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469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557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340篇
  6篇
中国医学   297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竹节参醇提物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竹节参醇提物对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保护作用的初步 探讨。 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竹节参醇提物处理RAW264.7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检测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量以及竹节参醇提物干预后RAW264.7细胞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介素1β(IL-1β)分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胞核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 结果: 竹节参醇提物作用RAW264.7细胞的安全范围<100 mg·L-1;LPS的用药质量浓度为1 mg·L-1;与LPS模型组相比,竹节参醇提物0.1,1,10,40 mg·L-1能有效抑制NO释放(抑制率分别为31.2%,41%,46.1%,55.2%)和抑制TNF-α,IL-1β的分泌(P<0.05或P<0.01);竹节参醇提物10,40 mg·L-1能下调LPS模型组iNOS mRNA表达且抑制NF-κB的核移位。 结论: 竹节参醇提物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通路,进而抑制NO的释放,降低TNF-α,IL-1β,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研究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27例,其中13例(13眼)单纯采用20G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14例(14眼)采用23G手术剥除黄斑前膜联合术后运用利水渗湿中药,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黄斑视网膜厚度、黄斑区总容积和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7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黄斑视网膜厚度、黄斑区总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视力明显好于单纯玻璃体手术患者组(P<0.05),黄斑视网膜厚度平均为(275±187)μm、黄斑区总容积平均为(7.58±4.77)μm2,二者均明显小于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结论利水渗湿中药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显著,其特点为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 研究吴茱萸提取物乳膏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昆明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热板法和福尔马林致痛法研究吴茱萸提取物乳膏镇痛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前列腺素E2的含量,HE染色法考察疼痛部位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探讨吴茱萸提取物乳膏在体镇痛机制。结果 0.1%~0.4%吴茱萸提取物乳膏能缓解热所致小鼠疼痛(P<0.05),对福尔马林所致两相疼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P<0.05),并呈载药量依赖性。酶联免疫法结果表明,0.2%吴茱萸提取物乳膏能明显降低皮下注射福尔马林3 min后疼痛部位皮肤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量(P<0.05),且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P<0.05);但0.1%~0.4%吴茱萸提取物乳膏对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前列腺素E2含量无显著影响,对皮肤中前列腺素E2含量无影响。切片结果证实,0.1%~0.4%吴茱萸提取物乳膏能显著降低福尔马林引起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P<0.05)。结论 局部施用吴茱萸提取物乳膏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并呈载药量依赖性,其镇痛机制可能与耗竭并阻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传导并协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威海市性传播疾病(简称性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某医院2006-2010年报告的498例性病疫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年间报告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及尖锐湿疣共498例,男356例,女142例,33例患两种以上性病;发病构成比先增高后降低,由2006年的14.26/万,先上升至2009年的28.11/万,后降至2010年的21.08/万。梅毒和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尖锐湿疣最高,平均为32.60%,淋病逐年下降;21~2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44.18%),50岁以上年龄组构成比逐年增高;职业以待业者为主。结论梅毒等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高年龄组性病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因此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应有针对性的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在anti-β2 GPI/β2 GPI复合物诱导单核细胞株THP-1表达组织因子(TF)中的活化及其作用。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TF活性试剂盒等分别检测anti-β2 GPI/β2 GPI复合物诱导THP-1细胞表达TF mRNA及TF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表达p38、磷酸化-p38(p-p38)、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JNK、磷酸化-JNK(p-JNK)的情况。