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孙勇  孙曙光  王静  王良喜  毛学飞  邓向东  潘晓峰  吴杭庆 《重庆医学》2011,40(26):2601-2602,260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大鼠致肠黏膜损害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烧伤对照组、乌司他丁组,两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等体积的营养液。乌司他丁组于伤后每日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观察烧伤前及烧伤后第1、2、3、4、5、6、7天大鼠的氮平衡变化,同时检测烧伤后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烧伤后两组大鼠的氮平衡、D-乳酸、DAO、TNF-α及IL-6均显著高于烧伤前(P<0.01);乌司他丁组的氮平衡、D-乳酸及DAO活性与烧伤对照组相似(P>0.05);而TNF-α及IL-6含量显著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而对肠黏膜屏障没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ADM)包扎治疗烧烫伤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采用ADM包扎治疗(观察组)和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治疗(对照组)的烧烫伤Ⅱ度创面各50例。比较两组在换药后疼痛、换药次数、预后瘢痕增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0~Ⅰ级疼痛入院时22例(44%),治疗后48例(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0~Ⅰ级疼痛入院时23例(46%),治疗后20例(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0~Ⅰ级疼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后皮肤颜色比对照组颜色更浅、弹性更好。半年后创面瘢痕形成有明显差异( P<0.01)。结论 ADM治疗烧烫伤Ⅱ度创面具有止痛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生劳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3.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但近年来结肠癌误诊急性阑尾炎有日益增多趋势,我院1995年~2006年10年期间共收治急性阑尾炎769例,其中右半结肠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谷氨酰胺联合乌司他丁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等氮、等热量的全胃肠外营养(TPN)10 d,观察组氨基酸中0.5 g/kg由谷氨酰胺提供,同时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周.检测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0 d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4、CD8和CD4/CD8.结果 治疗后10 d观察组氮平衡、前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A、IgM、CD4、和CD4/CD8显著高于治疗前1 d(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联合使用谷氨酰胺及乌司他丁较单纯营养支持更能有效地改善烧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45.
目的:构建hITF基因传递系统,检测其细胞转染效果?方法:首先构建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的真核表达载体,再利用复凝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及大小,并利用HEK293细胞检验纳米粒的转染能力,最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出hITF真核表达载体,利用复凝法制备了不同N/P比的壳聚糖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到粒度< 1 000 nm,粒径呈窄分布;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壳聚糖纳米粒对HEK293细胞的转染率约为80%,和脂质体的转染率基本一致;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说明hITF被成功转录并分泌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ITF理想的基因传递系统,为壳聚糖介导hITF基因治疗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肠三叶因子(ITF)对肠上皮细胞(IEC-6)是否具有促进修复和保护的作用.方法:制备不同浓度的重组ITF.首先,采用MTT法观察ITF对IEC-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其次,制作IEC-6细胞机械损伤模型,观察ITF对IEC-6细胞移行速率的影响;最后,采用烧伤血清致IEC-6细胞损伤模型,观察ITF对IEC-6细胞的保护作用. 结果:各种浓度的ITF对IEC-6细胞具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ITF可加快IEC-6细胞移行速度,是对照组的2~3倍(P<0.01).ITF可明显降低烧伤血清致IEC-6细胞损伤程度,反映细胞损伤的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下降,且作用持续12 h.联合使用黏蛋白(Mucin)可显著加强ITF的细胞保护作用,谷丙转氨酶(ALT)、AST、LDH活性显著降低,且保护作用延长至48 h(P<0.01). 结论:ITF可加快细胞移行速度,促进受损肠黏膜屏障的重建,对肠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单独使用ITF对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与Mucin联合使用,其保护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7.
目的:经由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开展神经电生理测定,来评估诊断SHS患者中周围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脑卒中并发SHS急性期患者(SHS组)、20例脑卒中无SHS患者(N-SHS组)分别进行拇短展肌、第1骨间肌、正中神经的针极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SHS组30人(90%)针极肌电图(EMG)检查见插入电位异常,正锐波与纤颤电位,异常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SHS组患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减低(P<0.05);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检查用于诊断SHS的周围神经损害是比较敏感的,可以提高早期SHS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8.
下消化道出血为常见病 ,除肛门疾患以外 ,远比上消化道发病率为低 ,大出血亦相对少见。但由于下消化道范围广 ,出血原因较为复杂 ,早期诊断仍会发生困难 ,治疗上常感棘手。现将我科30多年所见几种少见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并作简单讨论。1炎性病变 (1)肠伤寒2例例1男性 ,45岁 ,农民。发热伴腹痛、腹泻 ,按菌痢治疗好转。2周后腹痛突然加剧 ,排大量果酱样血便 ,每次约100~200ml,1~4次/d ,有腹膜炎体征 ,诊断肠坏死、肠穿孔行剖腹探查 ,见腹腔有稀血性液渗出 ,回肠末端有节段及结节状病变 ,2处肠壁已坏死 ,…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一期手术治疗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年6月到2010年4月间43例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患者采用单一切口和双切口法一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McVay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改良Kugel疝修补术加坏死肠管切除术.研究手术方法,修补技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潘晓峰  刘红梅 《中国康复》2015,30(5):368-369
摘要: 目的:综合运用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其中50例采用单纯手法复位,另外50例采用手法复位和前庭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平衡功能进行评价,了解两组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方法包括前庭症状指数、平衡功能(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结果:两组患者前庭症状及平衡功能均好转,其中采用手法复位及前庭康复训练的患者疗效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采用手法复位后应该继续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前庭中枢代偿的建立,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