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指(趾)端恶性黑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引例指(趾)端恶性黑素瘤,临床Ⅱ期52.9%,临床Ⅲ期47.1%;同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68.6%;延误诊断78,4%;术前不恰当处置52.9%;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41.7%,25%,6.3%;低于文献报道。提示,本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医患的重视程度。禁忌术前不恰当的处置,术前切取活检后应尽早行根治术,切除活检不影响预后。手术首选远端截肢术,可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功能而不影响预后,并辅以同时或异时的治疗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高位截肢和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并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临床诊治过程 1.1 病史患者女性,46岁.体检发现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2个月.无其他自主症状,既往健康,无不良嗜好,无肿瘤家族史. 1.2 体征无阳性体征. 1.3 实验室检查 肝、肾、胰腺功能等检测无阳性发现.CA19-9:2个月内从300 U/ml升至700 U/ml;CA242:150 U/ml. 1.4 影像学检查 ①腹部B超:未见异常.②腹部CT:胰腺大小、轮廓基本正常.于胰尾部可见直径1.1cm×1.1cm低密度区、边界不整,胰周未见肿大淋巴结.肝脏多发小囊肿.  相似文献   
13.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惟一“有效和可治愈”的手段,但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20%~30%)、术后复发和转移率高(1~2年内80%)、切除后5年生存率低(20%~30%).有作者对1064例胰腺癌单纯手术后生存情况进行了13~28个月的随访,单纯术后5年生存率仅13%~24%[1].化疗可改善生活质量,有姑息性治疗作用,但按严格的标准衡量、胰腺癌化疗最高反应率仅为20%、难以提高长期存活率.放疗可改善症状、尤其是疼痛,但胰腺癌对放疗不敏感、周围脏器对放疗的耐受性低,总体疗效不理想.因此,手术仍是现阶段胰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脏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例脾脏错构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检索同期国内文献报道的17例脾脏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0例脾脏错构瘤患者以左上腹部不适为首发症状13例,无任何症状7例.20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脾脏错构瘤的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诊断,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目的探讨可溶性模型药物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注入法、薄膜分散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发法制备空白脂质体,优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结果用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0.79 μm,药物包封率为(82.5±2.5)%。结论注入法制备注射用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工艺重复性良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注射用脂质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脾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8年8月-1999年12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按其发病频率高低依次为:脾海绵状血管瘤(32.3%)、脾血管肉瘤(19.4%)、脾局限性充血(12.9%)、脾囊肿(9.7%)、脾结核(6.5%)、脾局限性纤维化(3.2%)、脾血肿(3.2%)、脾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3.2%)、脾动脉瘤伴钙化(3.2%)、脾肉芽肿样病变(3.2%);其中良性病变占80.6%,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以影像学诊断为主,单一影像诊断技术误诊率高(48.4%),多种影像诊断技术 联合应用很重要;鉴别诊断主要是癌瘤患者承诊过程中发现的原发性脾占位性病变与脾转移瘤的区别。手术是治疗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其中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结论 脾脏以良性占位病变多见,诊断采用多种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效果好,治疗以手术为主,并尽量保存脾脏组织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升结肠癌跳跃式转移至右颈部及左腋下淋巴结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结肠癌跳跃式转移至右颈部及左腋下淋巴结比较少见,其原因可能与淋巴结免疫反应、"土壤学说"等有关,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对来源不明的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全面检查以排除消化道原发肿瘤的可能.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行PET-CT检查可发现30%~40%的原发灶,因其大多来源于头颈部肿瘤,行大野根治性放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为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来源于结肠癌除影像学检查外应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如无出血、梗阻或穿孔等急症,Ⅳ期结肠癌手术治疗不被推荐,应采用全身化疗,且全身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结肠癌容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除了个别病例临床表现相近外,往往是由于鉴别诊断不够充分,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此类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外科治疗的86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86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黄疽、贫血、消化道梗阻、黑便和体重下降.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4例,降部66例,水平部12例,升部4例.B超、CT、MRI、十二指肠镜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的诊断率分别为41.7%、69.4%、75.0%、84.0%和80.9%.8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38例,行姑息性手术45例,行削腹探查术3例.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个月和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致死率极高.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我国胰腺癌的死亡率为2.62/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10位[1].在美国,胰腺癌的新发病例占全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2%,但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4位[2].胰腺癌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死亡率与发病率几乎相等的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然而,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还存在不少争议,深入分析和探讨这些存在争议的问题,对提高胰腺癌诊治的规范化水平,改善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