量升高。HE染色发现阳性对照组、二仙汤组、淫羊藿组、仙茅组、当归组和黄柏组卵泡数量明显增多,其中阳性对照组、仙茅组和黄柏组可见黄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雌激素受体α(ERα)在各组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中未见表达,雌激素受体β(ERβ)主要表达于各组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的细胞核中;二仙汤组、淫羊藿组、仙茅组、当归组和黄柏组ERβ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二仙汤及其方中温肾药(淫羊藿、仙茅),滋阴药(黄柏)和调理冲任药(当归)通过上调卵泡颗粒细胞ERβ表达,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  相似文献   
92.
芒柄花素的植物雌激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芒柄花素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当归、黄芪、红三叶草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之一——芒柄花素,利用ER阳性T47D细胞,检测其对细胞增殖速率、分裂增殖指数以及ER亚型表达的影响,评价芒柄花素的植物雌激素活性。结果:MTT增殖试验结果显示,1×10-7~1×10-6mol.L-1芒柄花素不能促进人乳腺癌细胞T47D的体外增殖;在ICI182,780抑制试验中,芒柄花素可能能够与ICI182,780协同作用抑制T47D细胞体外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显示,1×10-7~1×10-6mol.L-1芒柄花素对T47D细胞的分裂增殖指数没有影响;芒柄花素有增强T47D细胞ERα表达的作用(P0.05)。结论:芒柄花素能够在体外条件下增强T47D细胞ERα表达,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但该物质不能促进T47D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93.
熟地等4味中药的植物雌激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等中药对性未成熟SD大鼠子宫系数的影响,以及含药血清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评价其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方法:正常雌性性未成熟SD大鼠,体重(70±5)g,按体重均衡和随机的原则分为7组(正常对照、己烯雌酚、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和四物汤组),分别每天分早、晚2次灌胃,给药均持续4 d,第5天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分离子宫并称重,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量;药物血清用于MCF7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和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的测定.结果:熟地黄、白芍和当归组的幼鼠子宫系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川芎组幼鼠子宫系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芍、当归、川芎的含药血清均可显著促进MCF7细胞MTT体外增殖(P<0.05),并且4味中药的药物血清均能使MCF7细胞S期细胞数和细胞增殖指数PI增加(P<0.01),当归和川芎可提高MCF7细胞ERα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熟地黄和白芍的药物血清对MCF7细胞的ER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熟地黄、白芍和当归等中药的免煎剂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川芎组整体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结果不完全一致,已烯雌酚在本实验剂量时有使幼鼠体重增长减缓的作用,而实验剂量的中药未表现出此样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优化并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菟丝子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法从菟丝子中提取得到槲皮素,经薄层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槲皮素的含量。色谱柱为YWG C18(250 mm×4.6 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检测波长256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1。结果用该方法测定槲皮素线性范围为8~24μg.ml-1。相关系数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6%。RSD为2.47%(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菟丝子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菟丝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观察补肾益脾方剂及其单味药水提取液对清除超氧阴离子(O_2~(?)),羟自由基(OH~(?))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表明:该制剂及其单味药水提取液都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抑制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的作用。补肾益脾方剂可通过清除自由基作用,保护正常组织细胞免受损伤,缓解毒副反应。符合扶正固本的治则。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槲皮素和补骨脂素的雌激素作用以及调控雌激素受体亚型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10μmol.L-1槲皮素和10μmol.L-1补骨脂素分别处理T47D细胞48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和补骨脂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槲皮素、补骨脂素在10μmol.L-1可明显诱导T47D细胞ERαmRNA和蛋白表达,而对ERβ表达没有影响。当与ICI182,780共孵育T47D细胞ERα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补骨脂素产生的促进ER阳性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是通过增加ERα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胶原沉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4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姜黄素高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姜黄素低剂量组,每组2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1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大鼠气管内1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1天.姜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100、50 mg·kg-1,醋酸泼尼松组每天为0.56 mg·kg-1,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7、14、28天随机处死8只,取肺组织进行HE和Mallory染色,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显色,结合图像分析来检测各组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支气管黏膜下、血管壁及周围、肺泡壁、肺间质均有胶原大量沉积;姜黄素治疗组胶原沉积明显轻于模型组;假手术组最轻,胶原沉积不明显.免疫组化发现模型组TGF-β1表达最强,姜黄素治疗组较弱,假手术组微弱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胶原沉积,在延缓肺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8.
所谓错踝,即是踝关节受伤后,解剖结构发生了微细的改变。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大部分伴有交锁感等,该症不包括脱位、骨折。现代医学对该症的治疗,方法虽多,如抽液、局部外固定、抬高患肢等措施,但临床效果均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莪术油对A549细胞中胶原及组织蛋白酶D,K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0,40,80,120 mg.L-1)作用A549细胞,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莪术油对A549细胞层胶原分泌的动态变化;酶法测定细胞中可溶性羟脯氨酸的分泌;Western blot检测Cat D,Cat K的表达情况。结果:莪术油刺激细胞后A549细胞分泌的胶原含量随剂量和作用的时间增加而减少。Cat D,Cat K蛋白的表达随作用时间持续而增强。结论:莪术油减少肺腺癌A549细胞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t D,Cat K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采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的方法,同步探讨首乌方对左旋多巴(L-DOPA)在帕金森病(PD)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首乌方+左旋多巴组提前ig首乌方煎剂(生药量18 g·kg-1.d-1)6 d,各给药组单次ip L-DOPA 24 mg·kg-1和盐酸苄丝肼6 mg·kg-1。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血液、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浓度。应用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左旋多巴组相比,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药浓度在6个时间点升高,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在给药后15 min时降低(P<0.05)。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液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1 627.7±420.6)mg.L-1.min-1,(2 626.4±980.6)mg.L-1.min-1;Tmax30 min,(37.5±8.2)min,MRT(0-t)(71.98±3.19)min,(83.44±9.53)min。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50.0±15.5)min,(81.0±27.3)min,MRT(0-t)(68.7±15.34)min,(107.9±26.7)min。与左旋多巴组相比,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液AUC增加(P<0.05),Tmax延后(P<0.05),MRT(0-t)延长(P<0.05)。纹状体细胞外液Tmax滞后(P<0.05),MRT(0-t)延长(P<0.05)。结论:首乌方可减慢L-DOPA消除,增加血液L-DOPA的吸收,减少纹状体L-DOPA药物浓度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