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46篇
  免费   1072篇
  国内免费   623篇
耳鼻咽喉   142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699篇
口腔科学   126篇
临床医学   2516篇
内科学   1284篇
皮肤病学   130篇
神经病学   510篇
特种医学   6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60篇
外科学   1351篇
综合类   5151篇
预防医学   2072篇
眼科学   222篇
药学   1929篇
  26篇
中国医学   1835篇
肿瘤学   431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884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821篇
  2010年   684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847篇
  2004年   786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779篇
  2000年   793篇
  1999年   792篇
  1998年   682篇
  1997年   705篇
  1996年   582篇
  1995年   481篇
  1994年   476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3篇
  1960年   13篇
  1959年   14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安氏Ⅱ1错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畸形患者 2 5例 ,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 ,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 ,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 11名 ,拔牙模式为4|45 |5 。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 ,下颌发育不足 ,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 10名 ,拔牙模式为4|44 |4。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 ,下颌发育不足 ,上牙弓拥挤度Ⅲ度 ,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 4名 ,拔牙模式为4|4  |  。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 ,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 ,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 ,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 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 ,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 ,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2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在实验研究中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已经成为众多学的研究热点。结构特点显示GDNF为TGF-β家族中的一个新的亚家族,但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对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所认可,且在美国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关GDNF的许多研究正在进行,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月经失调(Athletic menstrual cycle irregularities,简称AMI),是女性运动员因超负荷训练导致过度疲劳而出现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初潮推迟、月经周期过长或过短(黄体功能不全)、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等。关于本病发生率,根据世界范围内的相关报道,20世纪60年代约为10%~15%,自70年代以来,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女性角逐激烈运动项目的增加,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防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Rs)的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连续入院行PCI的冠心病300例。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正常剂量组(10mgt.i.d p.o,甲组)、强化剂量组(20mgt.i.d p.o,乙组)、对照组(丙组)。6个月后分别比较甲乙丙三组的再狭窄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300例患者中男性228例、女性72例。住院期间甲乙丙三组比较:心绞痛9%VS8%VS9%;再次急性心肌梗死(AMI)O%VS2%VS1%;再次缺血性血运重建(TVR)3%VS2%VS3%;心源性死亡4%VS6%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三组比较:心绞痛12%VS9%VS20%;再次AMII%VSO%VS1%;心源性死亡2%VS4%VS4%,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再狭窄率3/33(9.1%)VS2/30(6.7%)VS12/32(37.5%);TVR3%VS2%VS11%,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剂量ATRA防治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符合线路显像与异机CT图像融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可疑复发转移的40例NSCLC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并于显像前后1周内行CT扫描.用三维(3D)图像融合软件进行图像融合.结果 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CT扫描相同的范围内,40例患者共检出病灶58处,其中恶性52处,良性6处.融合图像诊断NSCLC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23%(49/52),5/6,93.10%(54/58),98.00%(49/50),5/8,5.65及0.07.图像融合灵敏度、准确性明显高于CT.单纯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效能与图像融合无差别,但与CT图像融合可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定位诊断(提高44.83%).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与CT图像融合诊断NSCLC术后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抓住机遇 创建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医院如何顺应形势和时代的要求,及时调整医院发展的战略思想,积极探索大型中医院开展社区医疗的模式,勇于创造新的机制、新的经验,构建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值得深刻思考的课题。文章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7.
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晚期严重易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故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助产士必须认真细致观察,及时提供病情,为协助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8.
激素间歇冲击及小剂量维持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激素间歇冲击及小剂量维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47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给予ACEI药物治疗,实验组(26例)在此基础上口服泼尼松0.5mg/kg,隔日给药,治疗12个月,并在治疗的第1、3、5个月初分别给予甲基泼尼松龙0.5g/d,冲击3d。对肾脏病理改变进行WHO分级并对各种病变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间在性别、年龄、临床及病理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平均随访14个月后,实验组尿蛋白完全缓解8例(30.8%),部分缓解14例(53.8%),无缓解4例(15.4%);而对照组分别为4例(19.1%),3例(23.8%),12例(57.1%),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实验组血肌酐分别为(89.9±30.3)μmol/L及(88.2±32.8)μmol/L;对照组分别为(89.5±37.9)μmol/L及(104.0±49.7)μmol/L,但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疗效与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呈负相关。结论:激素间歇冲击及小剂量维持治疗能显著减少蛋白尿,维持肾功能稳定。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肾小球硬化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9.
急性脑梗死常指在发病72h内的新发病人。由于缺血周边区侧支循环的存在,防止微血栓的进一步形成,保持有效的微循环灌注,阻止病情的进展就显得非常重要。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存在阿司匹林抵抗而造成了单药应用的局限性,合理的治疗措施就是联合应用机制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我院选用肠阿司匹林联合丹奥(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熊和义 《民航医学》2006,16(3):43-43
患者,男,50岁,于2002年12月17日,乘坐Mn82型由昆明飞往上海的航班,在南昌上空海拔10200m高空飞行时,因飞机意外快速下降至8100m,致飞机增压舱失密(随即飞机又急速降至6900m、4200m,机舱氧气自动接通),而感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3小时后因胸闷、头晕、咯血入住江西省人民医院治疗。查体:体温36.5℃,脉搏:103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40/85mmHg,步人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精神差,肺底部闻及少许湿罗音,心率103次/分,律齐,腹部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下肢无浮肿。胸部CT检查:双侧肺上叶前段并左肺下叶背段肺大泡。心电检查正常。诊断:高空减压病伴肺大泡。给予克林霉素抗感染,卡络磺钠止血及吸氧等治疗,入院后仍咯血但量减少,感胸闷不适。3天后因胸闷、咯血转送上海东方医院住院治疗。肺功能检查: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弥散功能降低,残总百分比增高,支气管扩张实验阴性,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换算值大于50%。入院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0.5g,tid,安咯血、复方甘草合剂、1%呋嘛滴鼻液滴鼻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