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不同转录本的表达及丰度,确定其蛋白的表观分子量,为进一步研究KIAA152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改变及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反转录PCR(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4个不同转录本的表达及丰度;以特异性siRNA敲降食管癌细胞中KIAA1522的表达,并在模式细胞中过表达KIAA1522,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确定KIAA1522的表观分子量,并通过质谱分析验证KIAA1522条带的序列组成。结果:KIAA1522的转录本T1和T4在食管鳞癌组织及多个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其中T1的表达丰度相对最高。Western blot检测中观察到的分子量为170 kDa的条带为KIAA1522基因特异性的蛋白表达产物,同时质谱分析结果也证实该条带为KIAA1522多肽。结论:T1为食管鳞癌组织及细胞系中KIAA1522基因的优势转录本,KIAA1522蛋白的表观分子量为170 kDa。  相似文献   
62.
我科自 1995年 3月至 1997年 3月 ,为 10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现将其治疗经过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中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4~ 5 5岁 ,病程 1.5~ 6月。病程中有不同程度发热史 9例 ,无发热史 1例。术前有脑栓塞史 2例 ,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4例 ,室间隔缺损 2例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术前彩超示主动脉瓣赘生物 7例 ,二尖瓣赘生物 2例 ,肺动脉瓣赘生物 1例 ,左室舒张末直径 5 5~ 6 8mm。术前心功能Ⅲ级 6例 ,Ⅳ级 4例。术前血培养阳性 3例 ,血培养阴性、术中切除赘生…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多粘连细胞外基质蛋白LAMC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11至2012年间河南林州肿瘤医院病理科收取的1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53和LAMC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个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AMC2蛋白和P53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65/150)和59.3%(89/150).LAMC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与患者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53和LAMC2在食管鳞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P53和黏蛋白LAMC2在食管鳞癌中具有统计学相关性,可以联合作为食管鳞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热休克反应(heatshockresponse,HSR)后0、24、48、96、192h热休克蛋白72(heatshockprotein72,HSP72)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再灌注后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量、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探讨HSP7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g,雌雄不均,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全身高温42℃维持15min制作热休克模型。各组心脏离体逆行灌注,常温下(37℃)缺血25min,再灌注40min。测定缺血前、再灌注后心肌组织SOD含量,心肌收缩功能,观察各组心肌HSP72表达。结果:实验组再灌注后24h和48h心肌组织SOD活性分别为(22.37±4.75)、(23.39±4.86)Nu/mg,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热预处理后0h几乎无HSP72表达(面密度),其表达高峰在热预处理后24,48h,分别为137.89±25.25,146.09±28.34,随后逐渐降低,于192h返回基线水平。HSP72表达与再灌注后心肌组织SOD(r=0.9234),心功能恢复率LVSP(r=0.901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热休克蛋白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放疗(CRT)、(CRT组,n=24)、调强放疗(IMRT) (IMRT组,n=23)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3D-CRT组,n=24),总剂量均为60 Gy.观察不同放疗组靶器官的受线量,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3D-CRT组患者肺、心脏和脊髓接受的放射线的剂量[(27.45±10.01)、(15.89±11.12)、(20.37±3.01)Gy]明显低于CRT组[(38.02±11.22)、(25.65±4.89)、(28.58±3.72)Gy]和IMRT组[(33.98±11.43)、(20.98±10.01)、(29.89±3.04)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MRT组和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RT组(P<0.05),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MRT组和3D-CRT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CRT组,而白细胞未减少的概率高于CRT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IMRT和3D-CRT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的伤害小,引起的并发症比较轻,适合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7.
口臭患者舌背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口臭患者舌背菌群多样性变化的规律。方法采集7名口臭患者和4名健康者舌苔标本,使用通用引物扩增标本中所有细菌的16SrDNA片段,测序分析并构建舌背微生物的种系进化树。结果共检测212个克隆,口臭组136个,鉴定出42种微生物(包括9种尚不能确定的微生物);对照组76个克隆,鉴定出23种微生物(包括7种尚不能确定的微生物)。2组标本中检出率最高、检出数目最多的菌种均为链球菌;其中17种已知细菌只在口臭患者舌苔上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叶瘤杆菌(85.7%),殊异韦荣氏菌(71.4%)和Solobacterium moorei(57.1%)。结论口臭组舌背菌群的生物多样性高于对照组。叶瘤杆菌、殊异韦荣氏菌、Solobacterium moorei可能与口臭的产生相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8.
目的将改进的实体瘤间期细胞制备方法应用于荧光原位杂交,为实体瘤间期细胞的制备建立技术平台。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法标记3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分析实体瘤不同间期细胞制备技术对荧光原位杂交效果的影响。结果6种制片方法各具特点,根据其在应用方面有不同侧重,可采用不同制片方法。胶原酶法制片的荧光原位杂交效果最佳。对于冰冻组织或较小的组织,可采用印片法制片。结论适当的制片方法,结合荧光原位杂交,为实体瘤的染色体研究和诊断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9.
心肾联合移植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53岁。入院诊断:①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IV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28岁,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2000年6月26日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术,术中出现肾功能的衰竭;心脏移植术后6h行肾移植术。结果 术后心肾功能恢复良好,彩色多谱勒超声动态检查:供肾血流灌注良好;供心FS 39~58%,EF55-73%。术后72h发生心脏急性排斥反应,以ATG 200mg/d、甲基强地松龙1.0g/d冲击治疗2d后好转。术后15d再次发生供心供肾急性排斥反应,导致心脏肾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经心包引流术和肾周血肿清除引流术并ATG 200mg/d、甲基强地松龙1.0g/d冲击治疗后好转。术后25d出现肺部感染,30d呼吸衰竭,治疗无效于术后38d死于绿脓杆菌性脓毒血症。结论 心肾联合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解决好供心和供肾的治疗矛盾以及抗排斥和感染的矛盾是手术成功和延长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目的:检测p-mTOR(Ser2448,活化形式的m TO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并评价其用于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41例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mTOR的表达,收集患者至少5年的随访信息,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mTOR在癌旁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4%(17/441),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254/441),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mTOR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显著正相关(P均<0.05)。同时,p-mTOR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均<0.05),p-mTOR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52和60个月,明显短于p-mTOR低表达患者的71和70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mTOR表达水平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mTO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有可能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死亡及复发转移风险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