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残胃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附29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 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价手术治疗残胃癌的效果。方法 : 回顾性分析 1980年 1月~ 2 0 0 0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 2 9例残胃癌病例资料。结果 : 本组病例中 ,Ⅱ期 4例 ,Ⅲ期 10例 ,Ⅳ期 15例 ;其中 6例 (2 0 .6 %)施行姑息性手术 ,17例 (5 8.6 %)施行根治性手术 ,6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手术死亡率 8.7%(n =2 ) ,根治性手术后 1年、3年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 %、5 5 .6 %和 41.7%。结论 : 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腹部形态的CT测量与胃癌患者的短期手术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5月-2009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病房接受经腹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的22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手术前通过CT扫描分别测量腹部前后径(APD)和腹部横径(TD).按APD值将患者分为高APD组(AP...  相似文献   
9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促进胃癌淋巴管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与胃癌淋巴管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胃癌旁正常组织中扩增人VEGF-D全长cDNA,经T-A克隆酶切鉴定及测序得到完整的序列后,亚克隆并构建pEGFP/VEGF-D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低表达VEGF-D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通过体外G418抗生素筛选得到高表达VEGF-D的肿瘤细胞克隆,用这种高表达VEGF-D的胃癌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用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盐受体(LYVE-1)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淋巴管密度和形态。结果对照组和转染pEGFP/VEGF-D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1.13±0.40)g和(2.24±0.82)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分别为2.89±1.32和5.74±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边肿瘤组织存在扩张的功能性淋巴管。结论VEGF-D在胃癌中可能通过主动促进淋巴管生长来促进肿瘤生长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评价胃肠减压在胃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行胃切除术的患者通过“信封法”随机分入置管组(53例)和无管组(55例)。对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方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置管组与无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8%与23.6%比较,P=0.719)、术后排气时间[3.2±0.9)d与(3.0±0.7)d比较,P=0.192]、恢复饮水时间[(5.9±3.4)d与(5.1±1.6)d比较,P=0.143]、进食流质时间[(7.8±3.6)d与(6.8±1.8)d比较,P=0.085]和进食半流质时间[(9.8±3.5)d与(8.8±1.9)d比较,P=0.08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管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8±0.7)d]和术后住院时间[(10.2±2.1)d]短于置管组[(2.2±0.9)d(P=0.013)和(11.7±4.3)d,P=0.021]。结论胃切除术后可不常规使用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排便的影响。方法 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焦虑、抑郁程度及大便通畅度评分明显较低,相关知识掌握度、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其术后康复,并明显改善术后排便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6.
该项目以分子标志物为切入点,以高通量组学技术为基础,筛选出胃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胃癌候选分子标志物进行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发现,IPO-38、胃泌素、IL-33以及循环血中的FAM5C和MYLK高甲基化等胃癌血清诊断学标志物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研究还发现,FRZB、TXNL2、PHF10、MPS-1、PTP1B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侵袭等有关;胃癌细胞中AE1高表达可以将p16扣押在胞质,阻止其入核而起到原癌基因的作用;IRX1和miR-126在胃癌组织中均呈低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类似抑癌基因。该研究为筛选胃癌候选标志物、开发诊断、分子靶点和预后判断等临床转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荣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97.
一些医院把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等同于医德医风教育,使得这种教育活动无法回应医疗服务市场取向背景下的伦理诉求和医务人员医疗伦理决策意识与人格形成的需要。医院医学伦理继续教育的切入路径应以伦理认知、规则伦理、美德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契约伦理教育为导向。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意见,提高满意度及复诊率,解决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各种身心问题.方法:在患者出院1周内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征求意见及建议并实施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回访拉进了护患距离,融洽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结果: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能及时解决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有助于提高患...  相似文献   
99.
1947年,Majoor等首先报道了胃切除术与术后胆石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此后,又有临床研究提示胃癌根治术后胆石症的发病率高于自然人群.随着胃癌术后生存率的提高和生存时间的延长,术后胆石症作为远期并发症之一,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探讨其形成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将明显改善术后人群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0.
多排CT对早期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CT(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对早期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对725例胃癌病人(包括115例早期胃癌)术前行MDCT检查,并将其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MDCT对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分别为74.8%(86/115)和99.0%(604/610),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MDCT检出的早期胃癌瘤体明显大于未被检出者(2.8 cm比1.6 cm,P=0.000),并且其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后者(20.9%比3.4%,P=0.040).MDCT鉴别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总准确率达94.2%(683/725).在86例MDCT检出原发灶的早期胃癌病人中,59例得到准确分期,而其余27例均被过度分期为T2或T3期,两组在大体类型(P=0.007)和分层方式(P=0.000)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分层方式与MDCT对早期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率相关.MDCT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3.7%(14/19)、85.4%(82/96)和83.5%(96/115);对<4枚转移淋巴结的判断敏感度为66.7%(10/15),对≥4枚者的敏感度达100.0%(4/4).在MDCT未检出转移淋巴结的5例早期胃癌病人中,其肿瘤均≥2 cm,2例属凹陷型黏膜内癌.1例早期胃癌兼有位于左肝内<1 cm的转移灶未被MDCT检出,其余114例早期胃癌均被准确判断为M0期.结论:MDCT对早期胃癌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对于被MDCT检出原发灶的早期胃癌病人,由于其淋巴结转移率高且肿瘤较大,不宜行微创治疗.此外,由于多数早期胃癌病人的转移淋巴结少于4枚,且MDCT对其判断的敏感度相对较低,所以在考虑对早期胃癌病人行微创治疗时,仍应高度重视淋巴结转移之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状况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