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55篇 |
内科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49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10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202.
203.
目的 探讨CT征象能否准确诊断与鉴别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腹膜后脂肪肉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MDCT图像,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CT征象与两种肿瘤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肿块与肾脏交界面的肾皮质缺损、肿块内粗大血管、肾动脉分支供血及肿块内血管穿过肾实质走行仅或主要见于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均<0.01);肾脏向前移位和肿块内非脂肪成分强化结节灶仅或主要见于腹膜后脂肪肉瘤(P均<0.01).钙化、肿块内和(或)周围出血及合并的其他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征象能有效鉴别外生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腹膜后脂肪肉瘤.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不同水平血小板(PLT)与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和常规凝血检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期间围手术期PLT减少症患者69例,PLT正常患者35例和PLT增高患者35例。分析其TEG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成块时间(K),血细胞凝集成块速率(Angle),凝血块的最大强度(MA)]与常规凝血检测参数[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PLT计数]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水平PLT的患者PLT计数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PLT计数呈正相关的TEG参数有:MA(r=0.57,P0.0001),Angle(r=0.54,P0.000 1),CI(r=0.57,P0.0001);R与PLT计数呈负相关(r=-0.27,P0.000 1)。PLT计数与PT,APTT值无相关性。PLT轻度缺乏组[(87.34±10.43)×10~9/L]和正常组[(198.47±45.30)×10~9/L]PLT计数与MA(r=0.48,0.61,均P0.01)和Angle呈正相关(r=0.53,0.51,均P0.01),PLT重度降低组[(39.33±10.63)×10~9/L]和升高组[(330.34±35.43)×10~9/L]PLT计数与MA(r=0.26,0.15,均P0.05)和Angle(r=0.20,0.24,均P0.05)无相关性。结论正常和轻度PLT降低患者PLT计数与CI,Angle和MA呈显著正相关,与PT,APTT值无相关性;但在PLT中重度降低和PLT升高患者中,PLT计数与以上参数不相关,PLT中重度降低或者升高患者中PLT计数不能反应其聚集功能,MA更能敏感反应PLT功能。 相似文献
205.
目的探讨阶段降温对外周血干细胞活性和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应用自体血浆40%,CPD20%、DMSO终浓度为10%作为冷冻保护剂冷冻自体造血干细胞,-86℃过夜,转到-196℃液氮中保存至使用前,冷冻前后计数活细胞数、CD34+细胞比例和细胞计数,并计算回收率;同时评价回输后干细胞植活时间。结果共对18名患者的31份自体干细胞进行了深低温冷冻保存,解冻后活细胞数为(75.47±15.57)%(58%-95%)、CD34细胞回收率80.28%±24.37%(62%-92%)。回输后的干细胞全部植活,其中白细胞植活的时间为(13.8±3.85)d(9-22d),血小板植活的时间为(22.4±4.79)d(11-25d)。结论应用的阶段降温法可能造成的细胞丢失,但是28份回输患者植活证明,对于不具备程序降温设备的情况采用阶段降温法保存造血干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真皮成纤维细胞(Fb)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及普罗布考的保护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Fb,分为对照(Con)组、AGE-BSA组及普罗布考干预(Probucol)组.水溶性四唑盐(WS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的活化、实时定量PCR检测MCP-1mRNA表达. 结果 与Con组相比,AGE-BSA组细胞增殖能力减退,NF-κB表达增加,细胞MCP-1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AGE-BSA组相比,Probucol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NF-κB表达下降,细胞MCP-1mRNA表达下调(P<0.05或P<0.01). 结论 普罗布考对AGE-BSA诱导的Fb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Fb增殖,抑制NF-κB活化及减低MCP-1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7.
目的评价3.0TPC—MRI定量测量法乐四联症(TOF)术后随访患者肺动脉返流的准确性,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肺动脉返流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共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0~51岁,半均年龄18.7岁)TOF根治术患者在1个月内先后进行了肺动脉血流的超声心动图及3.0T心脏MRI检查,计算PC-MRI测量得到的肺动脉返流分数(PRF)、肺动脉平均反向血流量(ANF)。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C-MRI与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返流严重程度的关联程度。采用Mann-Whtiney U检验分析右室流山道补片组与跨瓣环补片组PRF及ANF的差异。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轻度肺动脉返流10例(23.8%),中度32例(76.2%):MRI垃示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返流分别为10例(23.8%),8例(19.0%)及24例(57.1%),PC—MRI与超声心动图结果具有明显正关性(rs=0.606,P〈0.01)。右室流出道补片组及跨瓣环补片组PRF中位数分别为7.96%、48.60%,ANF中位数分别为5.45ml/每个心动剧期(beat)、45.70ml/beat,与右室流出道补片组相比,跨瓣环补片组的PRF更高(U=52.000,P=0.001),ANF更多(U=55.000,P=0.002)。结论3.0TPC-MRI测量肺动脉返流严重程度与超声心动图有很好相关性,同时可提供定量测量信息。3.0TPC—MRI能准确反映右室流出道补片及跨瓣环补片手术所致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 相似文献
208.
目的通过3T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hasecontrast-magneticresonanceimaging,PC-MRI)对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术后随访患者j尖瓣血流评估,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探讨PC-MRl评价TOF术后患者有心室舒张功能的准确性。方法27例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及i尖瓣PC-MRI的TOF随访患者纳入研究。PC-MRl测量得到i尖瓣E波峰值流速(Evelocity)、A波峰值流速(Avelocity);E波峰值流率(Eflow)、A波峰值流牢(Aflow)。超声心动图测量得到E波和A波峰值流速(分别表示为E、A)。Evelocitv/Avelocitv及Eflow/Aflow比值分别与超出心动图测量E/A比值进行相关分析及配对样本t检验。按照E/A〉1(无舒张功能障碍)及E/A≤1(有舒张功能障碍)分为两组,比较PC-MRI两种测量方法与超,旨心动网测量结果符合程度。,结果PC-MRI测量的Evelocjtv/Avelocitv,Eflow/Aflow比值与超声心动图测量E/A比值具有正相关性(r=0.560.P=0.002:r=0.542,P=0.003)。PC-MRI测量结果Evelocitv/Avelocity及Eflow/Aflow比值与超声心动冈测最E/A比值卡H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9/)S.1.41,t=1.624,P=0.116;1.39us1.41,t=0.182,P=0.857)。判断有、无舒伥功能障碍,PC-MRI峰值流速比值(Evelocitv/Avelocjtv)、峰值流率比值(Eflow/Aflow)与超声心动冈符合程度较妤(K=O.697,P〈0.001:K=0.571,P=0.003)。结论PC-MRI测量的i尖瓣峰值流速比值及峰值流牢比值能够正确判断行心事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9.
子痫前期(PE)是一种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引起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产科常见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与P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对有高危因素的妊娠女性,应用阿司匹林和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应用凝血五项、血常规等常规实验室指标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因子(TF)、P-选择素(PS)和血栓弹力图等特异性指标进行早期筛查,发现血管内皮损伤,监控其凝血-抗凝-纤溶功能,对已发生的PE甚至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早进行抗凝治疗,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