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中  周岱 《江苏医药》2004,30(5):348-350
目的 探讨Hunt’s 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急诊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应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Hunt’s Ⅳ~Ⅴ级动脉瘤性SAH病人临床资料,观察急诊手术的效果及合并颅内血肿、临床症状改善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急诊手术的良好预后率为52%,入院后48h内有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急诊手术的良好预后率为43%,无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急诊手术及保守治疗的效果都很差。结论 对合并明显颅内血肿及入院后48h内有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入院后无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手术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正中神经电刺激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神经递质的变化及可能促苏醒作用机制。方法严重颅脑损伤昏迷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每天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30min,持续电刺激7天后,两组治疗相同。刺激一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伤后3月时的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语言功能情况,并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刺激前和刺激结束后昏迷患者脑脊液中E、NE、DA、β-EP等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持续刺激一周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1±1.21)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1.99±0.64)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脊液中的β-EP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脑脊液中DA、NE、E在神经电刺激前后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确有促苏醒作用,减少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刺激后脑脊液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以脑缺血发作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例行动脉瘤夹闭并载瘤动脉重建术,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4例均是血栓性巨大动脉瘤。术后4例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以脑缺血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动脉瘤都是血栓性巨大动脉瘤,应在术前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或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的发作,避免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我们使用该方法治疗顽固性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1例,疗效满意。患者,男性,59岁,1986年开始反复发作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曾用普萘洛尔、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阿替洛尔、地高辛等多种药物治疗无效。1989年以来,病情日趋严重、发作间歇期很短,心律基本为心房纤颤,心房扑动,药物不能复律,也不能满意控制心率,心室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患癌女性的主要死因。提高诊断准确性、早期评估乳腺癌预后及治疗效果是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MRI因其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目前仍是诊断乳腺癌的常用成像方式。相对于乳房X线摄影和超声,MRI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影像组学是一个高通量提取和定量分析影像特征的新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肿瘤领域。作者就乳腺癌MRI影像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125)I—蚯蚓溶纤素在小白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尾静脉给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三室模型,t~(1/2)(π)、t~(1/2)(?)、t~(1/2)(β)分别为0.022、1.121和131.079小时;给药后1小时各组织中放射性强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高峰时各组织中的比放射性强度依次为肝>肾>胃>肺>脾>小肠>骨>睾丸>心>肌肉>脑。值得注意的是48小时心、肝、脾、肾、肌肉和脑放射性强度较24小时高,而脑组织中放射性强度消除较慢。96小时粪尿排泄给药总量的72%,尚有小部分未能排除。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复合艾司氯胺酮与罗哌卡因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手术治疗时予以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予以复合艾司氯胺酮与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0.05)。术后3 h、 12 h、 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合艾司氯胺酮与罗哌卡因在锁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及脑血管痉挛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机和方法,分析影响脑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探讨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最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探讨不同时期开颅手术的效果和急性期锁孔手术的相对适应证,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各种防治脑血管痉挛措施的效果.结果使用常规开颅显微手术治疗361例,其中急性期手术222例,92%动脉瘤夹闭成功;发病后4~14d手术63例;延期手术76例.非急性期手术患者在等待手术期间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27例(27/139).经眉眶上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31例.未行手术治疗20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总发生率为45.5%,其中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组为32.7%;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组为33.3%.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333例,中残29例,重残及植物人15例,死亡23例,自动出院12例.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动脉瘤多次破裂的预后较差.结论脑动脉瘤一旦发现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锁孔手术同样适合急性期手术.病程中有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病情危重及动脉瘤多次破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静脉联合使用尼莫同加硫酸镁或尼莫同加环孢菌素-A是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pcDNA3.1(+)为骨架,构建并鉴定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含R132H突变的人源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hIDH1R132H)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序列的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EGFP片段为模板,扩增出IRES/EGFP片段,并在5’末端引入3×Flag标签;通过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法,以pCMV-sports6-hIDH1为模板,扩增hIDH1R132H基因片段,并在3’末端引入3×Flag标签;通过PCR连接两种产物后经双酶切定向克隆入pcDNA3.1(+)骨架;转化大肠杆菌后挑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PCR检测及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PCR检测7个菌落中有6个阳性克隆,DNA测序发现引入了hIDH1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DH1R132H/3×Flag/IRES/EGFP,为研究人胶质瘤组织中R132H突变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