进一步采用p38、ERK1/2、JNK抑制剂(SB203580、U0126、SP600125)观察是否能阻断anti-β2 GPI/β2 GPI复合物诱导THP-1细胞表达TF。结果:Anti-β2 GPI/β2 GPI复合物(100μg/ml)能够显著增强THP-1细胞表达TF,并使p-p38、p-ERK1/2、p-JNK水平显著升高(P<0.05 vs control);其引发的MAPKs磷酸化具有时间效应性,均在刺激30分钟时达到高峰;对应的特异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U0126(5μmol/L)、SP600125(90 nmol/L)单独或合并处理THP-1细胞后,anti-β2 GPI/β2 GPI复合物诱导细胞TF mRNA表达及TF活性的效应明显被阻断(P<0.01 vs control)。结论:Anti-β2 GPI/β2 GPI复合物诱导THP-1细胞表达TF过程中,MAPKs被激活进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抗β2GPⅠ/β2GPⅠ复合物诱导单核细胞株THP-1表达组织因子(TF)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一定剂量的抗β2GPⅠ/β2GPⅠ复合物处理THP-1细胞一定时间,收集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TF mRNA水平,TF活性试剂盒检测TF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及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情况;进一步采用NF-κB抑制剂(PDTC)观察是否能干预抗β2GPⅠ/β2GPⅠ复合物对细胞的刺激效应,并利用上游信号分子MAPKs的抑制剂观察抗β2GPⅠ/β2GPⅠ复合物对NF-κB p65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抗β2GPⅠ/β2GPⅠ复合物(100μg/ml)能够诱导THP-1细胞表达TF mRNA及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能够增强细胞内NF-κB p65磷酸化(P<0.05 vs media),降低IκB-α水平(P<0.05 vs media);NF-κB抑制剂PDTC(20μmol/L)能够抑制抗β2GPⅠ/β2GPⅠ复合物(100μg/ml)诱导THP-1细胞表达TF及NF-κB磷酸化的效应;MAPKs抑制剂均能影响抗β2GPⅠ/β2GPⅠ复合物(100μg/ml)诱导THP-1细胞NF-κB p65磷酸化。结论:在抗β2GPⅠ/β2GPⅠ复合物诱导THP-1细胞表达TF过程中,NF-κB被激活并发挥重要作用,MAPKs为NF-κB的关键上游分子。  相似文献   
998.
何敏  王婷  姬郁林 《华西医学》2012,(2):294-298
支气管哮喘与抑郁存在较高的共病率,T细胞对支气管哮喘与抑郁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抑郁间的病因学关系提示:支气管哮喘与抑郁可能具有部分交叉的病因学机制,哮喘患者合并负性心境状态出现可能与哮喘炎症过程T细胞调节失常及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有关。对相应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伴抑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深入探讨支气管哮喘并抑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导致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致病菌在基因型和耐药表型方面的特征。 方法 利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法(Spoligotyping)和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 (VNTR)分型法对25株TBM临床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MGIT(mycobacteria growth indicator tube)960液体和比例法固体药敏试验分别对所选15种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莫西沙星(Mfx)、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对氨基水杨酸(PAS)、乙硫异烟胺(Eto)、丙硫异烟胺(Pto)、环丝氨酸(Cs)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Spoligotyping分型法确定了在25株TBM临床分离株中有20株为北京基因型,占80.0%(20/25),2株为T1基因型,另外3株分别为T2型、LAM6型及未知型;VNTR有2株成一簇,基因型一样;25株TBM分离株中耐多药结核性脑膜炎(MDR-TBM)占12.0%(3/25),广泛耐药结核性脑膜炎(XDR-TBM)占4.0%(1/25),耐氟喹诺酮类的菌株占8.0%(2/25),都属于北京基因型;任意耐药的菌株占48.0%(12/25),其中83.3%(10/12)为北京基因型;全敏感者占52.0%(13/25),其中76.9%(10/13)为北京基因型。 结论北京基因型在耐药TBM中所占比例很高,尤其是MDR-TBM,较其他基因型更易引起脑脊液生化的改变;耐氟喹诺酮类的菌株所占比例最少,提示临床上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TBM会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求2009H1N1流感病毒对A549细胞和BEAS-2B细胞作用,为研究2009H1N1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线索。方法 不同来源(死亡、重症、普通病例分离)的2009H1N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A549和BEAS-2B细胞12、24、48、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感染A549细胞12和24 h,普通病例分离的2009H1N1流感病毒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重症组的细胞凋亡率最低(P<0.05);48 h和72 h,死亡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感染BEAS-2B细胞12 h,重症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48 h,死亡组和重症组细胞凋亡率高(P<0.05);72 h,死亡组和普通组细胞凋亡率高(P<0.05)。4株病毒主要将A549细胞阻滞在S期,将BEAS-2B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 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细胞学观察水平上2009H1N1流感病毒和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来源的2009H1N1流感病毒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