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19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8篇
  3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0年 (1992年至 2 0 0 2年 )变化趋势。方法 :1992年在北京大学和首钢地区建立了年龄为 35~ 6 4岁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 ,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 ,在 2 0 0 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该研究对 1992年参加调查的 35~ 4 4岁人群 ,同时参加了 2 0 0 2年调查且资料完整的 12 0 3人的 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1992年至 2 0 0 2年北京地区 35~ 4 4岁青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甘油三酯 (TG)变化幅度最大 ,10年间上升了 5 0 . 3%。其次为总胆固醇 (TC) ,增加了 16 . 6 %。2 10年间男女两性危险因素水平均呈增加变化 ,但女性多个危险因素增加的幅度大于男性。 3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由 1992年的 4 1 9%上升到 2 0 0 2年的6 9. 8%。青年人群超重肥胖率由 4 7. 4 %上升到 6 8. 3%。结论 :北京地区 35~ 4 4岁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10年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均呈上升变化 ,其中血脂水平增加的幅度最大。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上升的幅度大于男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北京地区的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应该更加重视控制青年人?  相似文献   
92.
正常内皮细胞功能的障碍首先表现为细胞信号蛋白表达的改变或缺陷,引起相应细胞的生物学功能降低,从而加速相关疾病的发生与进展.TRIB3是肥胖、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关键枢纽蛋白,通过胰岛素抵抗、内质网应激、脂质代谢等一系列途径,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进展.因此,本文旨在探讨TRIB3如何调控机体中血脂水平、血糖代谢、血管活性,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93.
将抗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固定于镀金的石墨烯薄膜上,制备一种新型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使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石墨烯薄膜及石墨烯/金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的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曼氏裂头蚴、刚地弓形虫、颚口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没有交叉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达到0.01 ng/m L水平;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66.7%,优于现有试剂盒ELISA法56.7%的检出率,与ELISA的符合率为90%。该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制作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益精汤加减治疗少精子症、精子活动力低下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均用内服益精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88.3%。结论:"益精汤"加减治疗少精子症、精子活动力低下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5.
先进的医院管理是医院长效发展的基石。如何打破机构设置壁垒,探索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医院管理面临的巨大难题。以项目管理理论促进医院管理改革创新以适应新医改政策,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实践中的项目管理实例进行剖析,总结管理实施经验,提示项目管理的巨大价值,以期为广大医院管理者提供可借鉴的医院管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6.
王淼 《天津护理》2014,(4):322-323
<正>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国外SCI的主要原因是车祸、运动损伤等,我国则为高处坠落、砸伤、交通事故等~([1])。颈椎损伤合并截瘫是临床脊柱外科常见多发病,约有70%合并脊髓损伤~([2])。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我康复科于2013年1月至10月共收治颈椎损伤患者21例,通过系统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对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方案及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PR,对87例105例次有明确感染诊断记录的白血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进行动态检测,并与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作比对分析,同时观察hs-CRP浓度变化与白血病患者感染程度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 在hs-CRP升高的患者中,以单纯细菌感染为主,检出率为52.4%,真菌培养检出率为9.5%,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检出率为15.2%;痰及咽拭子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血培养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在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时血清hs CRP明显增高,发生败血症的患者血清hs-CRP增高尤为显著,其结果与细菌培养基本一致;抗感染治疗有效后血清hs-CRP浓度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hs-CRP浓度的变化与患者感染程度以及病情变化有一定相关;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hs-CRP变化是预示机体存在感染和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早期有效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热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52例急性脑血管病发热患者,给予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感染发热护理及非感染发热护理等干预措施,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病发热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治愈21例,有效2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4.2%。结论:给予急性脑出血病发热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发热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9.
王淼  高梅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7):799-800
目的:探讨影响患者输注血小板效果的因素,为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血小板输注病例资料,从疾病类型,输注次数及输注方式3种角度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结果:不同类型疾病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同,血液科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最高,其次为消化内科和妇产科,手术外科与肿瘤科最低;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效果降低;单采新鲜血小板输注效果优于冰冻血小板输注.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成因复杂,疾病类型、输注次数及输注方式均可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寒战出现规律与抗寒战措施,以保障血管内低温治疗的顺利实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2例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并经抗寒战处理的患者,根据寒战程度,分为无寒战或轻度寒战(0~1级)组(5例)和中重度寒战(2~3级)组(17例)。分析寒战与低温的相关性、寒战与抗寒战药物的相关性、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寒战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22例患者中,低温全程伴有寒战19例(86.4%),其中轻度(1级)2例(10.5%)、中度(2级)12例(63.2%);重度(3级)5例(26.3%)。各低温阶段中,诱导低温期寒战发生率最高,为68.2%(15/22),0~1级寒战患者平均降温速度[(0.92±0.59)℃/h]快于2~3级寒战患者[(0.51±0.15)℃/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P=0.090)。②应用哌替啶、咪达唑仑和肌松药的患者,寒战发生率分别为89.5%、83.3%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级寒战组与2~3级寒战组比较,抗寒战药物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胃肠动力抑制(95.5%,21/22)、肝功能异常(77.3%,17/22)和循环抑制(40.9%,9/22)。④无寒战和轻度寒战患者与中重度寒战患者相比,不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过程中,诱导低温期间寒战发生率最高,并以中度寒战为主;中重度寒战可减慢诱导低温期间的降温速度,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抗寒战措施;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但可以控制,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