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是一种良性的慢性疾病,影响着10%~15%的育龄女性,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盆腔粘连及不孕,其发病机制已有许多的假说但尚未认识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发现血小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存在缺陷,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其血液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并能介导炎症反应,血小板相关因子如P-选择素、CD40L、血小板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血小板能够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内的雌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因此综述血小板功能上的异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临床上应用血小板来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MRIDWI)正常影像表现。方法正常志愿者16例,在知情同意下接受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全身MR DWI的正常表现。结果所采集图像都能满足影像分析要求,背景抑制效果较好。正常人骨骼系统呈低或等信号。双肺、纵隔、肝脏,血管、肌肉、脂肪呈低信号。颅脑、脾脏、双肾、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和前列腺外周带、睾丸、阴茎呈高信号。神经根及正常小淋巴结也显示为高信号。结论全身MR DWI可以在30分钟内对全身组织成像。熟练掌握全身MR DWI的正常表现,有利于加深对病变的认识,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3.
颈椎病脊髓损伤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对颈椎病脊髓损伤评价。方法对30例临床综合诊断为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常规序列MRI和颈髓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椎间盘相应层面脊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项异性(FA)值,同时重建分析弥散张量纤维束(DTT)。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DTI均可得到颈髓的ADC图和FA图。突出椎间盘和未突出椎间盘相邻层面的颈髓FA值和ADC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突出程度间颈椎间盘相应层面的颈髓ADC值和FA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弥散张量纤维束中23例患者均观察到神经纤维束的受压、移位,更有11例显示部分腹侧神经纤维束中断。结论 DTI对评价颈椎病脊髓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maga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MRIDWI)对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淋巴结病变患者21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2例(淋巴瘤5例,肺癌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WBMRIDWI检查,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3DMIP图像并翻转显示。分别计数淋巴结病变个数,测量ADC值。结果 WBMRIDWI清楚显示淋巴结病变,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均呈高信号。淋巴瘤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MRIDWI对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可作为探测全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一种快速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5.
肿瘤的基本特征是细胞的失控性生长,瘤细胞凋亡减少或增殖增加,其结果都是瘤细胞数量的增多.bcl-2和bax蛋白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Ki67蛋白是辨认细胞群中增殖细胞的标志.我们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它们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6.
<正>病人,女,54岁。发现心脏肿瘤10余年,晕厥3天于2018年12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界无扩大,心率76次/分,心律整齐,三尖瓣听诊区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右房右室内径正常,右室流出道壁上见4. 1 cm×3. 1 cm等回声,边界清,回声欠均匀,其内见点状强回声(图1),随心动周期左右稍摆动,三尖瓣轻度反流。心脏双源CT检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自发脑活动特征。方法 纳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胃部疾病情况相匹配的Hp阳性组(n=29)和对照组(n=29),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基于Matlab2017b的DPABI软件和DynamicBC软件分别进行两组间静态(sALFF)、动态低频振幅(dALFF)分析,并提取差异脑区值与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p阳性组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后回和右侧丘脑sALFF值升高;枕叶、右侧颞叶以及右侧丘脑dALFF时间变异性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团块水平P<0.05)。右侧丘脑dALFF值与GSRS评分呈正相关(P=0.041,r=0.269),其他差异脑区未见显著相关。结论Hp阳性患者表现出脑活动强度和稳定性异常,结果既存在重叠又互相补充,提示sALFF和dALFF指标结合可一定程度反映Hp感染患者脑活动功能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38.
肖福顺  李牧  王嵩  冯学泉  赵晓赟 《天津医药》2006,34(8):561-563,593
目的:评价支架结合游离钨丝弹簧圈(FTC)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12只家犬,全麻成功后,截取一段颈静脉,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将其两端与横断的两侧颈动脉行端端吻合,共制作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24个。将24个梭形动脉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梭形动脉瘤用支架和国产游离钨丝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即刻及6个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并于6个月后取动脉瘤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DSA示载瘤动脉通畅,梭形动脉瘤完全消失;病理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完全,动脉瘤口及支架上有透明膜覆盖。对照组DSA示载瘤动脉通畅,6个月时梭形动脉瘤明显扩大,内壁不规则。病理见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两组均无动脉瘤破裂发生。结论: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梭形动脉瘤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可以作为传统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T IV)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脾源性Th1及Th2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OVA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分离培养脾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液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在单个核细胞内测定IFN-γ、IL-4及IL-13的百分含量。结果与OVA组比较,不同剂量黄芪甲苷(25 mg/L、50 mg/L、100 mg/L)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Th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13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黄芪甲苷对OVA诱导的Th2细胞应答有抑制作用,通过抑制Th1及Th2细胞达到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0.
MRI在臂丛神经非创伤性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常见臂丛神经非创伤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累及臂丛神经的非创伤性病变,男10例、女17例,年龄22 ~70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2例、神经鞘瘤8例、转移瘤3例、放射性臂丛神经炎2例、多灶性运动性神经病(MMN)1例、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OS)11例.治疗前患者均行MR平扫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Gd-DTPA增强检查.结果 2例神经纤维瘤病见肿瘤沿臂丛神经走行生长,呈梭形、串珠状,并见累及椎管内神经根丝,病灶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例神经鞘瘤表现为偏向神经一侧生长的梭形肿块,边界清晰,T1WI呈低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3例见有囊变,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例转移瘤中2例表现为臂丛神经周围的多发肿块影,1例表现为肿瘤组织弥漫浸润臂丛神经及周围组织.2例放射性神经炎表现为臂丛神经弥漫性增粗,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增高,臂丛神经周围结构清晰,无肿块形成.1例MMN表现为臂丛神经增粗、STIR序列信号增高.11例下干型TOS表现为第8颈椎、第1胸椎神经根及下干的弓形抬高,神经增粗,STIR序列信号增高,8例伴锁骨下动脉抬高,1例显示为颈肋末端占位压迫臂丛神经.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常见臂丛神经非创伤性病变的部位、累及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