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703篇
预防医学   42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2篇
  2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无糖"、"不添加蔗糖"只是指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没有人为添加白砂糖。但是,没有添加白砂糖不等于没有添加其他糖类,如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人一定要控制此类食物的食用量。  相似文献   
92.
<正>黄疸反复或持续出现超过半年以上者称为难治性黄疸(或顽固性黄疸),其发病原理、病理变化、临床经过各不相同,由于血中胆红素长期升高,肝脏负担加重,发生肝硬化的机率是正常人的30-50倍,预后较差。我院重用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双极射频控温器时间、预设温度、间距对两电极热效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新鲜鸡蛋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间距组、温度组和时间组,固定2个射频电极保持针身垂直置入方盘中央蛋清内,用预设温度(50~90℃)、射频时间(60s、120s)、电极间距(0.25、0.50、1.00和2.00cm)进行干预,通过游标卡尺、秒表、阻抗及温度检测,观测两电极真实温度、出现纺锤形连接的间距、不同温度下蛋清变性的时间跨度、蛋清阻抗变化、蛋清变性的最低温度、不同时间蛋清变性量(体积)和不同温度下蛋清变性阻抗的变化。 结果 ①当电极间距固定保持2.00cm,预设温度设定在63℃,主电极真实温度为63.7℃,次电极真实温度52.6℃,次极温度与预设温度、主极温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极间距在0.25、0.50、1.00cm时,次极温度-预设温度和主极温度-次极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间距为0.25cm,56℃时开始出现蛋清变性,在0.25cm、0.50cm间距,温度70℃以上两电极之间出现纺锤形连接,在1.00cm和2.00cm间距时同样温度未出现该现象;③在间距为0.25cm时,预设温度75℃,单次射频60s、单次射频120s及2个单次射频60s后蛋清体积分别为(90.21±0.64)mm3、(95.08±0.53)mm3、(92.88±0.74)mm3,蛋清的变性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单次射频60s蛋清射频前、后电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单次射频120s蛋清射频前和射频后电阻分别为(128.41±8.04)Ω和(121.29±8.04)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 双极射频能使蛋清组织变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电极间距越小引起的变性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9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我省常见病 ,其病情凶险 ,预后较差。因此 ,对本病进行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极为关键。现对 HFRS的诊断和治疗概述如下。1  HFRS诊断1.1 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流行季节发病、生活在疫区或 3天至 2个月内到过疫区 ;与鼠类等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接触史、鼠咬伤史或食用鼠类污染食物史。1.2 临床特征 典型病例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主征 ,具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不典型者可有越期或前三期重叠。热退后症状加重有助于诊断 [1 ]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示早期白细胞计…  相似文献   
95.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 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马尾神经硬膜疝的发生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1日-2011年6月1日收治的416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致伤机制、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疗效和随访数据,观察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情况. 结果 4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49例(11.8%)术中探查发现合并马尾神经硬膜疝.前路手术组115例患者,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7.8%(9/115).后路手术组301例患者,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为(13.3%,40/301),其中40例腰椎爆裂骨折伴椎板骨折患者中有38例合并马尾神经硬膜疝,发生率为95%.发生马尾神经硬膜疝的患者中44例(90%)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5例(10%)虽然神经功能完好,但在术中发现很大一部分马尾神经根被嵌夹在椎板骨折裂隙中. 结论 对于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及椎板骨折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考虑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存在的可能,术中应谨慎操作以防止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初步探讨BOLD-fMRI指导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MC)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例邻近PMC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OLD-fMRI检查。获取PMC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I、CT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PMC,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IMRT-PMC)与不考虑PMC(IMRT-noPMC)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IMRT-PMC与IMRTnoPMC相比较,计划靶区(PTV)的所受最大辐射剂量(Dmax)、平均辐射剂量(Dmean)及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危及器官的Dmax及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MRT-PMC计划中患侧、健侧PMC的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IMRT-noPMC计划(P均<0.05)。结论 BOLD-fMRI能够明确PMC的位置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PMC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雷奈酸锶(Sr)对高浓度地塞米松(Dex)作用下大鼠成骨细胞(OB)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运用MTT试剂盒和AKP试剂盒分别测定Sr对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定量PCR方法测定Sr对高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成骨钙素(OC)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结果 Sr浓度在10-5、10-4 mol/L时,能够促进OB增殖和分化(P < 0. 01); Sr浓度为10-4mmol/L能够有效拮抗高浓度Dex( 10-5 mol/L)对成骨细胞分化抑制作用(P <0.01),并能逆转Dex对成骨相关基因OC和TGF-β的抑制作用(P <0. 05,P <0. 01)。结论 Sr能够对大鼠BMSCs来源的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促进作用,同时10-4 mol/L Sr可以拮抗Dex( 10-5 mol/L)对ALP和成骨相关基因的抑制作用。为Sr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冠心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7(IL-7)表达对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诊断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IL-7、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水平。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重组IL-7刺激12 h为刺激者,采用重组IL-7刺激为未刺激者。检测Tim-3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磷酸化STAT-5(p-STAT-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负调控因子3(Soc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IL-7、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IL-7、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im-3 CD4T细胞、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Tim-3 CD8T细胞均明显高于未刺激者[(2.61±0.87)%vs(0.88±0.30)%、(4.80±1.53)%vs(2.15±0.69)%,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刺激者和未刺激者Tim-3 CD4T细胞和Tim-3 CD8T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刺激者p-STAT-5、Socs-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刺激者(P<0.05),两者STAT-5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IL-7水平明显升高;IL-7可通过上调Tim-3表达,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炎性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