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01.
目的:通过对2011年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别统计2011年5—7月某院抗菌药物金额占全部药品的比例,并以用药频度(DDDs)排序出前20位药品。结果:通过2个月的宣传、培训、督导,某院抗菌药物金额比例下降明显,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有了质的飞跃,合格率由2.82%(2/71)上升至56.38%(53/94)。结论:某院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402.
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肺心衰36例,并设34例作为对照。治疗组病死率为5.6%,对照组为17.6%;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临床效果出现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5±0.6天,对照组6.8±0.7天;低钾血症、心率失常及洋地黄中毒等并发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0.01。  相似文献   
403.
邓宏华  陆林生  邱新  潘洁 《大医生》2022,(19):136-138
目的 探究门诊药房采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信宜市人民医院门诊药房行常规管理的资料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院内行PDCA循环管理的资料设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管理方式的管理质量、药品批号管理失误率、药品库存量、缺药次数、患者满意度、取药等候时间及药品发药差错率等。结果 观察组药物保存方法、药房环境管理、药物分类放置、工作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品批号管理失误率低于对照组,药品库存量、缺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取药等候时间短于对照组,药品发药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调配差错、盘点错误、科室退药、患者未取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药房,可以提升整体药房管理质量,降低药品批号管理失误率及发药差错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有效改善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404.
目的评价艾迪注射液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中CYP1A2、CYP3A2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胶原酶循环灌流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建立体外肝细胞温孵体系,选择非那西丁、咪达唑仑分别作为CYP1A2、CYP3A2的探针药物,建立同时测定肝细胞中代谢物对乙酰氨基酚、α-羟基咪达唑仑的UPLC-MS/MS法。将阳性诱导剂奥美拉唑和苯巴比妥、不同浓度艾迪注射液、空白溶剂分别作用肝细胞2 d,给予探针药物孵育60 min后,测定各探针代谢物生成量,计算相对阳性对照活性,评价艾迪注射液对CYP1A2和CYP3A2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艾迪注射液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中CYP1A2、CYP3A2亚型酶的相对阳性对照活性均小于40%。结论艾迪注射液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中CYP1A2、CYP3A2亚型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05.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肝癌抗原肽(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复合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表型的影响。方法获取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2 h,贴壁细胞诱导分化DC,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DC生长第7日开始负载HSP70(A组)、肝癌抗原肽(B组)、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C组),另设单纯DC组(D组),流式细胞检测CD80、CD86的表达,体外构建HSP70-抗原肽复合物-DC瘤苗,并将其和CIK细胞按1∶10的比例混合培养5 d,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及CIK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结果 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可促进DC成熟,DC表面分子CD86、CD80在C组表达均较D组高(P均<0.01)。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DC瘤苗可明显刺激CIK细胞的增殖。HSP70-肝癌抗原肽复合物-DC瘤苗与CIK共培养可使CIK细胞CD3+CD8+、CD3+CD56+  相似文献   
406.
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持续升高,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显著。针灸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包括针刺、灸法、针刺与灸法并用、针灸结合其它治疗等。本文介绍了针刺治疗的选穴原则、辨证思路、针刺手法,创新的特种针法,同时结合电针、耳针、水针、穴位埋线、灸法、综合治疗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目前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现状和优势,总结了存在的不足,为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7.
建立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同时测定大果木姜子油中11种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不同产地大果木姜子药材提取的精油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内标法,药材经水蒸气蒸馏后,GC-MS测定,选择离子模式(selective ion monitoring, SIM)检测;使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 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对多批次大果木姜子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1种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2.41%~102.1%,RSD为1.2%~3.2%(n=6);HCA、PCA 2种方法均把样品分为了3类,结合OPLS-DA筛选出了导致各批次之间产生差异的差异性标志物为2-壬酮。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测定方法简便结...  相似文献   
408.
目的 分析良附滴丸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并测定其含量。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GC-MS/MS)法,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推测结构,通过对照品比对确定成分组成,基于SIM扫描模式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共鉴定出76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02%,确认了11种成分[桉叶油醇、D-樟脑、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苯丙醛、桃金娘烯醇、苄基丙酮、石竹素、香附烯酮、α-香附酮],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 0),平均加样回收率95.24%~104.36%,RSD 1.50%~2.97%。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良附滴丸中挥发性成分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09.
目的探讨三基序蛋白23(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23, Trim23)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 Flt3L)诱导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BMDCs), 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激发后, 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MDCs中Trim23的表达。构建Trim23过表达载体并转染BMDCs, pcDNA3.1空载体作为对照组。经LPS激发后, 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表面分子CD80、CD86、CD40以及MHCⅡ的表达, 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12p40、TNF-α、IL-6、IL-10的含量;磁珠分选出OT-Ⅰ和OT-Ⅱ小鼠脾脏和淋巴结中的CD8+和CD4+T细胞, 加入特异性抗原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 与LPS激发的BMDCs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转染组BMDCs诱导CD...  相似文献   
410.
目的 使用核酸单检和化学发光技术对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方法 使用血站信息管理软件对2018年1月~2021年10月芜湖地区献血者的血筛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全部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献血信息,再进行电话联系召回,获取知情同意后采样进行HBV DNA核酸单检、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5项、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结果 2018年1月~2021年10月无偿献血共142 051人次,单HBV DNA反应性率为0.06%(91/142 051),成功随访检测33人(37人次)。HBsAg、抗-HBs和抗-HBc检出率分别为6.06%(2/33)、39.39%(13/33)和96.97%(32/33),HBeAg全阴。经2次NAT单检后,HBV DNA双系统检测均无反应性有8人,转阴率为24.24%(8/33),至少有1次HBV DNA单检呈反应性结果的有25人,其中有23人属于血清学反应性的隐匿性HBV感染;另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