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与食管心电图对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5例有心悸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对患者心电情况进行记录,同时使用食管心电图对患者电生理进行检查。观察RP’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食管心电图合并12导联心电图中的RP’(房室逆行传导)低于70 ms的为患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实施心内电生理检查便可明确其特异性为100%。患者的RP’介于70 ms和140 ms之间则将其视为伴左侧旁路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这类患者必须实施心内电生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而当患者RP'值超过140 ms时,可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侧旁路,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结论采用食管心电图联合12导联同步心电图诊断患者心动过速时,可准确判定患者心动过速的属性,并进行旁路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20例)和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20例)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皮质代谢降低脑区间的差异。结果视觉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均表现为皮质代谢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双侧颞顶叶和后扣带回代谢降低明显,以及部分额叶皮质代谢降低,而基底节和丘脑不受累,18/20患者双侧大脑半球皮质代谢降低范围和程度基本对称;额颞叶痴呆患者额叶和前颞叶皮质代谢均降低,其中11例同时伴部分顶叶皮质和基底节、丘脑等皮质下核团不同程度降低,16/20患者双侧大脑半球代谢降低程度和范围明显不对称,4例以右侧为主、12例以左侧为主。结论由于18F-FDG PET显像所显示的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患者之皮质代谢降低图型不同,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
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脑显像评价认知障碍患者中的脑小血
管病变对皮层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PET中心行18F-FDG PET/CT
脑显像且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存在小血管病变的认知障碍患者21例,
其中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10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或混
合型痴呆(mixed dementia,MD)11例。首先目测两组患者的18F-FDG PET/CT脑显像皮层及皮层下核团代
谢减低特点,并结合颅脑MRI判断病变血管对脑代谢的影响。使用NeuroQ软件和Scenium软件对18F-FDG
PET/CT脑图像在像素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皮层代谢情况。
结果 通过目测和NeuroQ软件分析发现VaD组患者18F-FDG PET/CT脑显像图像特点为无规律,不对
称皮层或皮层下核团代谢减低,其中额叶皮层代谢减低范围最广,程度最重。结合颅脑MRI改变,考
虑皮层和皮层下核团代谢减低主要为小血管病变引起。AD或MD组患者脑代谢均呈现双侧颞顶叶代谢
减低,其中8例出现皮层代谢减低不对称表现,6例出现基底节丘脑不对称代谢减低表现,与典型AD
的表现不符,结合颅脑MRI表现,考虑为病变血管所致,小血管病变可能导致相应皮层代谢减低。通
过定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SUV比值在左右顶叶、内外颞叶和枕叶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18F-FDG PET/CT脑显像作为功能影像可以推断小血管病变与皮层及皮层下核团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方法对55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分别于拔除尿管后8~10 h、24~26 h、32~34 h进行残余尿测定,比较不同时间的残余尿,研究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拔除尿管后在3个不同时间测定残余尿,8~10 h测定合格率最低(P<0.01),只有44.44%;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异常的情况较多(P<0.01).24~26 h及32~34 h测定合格率分别为83.33%和89.47%,拔除尿管后出现排尿异常的情况较少(P<0.01),但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0岁以上患者比50岁以下患者的残余尿与测定时间的相关性更大(P<0.01).结论对于宫颈癌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24~26 h测定残余尿效果较好.50岁以上患者测定时间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膜联蛋白Ⅴ,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标记,观察它对外露磷脂酰丝氨酸(PS)红细胞的荧光染色情况。方法带有金属螯合位点的膜联蛋白Ⅴ通过毕赤酵母的培养和甲醇诱导表达获得,膜联蛋白Ⅴ粗品通过离子交换和硫酸铵沉淀得到纯化产物。在硼酸盐缓冲液完成膜联蛋白Ⅴ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标记产物经过离子交换进行纯化。红细胞经过戊二醛处理后PS外露于细胞表面。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蛋白Ⅴ对外露PS红细胞的结合。结果毕赤酵母重组表达的新型膜联蛋白Ⅴ经过离子交换和硫酸铵沉淀后得以纯化和浓缩。经过异硫氰酸荧光素进行标记后观察到它对外露PS红细胞的结合。结论毕赤酵母系统重组表达的膜联蛋白Ⅴ具有结合外露PS红细胞的能力,可以应用于细胞凋亡的体外检测。  相似文献   
36.
王晶  孙海丽  牛娜  王颖 《现代护理》2007,13(18):1671-1672
目的通过对比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和腹式手术对术后护理措施的影响,探讨经腹腔镜行子宫恶性肿瘤手术后护理常规。方法将患者分成经腹腔镜手术组和腹式手术组,分别对2组手术后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腹胀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疼痛程度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与腹式手术比较,内脏损伤、术后出血未见显著性差异,但应特别重视因人工气腹所带来的问题。结论经腹腔镜对妇科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术后护理人员日常工作量,但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重点应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37.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合并妊娠较少见,国内报道中占宫颈癌的9.2~70.5‰[1].由于妊娠合并宫颈癌时,盆腔血流和淋巴流速增加,可促使癌肿转移和发展,分娩时胎儿通过宫颈可能将癌细胞挤至血管加速癌肿扩散,并导致出血和感染,临床上一般可根据宫颈癌的分期给予手术治疗,并通过护理技术孕育分娩的新生儿.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1例宫颈癌合并妊娠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并对围手术期进行精心的护理,母女均平安,康复顺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99例临床诊断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 ,观察多项血流参数。结果 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阳性率为 5 6% (168/2 99)。阳性患者椎动脉内径狭窄 (P <0 .0 5 ) ;收缩期最大流速 (Vs) ,平均流速 (Vm )及舒张末期流速(Vd)较阴性患者明显减低 ,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 (PI)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结果表明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对诊断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老年病区护理人员对预防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肺部护理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医院老年病房90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病房中高龄长期卧床患者较多,翻身、扣背、吸痰在日常护理中操作率较高,在调查问卷中得分显著高于雾化吸人和振动排痰仪得分.结论 需要加强预防肺部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使高龄老年病房护理人员掌握其相关知识,并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锝[^99mTc]肼基烟酰胺奥曲肽类似物(^99mTe—HYNIC-TOC)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327例肾上腺肿块患者进行^99mTc-HYNIC-TOC显像,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11例,其他类型肿瘤216例。结果327例患者中^99mTc-HYNIC-TOC显像阳性86例,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1例^99mTc-HYNIC-TOC显像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4.0%、93.1%、83.2%、82.6%和83.4%。结论^99mTc-HYNIC-TOC显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