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观察基于“五感”刺激的园艺课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将6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基于“五感”刺激的园艺课程干预。评价干预前、干预4周和干预12周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评分及严重程度逐渐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感”刺激的园艺课程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心理。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结合PCR检测Ig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B-celllymphoma,B-NHL)细针穿刺小标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组织学确诊的36例B-NHL和28例反应性增生的浅表淋巴结肿大病例行细针穿刺,对其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染色、FCM免疫表型及细胞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BIOMED-2系统引物分析Ig基因重排情况,总结B-NHL各亚型的FCM免疫表型特点及细胞学特点,以及对比分析FCM与Ig基因重排联合诊断与组织学诊断之间的符合率。结果 36例组织学诊断的B-NHL中,31例经FCM/Ig基因重排可确诊(符合率为86.1%),23例可以区分亚型(符合率为63.9%)。28例组织学诊断的反应性增生中,27例经FCM/Ig基因重排可确诊(符合率为96.4%)。结论 FCM免疫表型联合Ig基因重排在对B-NHL诊断和分型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细针穿刺小标本,但对富于T细胞性大B-NHL和淋巴瘤结内非弥漫性病变的病例诊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53.
李玉  常颖  陈琳  王冠男 《吉林医学》2014,(35):7992-7993
目的:随着微创外科的迅速发展,微创手术量的迅猛增加,手术室面临着微创手术到来的特殊时代,针对微创手术的特点,手术室需要做出全面、合理的规划来保证微创手术的顺利开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由年微创手术量11例到如今920例,手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制定出规范的腔镜管理制度并实施。结果:通过实践总结并制定出的规范化的腔镜管理制度实施后,各抽查500例腔镜手术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了腔镜手术器械的利用率、术前器械的准备率,降低了腔镜器械的损耗率、零部件丢失率,增强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完善了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工作。结论:加强腔镜护士的专科培训、设立腔镜器械管理护士,专人负责,定期对腔镜器械进行检查及保养,使用前后进行详细的记录、设立腔镜督查护士,严格落实腔镜的查对制度、建立以腔镜为主的品管圈发现、总结有关腔镜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器械刷洗、消毒规范,提高了腔镜器械的周转率,满足了腔镜手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61例行PD患者资料,其中34例行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观察组),27例行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传统组),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传统组比较,观察组术中胰肠吻合时间明显减少[(14.9± 1.6)min vs.(22.6±2.6)min,P<0.05]、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11.76% vs. 37.03%,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6.5±4.9)d vs.(19.5±5.4)d,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能有效降低PD后胰瘘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推荐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种痘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hydroa vacciniforme-like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HV-LP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1例HV-LPD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位杂交检测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患者发病年龄2~50岁,临床表现为头面部和(或)躯干部位的肿胀、水疱、斑丘疹、结痂、瘢痕数月至数年,伴或不伴发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病理形态学示淋巴样细胞浸润真皮或至皮下组织,细胞小至中等大,轻至中度异型性,围绕皮肤附件浸润和嗜血管生长。11例病变细胞CD3、CD4均阳性,TIA-1(9/11)、CD8(8/11)、Granzyme B(6/11)、CD56(1/11)阳性,EBER均阳性。7例标本TCR克隆性重排检测阳性。11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包括抗病毒、抗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5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患者病情持续,1例死亡,3例失访。结论 HV-LPD是发生于儿童的EBV相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少见,亦可见于成人,其表现多样且独特,临床病史尤其以皮损特点是重要的诊断线索,结合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V原位杂交、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可确诊。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临床安全性和临床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15例肝脏疾病使用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成功进行15例手术.其中肝细胞肝癌8例,胆管细胞癌4例,肝血管瘤3例.全部完整切除.15例患者中,腹腔镜辅助肝切除5例,开放肝切除10例;右半肝切除5例,左半肝切除3例,肝段切除4例,不规则肝切除3例.平均切除时间(180±40) min,出血量(200±130) ml.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仅2例出现胆漏,经腹腔冲洗后治疗痊愈出院.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肝衰、切口感染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7)天.结论 射频消融辅助肝切除术是一项安全、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MYD88 L265P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诊断的IVLBCL 14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Sanger测序法检测MYD88 L265P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患者男性6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2岁(年龄范围48~73岁);PET-CT示累及:肾上腺7例,骨6例,中枢神经4例,皮肤、女性生殖系统及病灶局域淋巴结各3例,前列腺、肝及脾各2例,蝶窦、阴茎、膀胱及右肺各1例;临床症状以发热最多见(7例),神经症状及下腹痛各2例,皮疹伴水肿、双下肢无力伴麻木及停经后阴道出血伴排便困难各1例;患者多处于LuganoⅣ期(11例);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PS)4例;累及骨髓6例。镜下:瘤细胞主要聚集于小~中等大血管或血窦内;肿瘤细胞体积偏大,核圆形或卵圆形、略不规则,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1~3个,1例可见胚胎样核;2例局部见血管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成分。免疫表型:14例肿瘤细胞CD20、CD79α均弥漫强阳性,12例均为非生发中心细胞表型(non-GCB),6/11为双表达淋巴瘤,7/12 CD5阳性;12/12 EBER均阴性;1/10 MYD88 L265P突变。随访时间0.5~24.0个月,11例存活,3例死亡。结论IVLBCL罕见,国内患者临床表现以亚洲型多见,肿瘤细胞少,结合临床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可减少漏诊及误诊;IVLBCL可伴有MYD88 L265P突变,其突变率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贯穿式间断胰肠吻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头实验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贯穿式间断胰肠吻合和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建立胰肠吻合模型。记录两组胰肠吻合时间,术后3d引流管淀粉酶含量,并于术后1周取出吻合口,行病理学检测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实验组中胰肠吻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14.0±3.6)minvs.(20.9±3.2)min,P0.05];尽管两组术后总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40.0%,P0.05),但实验组仅1例A级胰瘘,而对照组B、C级胰瘘各2例;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吻合口炎症明显减轻、肠壁与胰腺组织贴合更为紧密,且SM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8.9%vs.20%,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胰腺空肠导管对黏膜吻合,贯穿式间断胰肠吻合操作较为简单、吻合时间短、固定可靠、术后胰瘘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0.
正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双侧颈部肿块20余天入院,查体:侧颈部、腹股沟可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约2 cm×3cm,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约2 cm可触及。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占86%,其中原始淋巴细胞占83.6%,胞核圆形、不规则形,扭曲折叠,核染色质疏松。初步诊断为淋巴瘤。患者发病后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