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0篇 |
免费 | 179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篇 |
儿科学 | 24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110篇 |
口腔科学 | 37篇 |
临床医学 | 361篇 |
内科学 | 117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110篇 |
外科学 | 281篇 |
综合类 | 725篇 |
预防医学 | 294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274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66篇 |
肿瘤学 | 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207篇 |
2010年 | 186篇 |
2009年 | 178篇 |
2008年 | 167篇 |
2007年 | 152篇 |
2006年 | 137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00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热灌注化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NO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汉堡大学休伯特斯·沃尔德癌症中心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化疗组(30例)与常规化疗组(30例),常规化疗组患者给予单纯静脉化疗,热化疗组患者在静脉化疗的基础上给予热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O及T淋巴细胞数量、生存质量以及毒副反应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热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治疗后,热化疗组患者NO含量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热化疗组患者体力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功能性指标及综合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化疗组,疲劳、疼痛、便秘等症状性指标显著低于常规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化疗可显著提高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NO含量,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究踝关节运动治疗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68例患下肢DVT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手术前、中、后均未使用抗凝剂和止血药并采用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裸关节运动。对两组患者术前、后腿周经差、腘静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以及血浆生化指标检测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大腿和小腿的周经差、腘静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腿周经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实验组显著的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内径和血液流速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的PAI-1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PA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D-D上调、Fbg下调(P0.05)增。结论踝关节运动可能通过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强纤咨溶活性,从而能预防下肢手术后DVT。 相似文献
63.
64.
Marfan综合征 (Marfan syndrom e,MFS)是一种涉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它是由 FBN1 基因突变造成的 ,主要累及眼、骨骼与心血管系统。原纤维蛋白 (fibrillin- 1 ,FBN1 )是 1 0 nm~ 1 2 nm微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 ,FBN1 除了对一些组织有固位作用外 ,还在弹性蛋白的前体与弹性纤维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从发现 FBN1 基因突变以来 ,一直未见有突变热点的报道 ,然而 ,对于那些严重的 Marfan综合征及新生儿患者来说 ,FBN1 基因突变多集中在第 2 3到 32号外显子之间。FBN2基因与 FBN1 基因高度同源 ,FBN2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表型为先天性挛缩性蜘蛛指 (趾 )征。另外 ,原纤维蛋白 - 1的突变在一些其他相关结缔组织疾病 ,例如单纯晶状体脱位 ,家族性主动脉瘤 ,类 Marfan骨骼畸形中亦被发现 ,因此可以认为 MFS是一系列微纤维病理改变中的一种类型。目前对微纤维球形结构与功能的理论一直不全面 ,本文将全面阐述Marfan综合征与相关微纤维病理改变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5.
马凡综合征微纤维蛋白1基因突变检测及单倍型连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中国人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微纤维蛋白1(fibillin-1,FBN1)基因的突变及对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症状前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测序方法,对汉族9个家系中共17个MFS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运用FBN1基因内4个内含子中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构建染色体单倍型,进行家系单倍型连锁分析和基因诊断。结果:发现MFS(A)家系Ⅱ1患者有单链构象改变,测序证实为位于FBN1基因第25号外显子3243-3256核苷酸之间有I个13bp的小片段缺失,为新位点基因移码突变,其序列为gcctctgcaccca;单倍型连锁分析发现MFS(B)家系Ⅲ1是1个无症状期患者。结论:中国人FBN1基因突变可以引起马凡综合征,应用突变检测与单倍型连锁分析方法能为马凡综合征基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建立肺炎动物模型,使用人CXCR1/CXCR2受体拈抗剂G31P,治疗与中性粒细胞相关的炎性疾病.方法 检测G31P能否阻断人IL-8对中性粒细胞趋化以及阻断支气管上皮细胞A549释放IL-8;建立pcDNA3.0-CXCR1、2、4转染的肾细胞HEK293,检测G31P阻断IL-8对细胞株的趋化作用;建立肺炎动物模型,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数,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实验证实G31P可以阻断中性粒细胞趋化和IL-8介导的CXCR1、CXCR2转染的HEK293细胞株的趋化作用,抑制A549释放炎性介质;G31P治疗组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病理检测有明显差异.结论 G31P可以阻断ELR+CXC趋化因子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阻断ELR+CXC趋化因子与中性粒细胞表面受体CXCR2的结合,阻断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CXCR2,从而进一步阻止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7.
68.
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大学生自杀心理与行为的成因,为大学生自杀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个案追踪法、现场访谈和回顾性分析等方法对2001年以来沈阳地区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大学生自杀案例进行调查。结果 从自杀原因来看,情感挫折占首位,其次是心理障碍,再挺是就业压力,其余分别为经济问题、人际关系、身体丧病、学业压力以及家庭变故等原因也是促使大学生选择自杀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年级来看,自杀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一年级和四年级;从死亡类型来看,多采用跳楼自杀,其次是服毒自杀,在个别方式上有所差异;从季节来看,春季和秋季是多发期。结论 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必须得到全社会和各高校的关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游离脂肪酸(FFA)导致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12只)、脂肪乳输注组(FFA组,13只)和脂肪乳 NAC组(NAC组,12只).输注48 h,(1)测血浆硝基酪氨酸,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2)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肌肉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mRNA表达.结果 (1)FFA组硝基酪氨酸,MDA高于NS组,GSH低于NS组,NAC分别改善28.6%,33.1%,22.9%(P<0.05);(2)FFA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比NS组降低(P<0.05),用NAC后GIR升高36.6%(P<0.05);(3)FFA组肌肉组织IRS-1、IRS-2 mRNA表达比NS组降低87.7%、50.7%(P<0.05);NAC组肌肉组织IRS-1、IRS-2表达比FFA组增加370.1%、46.2%,(P<0.05).结论 NAC干预能改善高FFA所致的外周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逆转外周胰岛素抵抗,可能与NAC纠正机体氧化及抗氧化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70.
背景: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治疗软骨缺损的种子细胞,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合适的生长因子起了重要作用。
目的:利用富含生长因子的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对其鉴定。
方法:采用消化法分别获得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收集软骨细胞上清液离心、过滤冻存备用。培养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后离心成微团,并用软骨细胞上清液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检测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软骨细胞上清液成软骨诱导21 d后,微团可见似软骨样组织。免疫组化法进行Ⅱ型胶原鉴定,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的微团表达软骨特异性基因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证实软骨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以诱导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