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7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先天性皮肤缺损的病因、分类、治疗及预后,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3例先天性皮肤缺损患儿发病特点、治疗过程、方法,并复习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皮肤缺损305例,总结先天性皮肤缺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 3例患儿缺损皮肤均由羊皮纸样瘢痕组织愈合,无组织挛缩,无活动障碍.305例患儿中死亡8例;保守治疗234例;手术治疗63例,其中因瘢痕挛缩影响肢体功能者5例.该病致死率、致残率低,预后良好.结论 先天性皮肤缺损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创面表浅者多可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骨外露、重要脏器外露、深度缺损宜适时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若能给予正确处理,预后良好,对患儿日常生活影响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脐血CD3AK细胞在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方法:脐血单个核细胞经CD3McAb和rIL-2诱导成CD3AK细胞,作用于不同的肿瘤细胞株(食管癌Eca109,胃癌BGC823,肺癌A549和白血病HL-60),用MTT法测其杀伤活性。结果:脐血CD3AK细胞对HL-60的杀伤活性高于对Eca109、A549和BGC823的杀伤活性(P<0.05),而对后3者的杀伤活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脐血CD3AK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存在差异,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原发性肺癌组织中DNA倍体,SPF、PI值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石蜡包埋的原发性肺癌组织标本80例,检测DNA倍体,SPF、PI值。结果随着原发性肺癌临床分期的发展,临床Ⅰ~Ⅱ与Ⅲ~Ⅳ期肿瘤的异倍体率(Ⅰ~Ⅱ期35%,Ⅲ~Ⅳ期47.5%),SPF、PI值均增高,其与正常肺组织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但肿瘤各临床分期Ⅰ~Ⅱ与Ⅲ~Ⅳ期之间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原发性肺癌组织的DNA倍体,SPF、PI值能了解肺癌某些分子生物学特性,从而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其增殖活性。对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4.
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扩大术后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神经源性尿失禁回肠膀胱扩大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办法。方法:对我科治疗的149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早期术后并发症的特点、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主要的早期并发症有腹壁造瘘口尿瘘及术后痿口愈合延迟6例(发生率为4.03%),泌尿系感染21例(发生率为14.09%),急性尿潴留19例(发生率为12.75%),粘连性肠梗阻2例(发生率为1.34%),经相应的处理后均完全恢复。结论:回肠去黏膜浆肌层补片膀胱扩大术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可恢复,此种手术是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膀胱逼尿肌中氮能神经分布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和膀胱功能正常小儿膀胱顶部逼尿肌中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利用硝酸还原法测定逼尿肌中NO的含量变化。临床对于81例4~14岁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的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术膀胱或包裹术进行治疗。结果: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膀胱逼尿肌中NOS阳性神经数及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对于81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63例、术后经严格的训练有改善的18例。但其中有两例效果稍差。结论: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儿膀胱逼尿肌中氮能神经的去神经及NO含量的减少,可能是造成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一个因素,采用双侧髂腰肌加强盆底肌、回肠去黏膜带血管蒂浆肌层补片加强膀胱逼尿肌基础上行膀胱扩大或包裹术是治疗小儿反射亢进型神经源尿失禁的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系统肿瘤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6月~2012年6月来我科治疗的19名消化系统肿瘤的患几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运用腹腔镜手术采集组织病理学标本送检.结果:19例均成功用腹腔镜手术采集组织病理学标本并作出组织病理学诊断.除4例采取保守治疗外,其余接受剖腹手术治疗,术后1 3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肿瘤,判断其手术可能性和预后转归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7.
探讨两性畸形患儿抚养性别选取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解决方法。通过对我院小儿科收治的63例小儿两性畸形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术后随访,了解术前患儿社会抚养性别决定及术后患儿家属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患儿术后大部分能够很好地融入到社会集体生活中,早期手术治疗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两性畸形患儿性别选择需要早期以染色体核型为基础,性腺优势为主导,综合考虑表型性别、心理需求、长期癌变倾向、能否生育、后期治疗、患儿及家长意愿等,以此,选择最终性别并决定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8.
张谦  单岩  王家祥 《山东医药》2008,48(43):51-52
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7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86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临床资料。2004年5月以前行手术治疗者186例,采用的术式为Soave术(52例)、Duhamel术(68例)、改良Duhamel术(66例),术后并发症为包括吻合口漏、粘连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肠炎、便秘、大便失禁,其中排便功能障碍共62例。2004年6月以后行手术治疗者100例,均采用经肛门Soave一期拖出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狭窄、肠炎、便秘、大便失禁,其中排便功能障碍17例。认为经肛门Soave一期拖出根治术治疗HD,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良好。并发症、排便功能障碍等因素是影响HD息儿远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积极处理并发症,恢复患儿的排便功能是提高HD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9.
<正>胃重复畸形患病率低,在胃肠道重复畸形中不足9%[1]。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原始前肠空泡化异常、脊索分离、成管发育缺陷等相关[2]。胃重复畸形可分为囊肿型和管状型,其中不与消化道相通的囊肿型最为常见。虽然超声、CT、胃镜、消化道造影均可用于早期诊断,但病理仍为诊断金标准。胃重复畸形为良性病变,但随着病变发展,会导致炎症、出血、溃疡、穿孔甚至恶变[3]。小儿胃重复畸形报道不多,相当一部分在成人阶段发现并报道,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修复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的适宜方法.方法 采用逆行胭窝及小腿内后侧皮瓣修复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骨外露13例、钢板外露5例.皮瓣切取大小6.5 cm×4.0 cm~12.5 cm×7.0 cm.结果 18例胫前近段软组织缺损患者除1例术后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逐渐愈合外,皮瓣全部成活,均达到一期消灭创面,局部无功能受限,且受区的外形较好;供区打包植皮,全部成活,没有发现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及外观均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逆行腘窝及小腿内后侧皮瓣具有血液供给可靠,皮瓣切取面积大,皮瓣较薄,局部转移距离短,易转移,易于切取等优点.适宜修复胫前近段皮肤软组织缺损,且在皮瓣的下方可切取腓肠肌内侧头并转移覆盖创面,对骨、钢板外露能起到预防感染及抗感染作用,故对胫前近段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及钢板外露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