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51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时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研究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将85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7):缺血再灌注组(I/R),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高剂量组(H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前24 h,L、M、H组分别腹腔注射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1 000、3 000和5 000 U/kg,I/R组注射生理盐水;该4组予以阻断左侧肺门部血流60 min,再灌注90 min后(S组只开胸不阻断左肺门),处死大鼠,取左肺标本,观察各组中肺脏颜色、有无出血点等,测动脉血气分析,测量肺的湿干重比(W/D),制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中MCP-1的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肺组织MCP-1表达水平和W/D值均上升(P均<0.01),动脉血Pa O2值下降(P均<0.01),且均以I/R组明显;促红细胞生成素不同剂量组间比较,M组肺组织MCP-1表达水平较L、H组降低(P均<0.05),W/D值较L、H组降低(P均<0.05),动脉血Pa O2值较L、H组上升(P均<0.05)。结论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不同,保护作用最佳剂量为3 000 U/kg,该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CP-1介导的过度炎症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 (11;14)染色体检测易位在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4例结内套细胞淋巴瘤(研究组)和7例B小淋巴细胞性林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5例淋巴结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对照组)石蜡标本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盐析法提取石蜡组织的DNA;采用半巢式PCR法检测t (11;14)易位;采用PCR法检测β-actin DNA用于DNA质量检测.结果研究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2%(9/14);两组患者均检出β-actin 阳性条带.研究组t(11;14)染色体易位的阳性率为71.4%(10/14);研究组Cyclin D1阳性和(或)t(11;14)易位阳性患者共12例,占85.7 %(12/14).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套细胞淋巴瘤中石蜡包埋组织Cyclin D1蛋白表达及t (11;14)染色体易位的检测,联合应用有助于优化、实用、正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套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5.
背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注射隆乳,大量文献报道它会引起乳房硬结、感染、凝胶移位、乳房变形、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并发症。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乳腺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病例3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和AB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35例注射隆乳后的病例,26例发生了异物肉芽肿,发生率为74%(26/35);3例发生了乳腺癌,发生率为9%(3/35)。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完全由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填充。病变处和周围乳腺组织、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均可见变性坏死,部分呈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病变周围乳腺导管部分呈增生性改变,表现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提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其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ALN)单用或联合钙剂治疗对维甲酸所致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维甲酸灌胃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ALN或ALN+钙剂每天灌胃给药,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大鼠体质量、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ALP)、骨密度(BMD)和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ALN单用或联合钙剂治疗均可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血磷水平和骨密度,降低升高的血钙和ALP水平,改善其病理改变,联合用药的作用稍优于单独用药。结论ALN有明确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骨质疏松发生后,采用几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0例正常胃粘膜及 80例胃癌组织中MVD和PTEN的表达。结果 :肿瘤组织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 2 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肿瘤组织PTEN阳性率为 5 2 .5 % (4 2 80 ) ,阴性率为4 7.5 % (38 80 ) ,PTE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中MVD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PTEN基因突变和 或缺失可能在胃癌恶性进展和血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和分析1例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hTERT蛋白表达和EBERs基因表达.结果 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的肿瘤细胞较小,呈上皮样,为圆形、卵圆形,细胞排列呈巢片状或簇状,细胞质弱嗜酸性或呈透明状;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分裂(2~4)个/50HPF,细胞无异型.间质黏液样变、胶原样变明显.肿瘤内可见巨菊形团,巨菊形团中央为嗜伊红的胶原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波形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TERT均阳性;原位杂交EBERs基因表达阴性.结论 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类型肿瘤,倾向于良性,局部手术切除多能治愈.肿瘤细胞hTERT阳性,提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端粒酶的激活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细胞EBERs基因阴性表达,提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感染无关.肿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高表达,说明该肿瘤可能对雌激素、孕激素有比较高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