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1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9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95篇 |
内科学 | 73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29篇 |
外科学 | 55篇 |
综合类 | 129篇 |
预防医学 | 87篇 |
药学 | 20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0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7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48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血浆降钙素原及内毒素水平与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断价值及与病原菌分型和临床预后的关系。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38例,单纯腹水51例)血浆PCT含量和内毒素水平分别采用金标兔疫层析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有患者PCT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SBP组PCT阳性检出率(>10ng/ml)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SBP组(P<0.001)。G菌感染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G~+菌感染组(P<0.01),两组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与88.9%,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动态观察最初三天血浆PCT的变化对不同结局的预测性及临床疗效的指导性优于内毒素检测。动态观察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诊断、病原菌初步分型、临床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联。方法以130例ACI患者为病例组,1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PCR-荧光探针法对两组人群MTHFR基因677CT、1298AC位点和MTRR基因66AG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定性检测,分析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及其分布,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MTHFR 677CT的T等位基因频率、MTRR 66AG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χ~2=21.03,P0.01和χ~2=12.45,P0.01),而MTHFR 1298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Hcy明显升高(P0.01),血清Hcy水平在MTHFR 677CT、MTHFR 1298AC及MTRR 66AG的基因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 677 T等位基因、MTRR 66 G等位基因与ACI密切相关,MTHFR 1298AC未发现与ACI相关,3位点SNP均与ACI患者Hcy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小儿HCV感染患者血清型与基因型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有用实验室数据。[方法]对90例抗-HCV总抗体和HCV-RNA检测为阳性、临床明确诊断为HCV感染患者进行血清样本的基因型和血清型检测。患者年龄在1.5-13岁之问,血清型检测使用美国雅培Murex HCV Serotyping 1-6 Assay ELISA试剂盒,基因分型用自建引物特异性HCV基因分型法,分型标准采用Simmons法。[结果]90例HCV患者血清分出基因型的90例,检出率100%,其中1a型1例(0.9%),1b型59例(65.5%),1b/2a型29例(32.2%),2a型1例(0.9%)。分出血清型的49例,检出率为54.4%,1型40例(44.4%),2型8例(9%),1+4混合型1例(0.9%)。未分出血清型的15例(16.6%),无反应的29例(32.2%)。基因型与血清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可分出基因型与血清型的有49例,总检出率54.4%。[结论]HCV患儿血清基因型主要以1b型为主,血清型主要以1型为主。未分出血清型的样本建议进行HCV基因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63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心衰组)和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BNP浓度,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比较不同NYHA级别BNP水平差异。结果 (1)心衰组BNP水平(868.5±30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4±32.8)pg/mL](P〈0.01)。(2)NYHA分级Ⅱ级患者BNP水平为(629.37±224.56)pg/mL,NYHA分级Ⅲ级患者BNP水平为(853.39±302.43)pg/mL,NYHA分级Ⅳ级患者BNP水平为(1 378.62±433.25)pg/mL,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水平随着心衰患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5.
颈部肿块12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收集颈部肿块患者1268例进行临床分析找出其共性及特点。方法 对颈部肿块进行分类,分析其发病性别、年龄、部位、性质等临床特征。结果 颈部肿块的发生视年龄、性别、部位、性质而不同,且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结论 颈部肿块良性者居多,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其性别差异不大,40岁以上年龄组恶性肿块发生率较高;颈部各区肿块好发部位颈前区为最多,颈侧区以炎性肿块为主,锁骨上肿块几乎全为恶性肿块。 相似文献
66.
我们自2002-01~2005-12对120颗伴有窦道慢性根尖周脓肿的第一恒磨牙进行了根管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5例,女45例,6 25颗,6 37颗,6 28颗,6 30颗,患者年龄12~45(平均17.5)岁。120颗患牙均有龋洞,牙髓活力试验无反应,且伴有窦道,反复肿胀、溢脓为3个月~0.5 a不等。X线检查上颌第一恒磨牙腭侧根尖部及近中颊侧根尖部有阴影者39例,只近中颊侧根尖部有透影区者为2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根尖部有透影区者35例,远中根尖部有透影区者18例,上述根尖部透影区界线不清楚,形状亦不规则,透影区周围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HCV)感染者唾液HCV RNA定量检测的流行病学意义及诊断价值,比较唾液中HCV RNA阳性与否和肝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对8例慢性HC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标本中的HCV RNA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凝仪进行ALT、CHE和PTA的检测。[结果]8例慢性HCV感染者唾液和血液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30%和70%,唾液中HCV RNA阳性与肝脏功能损伤的程度关系密切。[结论]在国内首次在慢性HCV感染者唾液中进行HCV RNA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慢性HCV感染者唾液中含有HCV,可能有一定传染性。 相似文献
68.
背景:体外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促进蛋白多糖合成,延缓椎间盘退变,但体内实验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兔退变腰椎间盘髓核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12周,经X射线证实退变后,随机选择6只模型兔及6只未造模正常兔,处死取材。分别向剩余24只模型兔L4~5椎间隙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和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周取材,间苯三酚法测定兔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的水平。结果与结论:造模12周,兔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局部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后,兔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表达明显增多(P<0.01)。说明在兔椎间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可以促进髓核蛋白多糖的合成,延缓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3项肿瘤标志物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双皮质素样激酶1(DCLK1)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判断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156例NSCLC患者作为NSCL...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是否感染血管内皮细胞伴肾素表达。方法(1)用10^7pfu(空斑形成单位)/mlCMV临床分离株BI-5和实验室型CMVAD169分别与10^6腹主动脉内皮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在23小时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和第14天分别收集培养上清200μl,第14天用PBS缓冲液洗细胞3次,收获细胞。每组实验均设培养液代替病毒液的无感染对照;(2)COBAS定量PCR检测培养上清中CMVDNA拷贝数;(3)PCR检测感染细胞中CMVpol基因;(4)RT—PCR、Realtime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肾素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结果(1)BI-5和AD169感染静脉和动脉细胞后,其形态学变化相似,无细胞裂解病理效应;(2)ADl69感染细胞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CMVDNA拷贝数无明显增加,BI-5呈增殖趋势;(3)BI-5感染动脉细胞CMVDNA拷贝数和肾素表达量均大于静脉细胞。结论临床分离株CMV以非裂解形式在血管内皮细胞持续存在并诱导肾素基因表达,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肾素可能是CMV感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