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0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5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32篇 |
内科学 | 22篇 |
皮肤病学 | 36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35篇 |
综合类 | 290篇 |
预防医学 | 5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65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0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荧光定量PCR产前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快速高效的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分别在21号染色体上选取7个微卫星重复序列(SmallTandemRepeat,STR)(D21S1433,D21S1442,D21S1444,D21S1411,D21S1412,D21S1413,D21S1414)作为遗传标记,利用荧光定量PCR(QF-PCR)扩增技术及片段分析技术,对250例羊水标本进行检测,并与羊水标本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50例羊水标本中,核型分析发现24例21三体,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4例唐氏综合征样本采用QF-PCR全部检出。224例正常羊水标本中,QF-PCR检出阴性标本223例,1例样本呈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4%,24例21三体标本中,七对引物同时检测诊断阳性率为100%。所有试验结果均在24h内得出。结论QF-PCR作为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诊断唐氏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对217名徽波作业工人(接触组)和64人对照组作了自述症状、心电图、脑血流图和眼晶状体改变等多方面的调查分析,其结果为:接触组主诉症状以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心硫、情绪急燥筹症状较多,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检查接触组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室内传导阻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接触组脑血流图的波幅与流速测定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和P<0.01);接触组眼晶状体Ⅰ、Ⅱ期混浊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现Ⅲ期晶体混浊。微波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索拉非尼(1.5、3.0、6.0、12.0、24.0μmol/L)作用人卵巢癌SKOV-3细胞24、48、72 h的抑制率;Hoechst染色法观察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情况;应用索拉非尼与紫杉醇不同给药方式作用于SKOV-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处理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变化。结果索拉非尼对SKOV-3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索拉非尼主要使SKOV-3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与紫杉醇联合给药后S期及G2/M期均有延长,且凋亡率较高(P<0.05)。结论索拉非尼对SKOV-3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紫杉醇序于索拉非尼给药时细胞凋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4.
12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就诊的病历号顺序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1次/d,连用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浆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血浆HA、PCⅢ、Ⅳ.C和L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前血浆IL-2、IL-6、TNF-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IL-2较治疗前明显上升,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上升或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IL-6、TNF-α的表达,促进IL-2的分泌,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明确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 (Q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 )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QTVI离线分析 3 1例HCM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左心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的速度曲线 ,测量收缩峰值速度和峰值时间 ,计算同一水平不同心肌节段的平均峰值速度 (Vs)和峰值时间 (Ts)。结果 :梗阻型与非梗阻型HCM患者二尖瓣环、左心室基底部、中部及近心尖部各水平Vs均降低 ,Ts均延长 ,但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HCM患者尽管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 ,但左心室长轴方向各心肌节段收缩功能受损 ,QTVI能够准确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增高的初期、增高期和稳定期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与心肌内胶原含量的改变,探讨IBS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选用6、14和24周的SHR及Wistar京都(WKY)大鼠(对照组)各6只。采用Bergman氏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HC);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获取各组大鼠室间隔基底部心肌组织的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变化曲线图。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大鼠的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SHR心肌内HC和室间隔心肌IBS平均值在6周时与WKY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4周时开始升高(与6周时及同期对照组间比较,P<0.05),24周时升高更明显(与6周时及同期对照组间比较,P<0.01)。SHR室间隔IBS值与其心肌内HC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r=0.76,P<0.001)。SHR的左室FS和室间隔IBS随心动周期变化幅度(IBScv)值在6周时和14周时无明显变化(P>0.05),在24周时明显下降(P<0.01)。SHR与WKY的室间隔IBScv值与其FS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r=0.70,P<0.001)。结论:通过监测IBS可以观察高血压病心肌组织纤维化的程度,通过监测IBScv可以反映高血压病中晚期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行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t=2.898、2.564,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1.0%与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为3~27个月,两组复发率(6.6%与5.6%)及生存率(98.9%与9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9.
微囊肿性附属器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MAC)又称为硬化性汗腺导管癌(sclerosing sweat duct carcinoma),属于汗腺癌的一个亚型。MAC是一种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并向汗腺导管方向分化的罕见低度恶性肿瘤,生长缓慢,临床罕见,本文报道一例。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CT值联合熵值预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非增强多层螺旋CT(MDCT)检查和ESWL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病人共83例,根据治疗后4周结石清除效果分为成功组(52例)和失败组(31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和结石直径以及结石CT值和熵值,分析结石CT值联合熵值对病人ESWL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31例(37%)病人碎石失败。两组的病人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和结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的CT值为(691.73±171.34) HU,失败组为(852.74±180.98) HU,成功组的熵值为4.25±0.57,失败组为4.81±0.4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T值(750 HU)和熵值(4.5)将病人分为4个危险类别,CT值750 HU和熵值4.5(10/29),CT值≤750 HU和熵值4.5(7/13),CT值750 HU和熵值≤4.5(11/14),CT值≤750 HU和熵值≤4.5(24/27),其相关的ESWL清石率分别为34.5%,53.8%,78.6%,88.9%。结论结石CT值联合熵值可较好地预测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ESWL的治疗效果,CT值和熵值越低,ESWL治疗后结石清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