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163篇
药学   96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中药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甘松挥发油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的影响,探讨甘松挥发油在离子通道水平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急性酶解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甘松挥发油对L型钙通道的影响.结果 浓度为3,5,10,20,50 μg/g甘松挥发油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型钙电流,在浓度为10μg/g时,给药后电流密度抑制约为(45.7±3.5)%(n=5,P<0.01), 可使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激活电位、峰电位及反转电位无改变;使激活曲线向正电位方向变化,V1/2从(-5.47±0.50)mV右移至(-2.77±0.49)mV(n=5,P<0.05);使失活曲线向负电位方向变化, V1/2从(-20.82±0.48)mV左移至(-29.44±1.03)mV(n=5,P<0.05).结论 甘松挥发油可通过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心肌细胞膜L型钙通道电流,使I-V曲线上移;使激活曲线右移,使失活曲线左移.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的核酸检测技术,为实时、在线检测微生物奠定技术基础。方法应用SPR生物传感器实时在线分析系统,在传感器表面固定探针分子,对溶液中的靶序列进行杂交检测,研究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可重复性等。结果试验中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靶序列的实时检测,检测下限达4×102CFU/ml。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重复性好等优点,SPR传感器技术在核酸杂交检测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贵州省铜仁市仡佬族脑卒中高危人群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区域性脑卒中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贵州省铜仁市仡佬族常住居民1154例(年龄≥40岁)进行问卷调查和病史采集,并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结果 1154例居民中共筛查出高危人群335例,检出...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了解协同刺激分子B7-H1蛋白在多发性肌炎(PM)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 28)患者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PM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3例PM患者(PM组),26例LGMD 2B型患者(LGMD 2B组)及21例肌活检正常者(对照组).对所有成员行肌肉活检,冰冻切片后进行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组织中B7-H1蛋白的表达.结果 (1)PM组与LGMD 2B型组肌肉活检普通病理染色结果相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坏死、吞噬、再生现象,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2)PM组B7-H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呈棕黄色至棕褐色,主要集中在有炎细胞浸润的变性、坏死肌纤维上;其肌组织中B7-H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LGMD2B型组和对照组成员肌组织中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69.77%、26.92%、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刺激分子B7-H1在PM患者肌组织中高表达,参与了PM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可成为PM与继发性炎细胞浸润性肌病相鉴别的免疫病理标志.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筛选识别肝癌干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体外的抗肿瘤作用,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分析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是否存在肝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中7种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以及MHCC97H细胞中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90和不同杂交瘤单抗3G7、4F11、11C9、15B7、15D2识别抗原的共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和CCK8法检测单抗4F11对MHCC97H细胞及其成球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单抗4F11对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PKH26染色实验显示,MHCC97H细胞球体由单个肝癌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MHCC97H细胞球中CD90+MHCC97H细胞比例较亲本MHCC97H细胞显著增加[(18.0±7.5)%vs(2.3±1.0)%,P<0.05]。杂交瘤单抗4F11、3G7、11C9、15B7、15D2均能识别MHCC97H细胞中CD90+MHCC97H细胞,其中单抗4F11对CD90+MHCC97H细胞的识别比例为(47.2±4.4)%,其对MHCC97H成球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远大于对亲本MHCC97H细胞增殖的抑制率[(29.4±3.8)%vs(12.0±2.2)%,P<0.05]。单抗4F11抑制MHCC97H细胞成球,抑制率达(58.0±20.8)%。单抗4F11能显著抑制MHCC97H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抑制率分别为(48.6±5.1)%和(47.6±3.6)%。结论:杂交瘤单抗4F11能特异性识别CD90+肝癌干细胞,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可作为肝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候选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36例在根除H.pylori治疗两周后,加用自拟胃炎合剂治疗;对照组150例根除H.pylori治疗两周,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95例,显效90例,有效40例,无效11例;对照组治愈26例,显效32例,有效48例,无效44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幷H.pylori对于提高临床缓解率、改善胃黏膜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1年内妊娠再次足月剖宫产的安全性。方法:收集近3年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及深圳福永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1年内妊娠至足月的102例孕妇(研究组)及剖宫产术后2~3年妊娠至足月的100例孕妇(对照组)。分析孕妇再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的时间、再次妊娠的原因及此次妊娠的结局。结果:剖宫产术后1年内妊娠者多为4~11个月后妊娠,其终止妊娠方式均为剖宫产,其再次妊娠原因主要为未哺乳或母乳喂养少于4个月,未避孕或避孕失败;子宫下段厚度平均为(0.61±0.28)cm,与对照组(0.53±0.24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盆腔粘连16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黏连3例、胎盘植入1例、产后出血6例、隐性子宫破裂2例,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5例、1例、0例、0例、4例、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1年内妊娠并维持至足月,并未增加新生儿风险,但其安全性需高度重视。对剖宫产产妇,需在产褥期做好宣教,指导避孕,最好于术后2年再孕,若短期内已妊娠者,应密切观察及时予以适当的产科处理。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不同的低氧模式对大鼠颞叶皮层Kir4.1表达量的影响,以揭开OSAHS与癫痫内在联系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16只8周龄的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持续低氧组(continuous hypoxia,CH),间歇低氧组(intermittent hypoxia,IH),间歇低氧伴高二氧化碳组(intermittent hypoxia with hypercapnia,IHH),每组4只,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颞叶皮层Kir4.1 mRNA的表达量,比较4组大鼠Kir4.1 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CH组、IH组、IHH组颞叶皮层Kir4.1 mRNA表达量分别为0.53±0.12,0.35±0.19,0.69±0.05,均低于NC组(0.9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 vs NC,P<0.01;IHvsNC,P<0.01;IHHvsNC,P<0.05).结论 不同的低氧模式均可以下调Kir4.1的表达,其中以间歇低氧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可能是OSAHS与癫痫相关的一个内在机制,其具体的信号通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