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初诊ALL患儿,对124例治疗失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与复发时间及部位的关系,以及治疗失败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治疗失败患儿中男82例、女42例,初诊时中位年龄为8.0(3.3~13.0)岁,中位随访时间24.0(14.0~43.5)月。治疗失败原因包括复发(104例)、非复发性死亡(19例)及第二肿瘤(1例)。104例复发患儿的中位复发时间为17.7(3.0~57.2)月,其中复发时间以极早期复发为主(52例),复发部位以单纯骨髓复发为主(84例)。复发时间与初诊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不同融合基因及危险度分层相关(P<0.05);复发部位与初诊白细胞计数、免疫分型有关(P<0.05)。第33天的MRD水平是影响治疗失败生存(TFS)率和总生存(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复发是儿童ALL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密切监测早期治疗反应,积极预防、治疗极早期复发可降低治疗失败发生率,提高患儿OS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究儿童pro-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o-B-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64例年龄 < 18岁的pro-B-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以及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pro-B-ALL患儿占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6.23%(64/1 028)。64例患儿中男35例,女29例,中位确诊年龄7.0(范围0.4~16.0)岁,其中≥ 10岁和 < 1岁者分别占39%和6%,中位初诊白细胞计数25.5(范围0.4~831.9)×109/L,其中≥ 50×109/L者占35.9%。MLL-r阳性是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34%,22/64),常伴CD22、CD13低表达和CD7高表达,其中MLL-AF4阳性者常伴CD33低表达。64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60.0(范围4.9~165.3)个月,5年总生存(OS)率及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5±5)%和(78±5)%。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3个月微小残留病≥ 0.1%是影响pro-B-ALL患儿5年OS率和E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儿童pro-B-ALL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初诊时的免疫抗原、分子遗传学异常及化疗3个月微小残留病水平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王毓  薛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19):1827-1828
目的 探索用尿激酶封管解决锁穿管阻塞问题的方法,并讨论其可行性及依据.方法 锁穿管阻塞,用肝素液和尿激酶冲管无效后,使用尿激酶封管,时间达16 h.结果 锁穿管恢复通畅.结论 尿激酶封管可以被考虑作为解决锁穿管阻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对一株海洋来源真菌 Nigrospora sp. (TA26-9) 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筛选评价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 10 株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 Solis 改良法测定化合物的卤虫致死活性。结果 结构表征确定了 6 个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9α-hydroxydihydrodesoxybostrycin (1),9α-hydroxyhalorosellinia A (2),4-deoxybostrycin (3),bostrycin (4),3,5,8-trihydroxy-7-methoxy-2-methylanthracene-9,10-dione (5) 和austrocortirubin (6)。对化合物 1–6 及其乙酰化衍生物 3a,4a,5a–5d 生物活性评价表明,所有化合物对辣椒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capsici 都有选择性抗菌活性,MIC = 0.26–1.22 μM;除化合物 3 外,对玉米大斑病菌 Setosphaeria turcica 也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MIC = 0.27–4.82 μM。特别地,化合物 3a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 8 株致病菌的 MIC 在 0.27–4.32 μM之间,该化合物还显示卤虫致死活性,在 25 μg/mL 浓度下对卤虫 Artemia salina 的致死率为 78.9%。结论 海洋来源真菌 Nigrospora sp. (TA26-9) 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具有开发成抗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66.
γ-谷氨酰转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P,EC2.3.2.2)活性检测,近年已成为肝胆疾病的常规检验项目Fiala等用3’-甲基-4-2甲氨基偶氮苯诱发大鼠肝癌,癌前肝结节期血清γ-GTP  相似文献   
67.
计算机信息化在特大人群基线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特点,结合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科学要求,开发一整套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完成江苏省特大人群基本信息、病毒性乙肝和结核病的基线调查.结果 通过条码技术在现场调查中的应用,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利用实验室"生物样品库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了实验室的工作,使之更加高效、先进和科学;利用答题卡技术,提高了数据录入的正确率和效率;通过"居民健康信息系统",提高了现场工作的效率,减少差错率,并自动生成体检报告,给出体检意见.结论 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中合理发挥现代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可提高公共卫生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68.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9.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填充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行动物体内注入 ,了解其组织反应 ,包膜形成。利用健康家兔 ,实验组 :应用聚丙烯酰胺、头孢拉啶、利多卡因、生理盐水 ;对照组 :仅用头孢拉啶或庆大霉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注入后定期切除及切取活检 ,标本行光镜、电镜检查 ,肉眼观察。结果实验组炎症反应轻微 ,术后 1周即形成极薄的包膜 ,至 6个月虽有增厚 ,但仍较薄。对照组结果提示以庆大霉素反应较头孢霉素轻。该填充剂注入体内组织反应轻 ,包膜形成早 ,有利于临床应用。但对组织早期仍有一定的影响 ,应引起注意 ,同时在预防感染配合应用抗生素方面以庆大霉素为妥。  相似文献   
70.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