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6篇 |
免费 | 75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10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35篇 |
口腔科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114篇 |
内科学 | 77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科学 | 72篇 |
综合类 | 259篇 |
预防医学 | 140篇 |
药学 | 120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61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39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实施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探究。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8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耳鸣严重程度、耳内微循环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耳鸣严重程度评分、THI耳鸣残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流态积分、襻周积分、管襻积分、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神经性耳鸣患者实施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有显著临床效果,有效改善耳内微循环,促进耳鸣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34.
36.
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电子数据库,回顾过去10年发表的关于橙皮苷预防及治疗癌症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橙皮苷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橙皮苷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癌、调节免疫力、抗辐射、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其抗癌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减少血管生成、抑制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调节免疫与自噬、抗炎抗氧化。这种多方面的抗癌机制使橙皮苷对多种癌症显示出化学预防和治疗效果,使其成为一种广谱抗癌药。该文还总结了橙皮苷与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紫杉醇4种抗癌药合用的效果,发现橙皮苷能增强这些抗癌药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还能降低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由于橙皮苷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不高,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还总结了目前通过结构修饰或与其他化学物质、纳米载药制剂组合获得的衍生物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发现橙皮苷的衍生物既保留了橙皮苷的抗癌疗效,又有效克服了橙皮苷水溶性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陷,很好地预测了橙皮苷及其衍生物具备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随着现代科技对医学的不断渗透,医务人员与患者对医学人文回归的呼唤也越来越热切,叙事医学应运而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学中蕴含着叙事医学的萌芽,其中有着丰富的医学人文思想。仁爱精神的内涵包括亲亲、仁民、爱物、一体之仁4个层面。叙事医学通过倾听患者叙述、关注曾被忽视的情感因素、再现患者所讲,以达到与患者共情、建立关联和归属关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中医学的仁爱精神相合。仁之发端源于与同类之间的相互理解,正是叙事医学所强调的共情思想。另一方面,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推己及人体现了由自身出发,进而由内向外、由近向远地关爱他人的情感传递顺序。仁爱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一体之仁。中医学仁爱精神与叙事医学精神,两者的本质内涵具有一定共通性。叙事医学具有丰富的哲学理论基础,而仁爱精神基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在整体的自然医学模式和千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将对叙事医学在中国的本地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Objective To study and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namic lactic acid monitoring indexes and prognosi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on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elavated blood lactic acid level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death group (n= 50) and survival group (n = 51). Differences in their lactic acid indexes (including: lactic acid level, duration of lacticemia, lactic clearanc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Ⅰ (APACHE Ⅰ ) score,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which reflected organ/system status were compared,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t lacticemia indexes were formulated by multi-variable logistic analysis. Subsequently, patients were grouped by significant lactic indexes separately and compared with incidence of shock/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APACHE Ⅰ score and mortality. Results Differences in lactic acid level, peak lactic acid level, 12-hour and 24-hour lactic acid clearance between death group and survival group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 05 or P<0. 01). Peak lactic acid level, 12-hour lactic clearance, APACHE Ⅰ score and blood pH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rognosis, odds ratios (OR) were 1. 466, 0. 922, 1. 208, 0. 032,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peak lactic acid value≥10 mmol/L or 12-hour lactic clearance≤10%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 77. 8% and 70. 6%, respectively (P<0. 05 and P< 0.01). Although patients with lacticemia > 24 hours had higher mortalit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Peak lactic acid level, 12-hour lactic clearance, APACHE Ⅰ score and blood pH are good indicators to evaluate patients' prognosis. Peak lactic acid value≥10 mmol/L or 12-hour lactic clearance≤10% is an alert of extremely bad prognosis. Prognosis value of duration of lacticemia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估免气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远端胃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远端胃癌患者,观察组32例,施行免气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57例,施行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气末CO2分压、术后镇痛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胃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在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气腹腹腔镜技术应用于临床胃癌治疗安全可行,可以避免呼气末CO2分压过高、缩短患者术后疼痛时间,是胃癌患者微创手术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不同滴度的妊娠梅毒治疗后对治疗结局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科治疗的120名妊娠梅毒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选取的120名妊娠梅毒患者根据妊娠梅毒确诊时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小于1∶4、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4~1∶8、妊娠梅毒确诊时TRUST滴度1∶8以上。TRUST滴度小于1∶4组患者30例,TRUST滴度1∶4~1∶8组患者50例,TRUST滴度1∶8以上组患者40例。然后对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RUST滴度<1∶4组自然流产1例(3.3%)、宫内死胎1例(3.3%)、早产儿2例(6.7%)、新生儿先天性梅毒1例(3.3%),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6.7%;TRUST滴度1∶4~1∶8组自然流产5例(10%)、宫内死胎3例(6%)、早产儿5例(10%)、新生儿先天性梅毒5例(10%),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36%;TRUST滴度>1∶8组自然流产5例(12.5%)、宫内死胎4例(10%)、早产儿8例(20%)、新生儿先天性梅毒7例(17.5%),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60%。结论:妊娠梅毒不同滴度的患者治疗结局不同,妊娠梅毒滴度越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