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途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收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选取100例慢性盆腔灸患者,月经后2-3天给予中药灌肠治疗,连续10天为一疗程,经治疗1-4个疗程.结果:100例患者中71例治愈,21例好转,8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2%.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分析儿童胸部接受双源CT 2种扫描模式(传统模式和Flash模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200例行双源CT胸部扫描年龄在1个月~10岁的患儿,将其按年龄分为5岁组(60例)3组,分别用传统模式和Flash模式行胸部平扫并记录扫描时间、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个年龄组中2种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之间差异.结果 200例患儿各组的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龄组2种扫描模式的扫描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lash模式扫描时间较传统模式时间缩短了70%左右;3组中2种扫描模式的检查辐射剂量指标CTDIvol、DLP及有效剂量(ED)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3组胸部扫描有效剂量传统模式分别为(2.11±0.29) mSv,(1.57±0.16) mSv,(1.56±0.24) mSv,而Flash模式有效剂量分别为(1.16±0.17) mSv,(0.87±0.10) mSv,(0.74±0.08) mSv,仅为传统模式的54.98%、55.41%、47.44%.3个年龄组的有效剂量下降幅度同DLP一致.结论 Flash Spira技术提高了时间分辨率,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将为儿童的胸部低剂量扫描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氢溴酸东莨菪碱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呼吸暂停患儿(AOP)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早产呼吸暂停患儿8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泵入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首剂负荷量20 mg/kg,24 h后以20 mg/(kg·d)的剂量维持,待患儿呼吸暂停消失后,继续使用5~7 d。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推注氢溴酸东莨菪碱注射液,每次0.03~0.05 mg/kg,4~6 h/次,每日总用量应低于0.1 mg/kg。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OP消失时间、总氧疗时间、潮气量、达峰容积比、达峰时间比、每分通气量,血清β-内啡肽和腺苷水平,及AOP次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3.7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7.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AOP消失时间、总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潮气量、达峰容积比、达峰时间比及每分通气量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β-内啡肽、腺苷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OP次数在用药48 h后也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β-内啡肽和腺苷水平及AOP次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溴酸东莨菪碱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肺功能。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微创介入与外科手术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肝胆外科2008-01/2011-06收治的72例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内镜组54例: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ahpy,ERCP)微创介入治疗;手术组18例:手术开腹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引流.结果:72例患者平均年龄68.3岁±14.2岁,病因为胆道结石占88.9%、恶性肿瘤占11.1%.内镜组与手术组比较在平均年龄、性别构成、病因构成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率方面比较内镜组(94.4%)高于手术组(72.2%)(P<0.05);并发症(3.7%vs27.8%)及死亡率(0vs16.7%)内镜组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9.1d±8.0dvs16.2d±9.9d)和住院费用(3.64万元±1.52万元vs9.33万元±6.86万元),内镜组也均显著低于手术组(P<0.05).内镜组并发症:胰腺炎1例、乳头切开出血1例;手术组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均死亡)、胆漏1例、肝脓肿1例.结论:AOSC患者的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内镜微创介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并降低死亡率,应成为治疗AOSC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总结内镜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54例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急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以休克指数评价患者感染性休克的变化.结果 内镜治疗均在入院24h内进行,镜下操作时间平均为(23.8±12.5) min;54例均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其中行鼻胆管引流术46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7例,1例因切口出血转外科手术;无1例死亡,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肺部感染2例.术前血培养阳性率为46.9%(15/32),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休克指数内镜治疗前为1.250±0.200,内镜治疗术后2h降至0.950±0.1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术后1d恢复至正常(0.598±0.099).结论 早期积极内镜下胆道减压、引流胆汁,是治疗AOSC合并感染性休克的关键,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5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符合麻醉评估要求的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丙泊酚组(E-P组),每组120例,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E-P组用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阶段两组均使用丙泊酚,麻醉期间全程监测各组患者的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BP)、心率(heart rate, 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imetry, SPO2),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胃肠镜检查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以及循环抑制、呼吸抑制、注射痛、肌阵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数量。结果 与P组比较,E-P组的患者出现平均血压下降(11.67% vs. 24.17%,P=0.0184)、呼吸抑制(8.33% vs. 22.50%,P=0.0042 )和注射痛(5.83% vs. 50.83%,P<0.0001)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间肌阵挛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P组发生率较高(15.00% vs. 5.83%, P=0.0346)。结论 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静脉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更加安全、舒适,循环呼吸抑制和注射痛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对24例颌骨疾病的曲面重建图像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曲面重建在颌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SCT对颌骨进行1.25mm/4i薄层扫描,扫描范围自颞颌关节至下颌骨,将原始轴位图像用曲面重建软件(panorex display)重建成平行于颌弓的曲面断层图像和垂直于颌弓的矢状断面图像。结果:12例颌骨骨折都完整地显示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与上颌窦、牙槽骨的关系以及颞颌关节脱位情况。明确了舍牙囊肿,龋齿,根尖脓肿等病变的部位、病灶大小,及病变对上颌窦和牙槽骨的浸润程度。结论:多层面螺旋CT由于扫描速度快,时间短,因而减少了移动伪影,提高了图像质量。曲面重建能充分显示颌骨病变的全貌,展现每颗牙齿与牙槽骨、上颌窦、鼻腔底、切牙管与下颌管的关系和测量,给牙科治疗、手术及种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和18例乳腺癌患者的MRI、DWI表现,并测量ADC值,取对侧乳腺对应部位正常腺体ADC值作为对照组.DWI采用单次激发的平面回波(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分别为(1.44±0.51)×10-3mm2/s、(1.08±0.27)×10-3mm2/s、(1.73 ±0.23)×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8.023 P=0.00),组间两两比较,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测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