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72.
目的 分析miR-130a在上皮性卵巢癌铂类敏感与耐药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32例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耐药患者及30例化疗敏感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受试者血清中miR-130a表达差异,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情况。结果 耐药组患者血清miR-130a和BCL-2表达均高于敏感组,而PTEN表达低于敏感组(P均<0.05)。且随着组织学分级增加及淋巴转移的发生,耐药组患者血清miR-130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MiR-130a可能通过抑制PTEN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BCL-2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参与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耐药的产生,miR-130a有望成为逆转上皮性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基因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73.
74.
分光光度法检测恶性肿瘤细胞ATP含量及化疗药物对其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ATP分光光度法应用于恶性肿瘤体外化学药物敏试的价值,作者将该法用于Hela和L929恶性肿瘤细胞系的检测。结果显示:当实验单位≥2×105个细胞时,ATP浓度随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加,有一线性关系;不同浓度(1x、2x、5x×plasmapeakconcentration)的顺铂、阿霉素作用于L929细胞系,前者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后者无。由此表明ATP分光光度法对于了解恶性肿瘤的能量代谢,以及化疗药物对其影响是一种价廉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76.
子宫内膜癌129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探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7年6月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12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3时段进行对比分析(第1时段:1989-1995年,290例;第2时段:1996-2003年,499例;第3时段:2004-2007年6月,510例)。结果(1)我院3时段年均收治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为41、62、146例,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2)3时段<45岁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5%、14.4%及18.6%,呈上升趋势(P<0.05)。(3)特殊病理类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所占比例第3时段上升至13.5%,高于第1时段的0.3%和第2时段的7.6%(P<0.05)。(4)每个时段内临床分期误差率以Ⅱ期为最高,3时段分别为80.5%、67.5%及77.8%。结论(1)子宫内膜癌发病逐年增多,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2)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所占比例显著增加。(3)子宫内膜癌临床Ⅱ期分期误差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77.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活性肽.ET家族中与肿瘤关系最密切的是ET-1,参与了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增强细胞黏附和侵袭等多方面的作用,本篇将着重就ET-1及其受体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79.
为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盐酸苄羟麻黄碱(安宝)治疗早产的临床效果,作者将71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用硫酸镁按常规剂量治疗;治疗组35例,用盐酸苄羟麻黄碱治疗,即在5%葡萄糖液500ml中加入盐酸苄羟麻黄碱50mg静滴,并根据孕妇宫缩和心率调节滴速,待宫缩被抑制或心率>130次/分钟时减量,而后改用盐酸苄羟麻黄碱片剂10mg口服,每4~6小时1次,并逐渐减量.若病情反复可重复用药.结果显示:用药后24小时内,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8.57%(3/35)和30.56%(11/36),显效时间分别为2.47±0.78小时和6.02±0.87小时,延长孕期分别为25.13±10.62天和15.92±9.11天,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851.88±360.03g和2610.00±322.75g.两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由此表明,盐酸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安全,其阻断宫缩作用较硫酸镁强,显效快,延长孕期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构造大鼠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青蒿素高剂量组[300 mg/(kg.d)]、青蒿素低剂量组[150 mg/(kg.d)]、丹那唑组[160 mg/(kg.d)]和安慰剂组。均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其各组病灶体积及组织学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样本进行染色,比较各组样本的细胞凋亡指数(AI)、Bcl-2、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和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的体积显著减少,安慰剂组异位内膜体积在给药后较给药前稍增大,用药组囊泡体积与同期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3个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的AI显著增高,Bc l-2和MVD的表达显著降低,但3个治疗组中MVD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效应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