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发性尿路上皮肿瘤的单克隆起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验证泌尿系上皮移行细胞癌单克隆起源学说。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 10例 2 2块多发性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蛋白的表达 ,以此判断多发肿瘤灶基因的突变 ,比较多发肿瘤灶的基因型。 结果 同一患者不同部位肿瘤标本 p5 3染色阳性细胞的比例和染色强度完全一致 ,因此 ,肿瘤多克隆起源的可能性为 0 .5 1× 0 .5 1× 0 .5 2 × 0 .5 1× 0 .5 2 × 0 .5 1×0 .5 1× 0 .5 1× 0 .5 1× 0 .5 1=0 .5 12 =0 .0 0 0 12 2 (<10 -3 ) ,即同一患者多个肿瘤灶的基因型相同。 结论 多发性尿路上皮肿瘤为单克隆起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人端粒酶mRNA(hTR)在各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及预后的关系。作者回顾性分析了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对照组的正常膀胱上皮、膀胱良性病变各10例,对石蜡标本用地高辛标记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hTRET)寡核苷酸作为RNA探针,原位检测端粒酶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标本的端粒酶mRNA表达强度与膀胱TCC分级、预后显著相关(P<0.01)。提示hTR可能成为判断膀胱TCC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少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狭窄及尿失禁的术式. 方法采用膀胱颈粘膜外翻固定再与尿道对端吻合及保留膀胱颈环状肌纤维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42例. 结果 42例术后均未发生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尿失禁2例.随诊4~70个月,最大尿流率25.0~30.7 ml/s. 结论采用膀胱颈粘膜外翻固定再与尿道对端吻合及保留膀胱颈环状肌纤维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避免或减少了尿道狭窄,减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 resistance urography,MRU)在肾移植术后对原自体无功能性肾、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肾移植术后临床诊断为肾盂或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进行MRU检查,同时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11例行输尿管镜及病理学检查,并行MRU诊断。16例行经尿道输尿管口环形切开、腰部一处切口的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结果:术前21例MRU检查均提示肾盂、输尿管有占位性病变,11例配合输尿管镜得出组织学诊断,术前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21例中,16例采用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均获得成功。结论:MRU对肾移植术后IVU不显影的原无功能性肾、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输尿管口切除、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对移植肾同侧原肾发生肾盂输尿管癌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经治1例罕见的囊性肾乳头状细胞癌阴茎转移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尿道损伤后的瘢痕挛缩或缺损可导致狭窄,寻找理想的修复替代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索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黏膜组织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4/2007-02在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雄兔6只,体质量3.0~3.5kg;实验用Dispase Ⅱ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尿道黏膜组织,分离上皮采用Dispase Ⅱ工作液,上皮细胞间的分离采用混合消化酶(1.25g/L胰蛋白酶与0.2g/L乙二胺四乙酸等体积混合)消化,以差速贴壁法排除成纤维细胞.使用DMEM与F123:1混合培养液加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对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单纯培养和传代培养;取第2~6代细胞进行上皮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正常尿道黏膜组织石蜡切片为阳性对照组,以成纤维细胞铺片为阴性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增殖情况.②采用活细胞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状态.③以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④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细胞鉴定.结果:①原代培养3-5d细胞逐渐生长融合成片,如铺路石状,细胞大小均一.生长期内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细胞可传9-10代.②第4~6代细胞在免疫荧光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中显示良好形态.③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培养尿道上皮种子细胞.结果表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较快.经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学鉴定为纯化的尿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稳定共表达荧光素酶基因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并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建立小鼠肿瘤肺转移模型.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hTERT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Luc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TERT和pIRES-hyg3-Luc,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共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经G418及潮霉素B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应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hTERT和Luc基因在B16细胞中的表达;将稳定共表达hTERT和Luc的B16-hTERT/Luc细胞株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接种雄性C57BL/6小鼠建立肿瘤肺转移模型,并通过活体成像技术检测小鼠肺部肿瘤的生长.结果 建立了稳定共表达hTERT和Luc的小鼠黑色素瘤B16单克隆细胞株B16-hTERT/Luc,经检测hTERT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Luc在单克隆细胞株中的表达分别为84%和98%.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成功建立了小鼠肿瘤肺转移模型,应用活体成像技术能方便地检测到B16-hTERT/Luc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情况.结论 成功建立了可用于活体成像技术检测的稳定表达hTERT的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19.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细胞因子mRNA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R-FQ-PCR技术是一种最新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本文就RT-FQ-PCR概念、原理、方法、研究进展及其在细胞因子mRNA检测中的应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免疫功能异常等,故在经历重大疾病过程或接受大手术治疗时常较非糖尿病者具更高的病死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分析1996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RCUD)治疗的1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2型糖尿病对RCUD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