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14岁,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呕吐入院。坏腹肌紧张,金腹压痛反跳痛,腹穿黄色液,以急性查疸性胆囊炎胆管炎并胆汁性腹膜炎急诊手术。手术胆囊切除、总胆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腹痛、低热,疑膈下脓肿、肠间脓肿,在A超指示下  相似文献   
2.
<正> 氰化物属剧毒类化合物,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广。通常生产性氰化物蒸气或烟尘多经呼吸道进入体内。若大量吸入可在数秒中昏迷,几分钟内死亡。为保护职工健康,我所设计了以物理吸附法和硷性氯化法净化氰化物的净化器。通过净化氰化钾效应实验和应用,结果均较为理想。现将效应实验及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内容与方法 (一)净化器管道内动压测定为了得知两种净化方法所用净化物质充填净化器后,管道内的携带风速和通风量,按卫生工程技术要求选择测压孔,采用筹级环法确定压力点的位置;用SY型毕托管连接倾斜镜压计(或补偿镜压计),分别测定  相似文献   
3.
4.
急性消化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按中医辨证多属湿热病范畴,如湿温、湿热胁痛、湿热泄泻、湿热痢等。本组病例治疗观察的目的,旨在探讨其辨证规律及中药治疗效果。 临床资料 一、性别及年龄:男35例,女30例。20岁以下9例,21至59岁49例,60岁以上7例。 二,病种:伤寒、付伤寒及沙感16例,慢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患者IL-1、IL-6和TNFα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1、IL-6和TNFα的诱生活性及其血清中活性。结果表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C)和乙型重型肝炎(SH)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1活性分别为3531.1±882.7U/m1、2769.7±730.4±U/ml和5329.3±1089.3U/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IL-6诱生活性分别为38.90±14.75U/m1、2.45±18.85U/ml和71.95±28.05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或<0.01);TNFα诱生活性在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CAH、HC和SH中分别为33.23±7.25U/ml、6.99±1.84U/m1、4.29±2.17U/ml和86.70±24.18U/ml,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各型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文中对SH患者IL-1、IL-6和TNFα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分析手术治疗 3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7例 ,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 15例 ,大脑中动脉瘤 5例 ,大脑前动脉瘤 2例 ,均采用翼点入路和显微手术。结果疗效优 36例 ,良 1例 ,差 2例 ,无手术死亡。认为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时机 ,采用显微技术 ,充分的术中降压和脑回缩 ,以及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不同方法进行解剖矫治右心室双出口(DORV)经验.方法 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135例DORV患儿,男79例,女56例;年龄为出生后25天~12岁;体质量3.5 ~ 30.0 kg.根据室间隔缺损的位置选择不同手术方法:89例主动脉瓣下缺损及33例双瓣下缺损患儿均行右心室双出口解剖矫治术;8例肺动脉瓣下缺损(Taussig-Bing畸形)患儿中5例行Rastelli手术,3例行动脉调转术±室间隔修补术;5例远离大动脉缺损中3例行Rastelli手术,2例行动脉调转术±室间隔修补术.结果 住院死亡5例,占3.70%;分别为1例肺动脉瓣下缺损行动脉调转术±室间隔修补术,1例双瓣下缺损,2例主动脉瓣下缺损(均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均行合右室双出口解剖矫治术,1例远离大动脉缺损行Rastelli手术者.结论 右室双出口病理解剖比较复杂,须根据不同的解剖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才能减少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国人腰椎侧方解剖层次以及重要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评价腰椎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XLIF)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具新鲜尸体标本和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取侧卧位(XLIF体位),在C臂机透视下模拟XLIF手术入路,将克氏针打入L2~5椎间盘中央,沿克氏针方向逐层解剖。测量腰椎侧面正中线腰神经与腰椎前缘交感干之间的距离、腰椎侧面正中线相邻腰节段血管之间的距离以及腰椎各椎体中线位置前后缘距离。结果 XLIF的手术入路相对安全,入路周围未见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在腰椎侧方,腰节段血管、交感干和腰神经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范围",其大小约为29 mm×30 mm;交感干至腰神经的垂直距离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侧面相邻节段血管的距离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侧面XLIF微创手术操作的安全范围:L_(2 ~ 3):27 mm×30 mm(修正值0.72 mm×0.65 mm),L_(3 ~ 4):30 mm×32 mm(修正值0.76 mm×0.71 mm),L_(4~5):29 mm×32 mm(修正值0.76 mm×0.69 mm)。结论在XLIF入路周围,腰椎侧方"安全范围"较大,在该范围内进行XLIF手术操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21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8~24(16±8)个月,体重(9±3)kg,室间隔缺损大小(4.5±2.5)mm。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21例经胸小切口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对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有无残余分流。结果无围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2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中20例成功封堵,成功率95.2%。其中1例因缺损太大,转为体外循环下直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安置封堵器时间(32±16)min,封堵器大小(5±3)mm;住院时间6~8 d。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回声清晰,位置正常,无轻度以上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胸小切口行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疗法:是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物理治疗方法。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原理是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改变人体生物电、改善生物场,促使成骨细胞增生,增强成骨能力,提高骨密度治疗骨质疏松。 骨硬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sclerostin antibody,Scl-Ab):对骨代谢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骨硬化蛋白的拮抗作用上。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在刺激成骨活动的同时,不会刺激破骨活动,对骨合成代谢有显著刺激作用,其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方法。 背景:脉冲电磁场与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皆能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产生良好影响,但关于两者联合干预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联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绝经后新西兰大白兔骨代谢的影响,探索其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价值。 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和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每组10只。术后第1天起,脉冲电磁场组给予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给予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接受脉冲电磁场磁疗每天1次、每周5次,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每周2次;卵巢切除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周2次,干预共8周。8周后行骨代谢指标检查、骨密度测定、MicroCT骨微结构参数检测。动物研究中的所有程序经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批准(20171263A193)。 结果与结论:①卵巢切除6个月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显著下降,提示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②与卵巢切除组相比,3个治疗组L3椎体的骨密度均显著增加(P < 0.05);③3个治疗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切除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低于卵巢切除组;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水平明显低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④脉冲电磁场+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均优于脉冲电磁场组、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组(均P < 0.05);⑤骨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和脉冲电磁场联合治疗可以增强去势新西兰大白兔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和骨微结构。 ORCID: 0000-0001-7052-4262(钱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