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163例检测分析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种类多达40余种,大多数为慢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涉及多基因、多因素以及环境等因素。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经典Coombs实验问世以来,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Coombs方法的不断改进,其精确性不断提高,加深了人们对溶血性贫血的进一步认识。近年,我们以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uclear cells,BMMC)悬液取代红细胞悬液作Coombs试验,证实部分血细胞减少症细胞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oombs试验(BMMNC)有自身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52.
53.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药物在淋巴瘤化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心脏毒性。本文旨在分析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治疗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科住院并接受脂质体多柔比星联合化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治患者47例,复治患者21例。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治疗有效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价脂质体多柔比星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8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42例。总有效率(ORR)为73.5%,其中完全缓解(CR)率57.4%,部分缓解(PR)率19.1%。初治DLBCL的ORR率为74.3%,CR率为60%,其中应用R-CCOP方案治疗患者的ORR率为81.5%,CR率为66.7%。骨髓抑制是最常见不良反应,3~4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55.9%;心电图异常发生率54.4%,3例患者出现心功能异常。仅1例伴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死亡。结论:使用脂质体多柔比星治疗淋巴瘤的有效率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DC)总量、亚群(pDC和mDC)比例及其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CIMO)表达,探讨MDS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38例MDS患者及19名正常对照,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DS患者外周血中Lin1^—HLA-DR^+细胞(DC)、Lin1^-HLA—DR^+CD123^+细胞(pDC)、Lin1—HLA—DR^+CD11c^+细胞(mDC)的数量以及CD80、CD86和CIMO在DC膜上的表达。结果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DC总量分别为(33.7±7.0)×10^6/L、(56.3±29.0)×10^6/L和(12.1±1.4)×10^6/L(P〈0.05),pDC数量分另U为(12.6±4.1)×10^6/L、(3.6±1.0)×10^6/L和(6.6±0.7)×10^6/L(P〉0.05),mDC数量分别为(16.7±6.3)×10^6/L、(28.7±17.6)×10^6/L和(5.5±0.9)×10^6/L(P〈0.05)。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百分比分别为(2.37±0.53)%、(3.58±1.39)%和(0.68±0.08)%(P〈0.05),p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82±0.29)%、(0.31±0.06)%和(0.37±0.04)%(P〉0.05),mDC占PBMNC百分比分别为(0.96±0.35)%、(1.51±0.70)%和(0.32±0.05)%(P〈0.05)。低危MDS组、高危MDS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80^+DC分别为(30.6±11.8)×10^6/L、(2.3±0.9)×10^6/L和(2.3±0.6)×10^6/L(P〈0.05),CD86^+DC分别为(25.1±7.4)×10^6/L、(12.4±6.3)×10^6/L和(6.2±3.2)×10^6/L(P〈0.05),CD40^+DC分别为(2.8±1.0)×10^6/L、(1.5±0.9)×10^6/L和(3.2±2.3)×10^6/L(P〉0.05)。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中DC数量增多、比例异常;以mDC增多为主,pDC无明显增多;MDS患者DC高表达CD80和CD86,CD40表达不增高。提示MDS患者诱导抗肿瘤细胞免疫的抗原呈递细胞(pDC)数量及功能不足;而与正常造血克隆炎性损伤有关的抗原呈递细胞(mDC)却增多。这可能是导致MDS患者细胞免疫异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5.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T辅助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数量和比例改变及异常核型细胞与Th1细胞的比例,评价MDS与Th1细胞的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1例MDS患者、18名正常对照和13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骨髓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检测18例MDS患者和15名正常人染色体核型,分析MDS患者肿瘤细胞负荷与Th1细胞的比例关系及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Th1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骨髓Th1细胞、Th2细胞、Th1/Th2比值分别为(0.48±0.10)%、(0.24±0.19)%和2.31±0.76;而MDS患者三指标分别为(0.36±0.11)%、(0.76±0.35)%和0.51±0.13。MDS患者骨髓Th1细胞减少,Th1/Th2比例明显降低(P<0.01)。SAA患者三指标分别为(4.75±0.49)%、(0.40±0.28)%和26.5±8.7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h1细胞明显增多、Th1/Th2比例明显升高(P<0.01)。MDS患者异常核型细胞占中期细胞的(50.00±0.10)%,而正常对照为0。随着MDS疾病进展及MDS转为AML的患者骨髓Th1细胞数量逐渐下降,原始细胞数量逐渐增多,二者呈负相关(r=-0.563,P<0.01)。结论①MDS患者T细胞免疫异常,Th1细胞与Th2细胞比例失衡,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Th1细胞减少;②随着骨髓Th1细胞数量下降,MDS逐渐向白血病进展。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法)检测37例再障患者血清sFas,采用微量甲基纤维素法对30例AA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进行粒一单系祖细胞(CFU—GM)的培养.对再障发病机制进行体外分型。以20例健康献血员静脉血清为正常对照。结果:重型再障(SAA)和慢性再障(CAA)患者血清sFa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且SAA组较CAA组显著降低(P〈0.05);骨髓增生Ⅱ~Ⅲ级、Ⅳ~V级AA患者血清sF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骨髓增生Ⅳ~V级AAsFas显著低于Ⅱ~Ⅲ级AA患者(P〈0.01);AA患者骨髓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60%组和〈60%组sFa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P〈0.01),≥60%组sFas显著低于〈60%组sFas(P〈0.05)。干细胞缺陷型AA、免疫介导组AAsFa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微环境缺陷组sFa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免疫介导型、微环境缺陷型与干细胞缺陷型相比P〉0.05、P〈0.05;免疫介导型与微环境缺陷型相比P〉0.05。结论:血清sFas水平降低可能是促进造血干细胞凋亡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7.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造血组织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造血组织损伤的关系非常密切。现就该方面研究作一综述。1 淋巴细胞及其功能亢进所致血液系统疾病 1990年Ro magnami等[1 ] 研究证实人类辅助性T细胞(Th)存在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辅助性T细胞2 (Th2细胞)两种亚型,分别分泌Ⅰ类细胞因子和Ⅱ类细胞因子。Th1细胞优势分泌γ干扰素(IFN γ)及IL 2 ,以分泌IFN γ为主要特征,主要介导细胞免疫,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或激活CD8 T细胞,进而产生大量凋亡配体[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等];Th2细胞主要产生IL 4、IL 6、IL 10 ,以IL 4的分泌…  相似文献   
58.
Fas(Factorassociatedsuicide) Fas配体 (FasLigandFasL)是一对细胞程序性死亡介导分子 ,在诱导细胞凋亡、维持机体自身稳定和保护内环境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就Fas/FasL性质、生理作用和在血液病的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作一简要综述。1 Fas/FasL的生物学性质及分布Fas(Apo 1/CD95 )是一种由 319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表面蛋白 ,Fas蛋白属Ⅰ型跨膜蛋白 ,是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庭 (NGF/TNF)成员。Fas的可溶性形式(sFas)由蛋白水解酶水解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