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口腔科学 | 134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8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对头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用4只成年猕猴,模拟人类双侧颈淋巴清扫术,作颈部静脉处理,观察颈部各重要血管的血流量和压力变化。结果;颈部静脉的阻断会引起颈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明显改变,被阻断的颈静脉越多,对颈部静泊血流动力学指标干扰就越大;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探讨黏液表皮样癌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黏液表皮样癌中微血管密度(MVD)值和TSP-1的表达.结果 黏液表皮样癌中TSP-1阳性表达率为57.78%(26/45), 绝大多数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中,少数表达于肿瘤细胞外基质.在45例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平均MVD为(60.68±19.84)/100倍视野,具有TSP-1强表达的肿瘤组织中显示MVD值较低, TSP-1的免疫活性与MVD间呈显著负相关(rs=-0.942, P<0.001).结论 TSP-1在黏液表皮样癌中呈较高表达与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血管生成呈负相关,可能有抑制黏液表皮样癌中血管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直接研究人体肿瘤内微血管空间形态学特点。对于这方面的了解主要是来自组织学切片的推论和一些移植瘤动物实验的观察。然而,在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变化大、分布不均、排列混乱,不同类型的肿瘤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j,且由于宿主对异体组织的免疫排斥作用的影响,使得来源于各种体内、体外实验研究的结果尚不能反映人体肿瘤微血管系统的全部特征。人痛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为研究人类肿瘤内血管生成提供了新的模型,由于其具有与亲代人类肿瘤临床表现十分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保持了亲代人类肿瘤…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调查外科手术前、后口腔鳞癌病变区菌群分布,探讨外科手术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病检确诊需行常规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鳞癌患者42名,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14天检测病变区的细菌总量、各菌种的检出率及构成比。结果 术前口腔鳞癌病变区细菌构成比链球菌属为69.15%,奈瑟菌属为6.70%;G^ 厌氧杆菌为4.68%,G^-厌氧杆菌为4.17%,其余各菌种均少于4.07%,术后口腔鳞癌病变区细菌构成比链球菌属为76.99%,普氏菌属为10.93%,G^ 厌氧杆菌为6.30%,其余各菌种均少于3.17%。结论 手术对口腔鳞癌病变区各菌种的构成比无影响。鳞癌病变区细菌手术前、后均以链球菌属为主,同时可查到口腔组织的其它菌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活性炭纳米微粒(PYM-CH-NP)对人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颊鳞癌细胞系Bca-CD885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PYM-CH-NP和平阳霉素(PYM)在7个时间点(1~7 d)对Tca8113和BcaCD885的杀伤效应,计算各时间点2种剂型的半数抑癌率浓度值(IC50)、抑癌率和药物抗肿瘤作用强度的相对值(RAA),选择药物作用后第5天观察量效关系。结果PYM-CH-NP和PYM对Tca8113和BcaCD885均有较强的抑癌作用,其抗癌效应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结论改型后的PYM-CH-NP保留了PYM的抗癌活性,且具有缓释性,作用于肿瘤时可以维持周围有效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8.
舌鳞癌癌周淋巴管的形态特征及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舌黏膜鳞癌癌周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管腔面积、管径及面数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各期舌黏膜鳞癌患者的病理蜡块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利用图像自动分析系统,对癌周组织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面积、管径和面数密度进行比较。结果:癌周毛细淋巴管、淋巴管的面积、管径及面数密度,随着舌癌的进程及浸润深度增加而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在有、无转移组中同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癌周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形态、数量变化,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39.
40.
资料和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80~2001年手术切除的舌癌石蜡包埋组织42例,其中维吾尔族21例,汉族21例;男性18例,女性24例;高分化鳞癌30例,中分化鳞癌12例;年龄25~65岁,中位年龄50岁;舌癌化疗10例,其中高分化鳞癌6例,中分化鳞癌4例。舌癌化疗标本为术前行颞浅动脉插管,区域性的动脉灌注,用药包括顺铂、长春新碱、平阳霉素;化疗3周后,行手术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