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4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为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TGF-β1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质,主要分布于肝脏非实质细胞中,包括内皮细胞、星状细胞、成肌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随着炎症和纤维化评分增加而增强,且集中在炎症程度较重的门管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升高的TGF-β1主要由非实质细胞产生。TGF-β1的表达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82.
【关键词】肝动脉门静脉瘘;先天性;腹水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为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TGF-β1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质,主要分布于肝脏非实质细胞中,包括内皮细胞、星状细胞、成肌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随着炎症和纤维化评分增加而增强,且集中在炎症程度较重的门管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升高的TGF-β1主要由非实质细胞产生。TGF-β1的表达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呈正比。现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 相似文献
84.
背景: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是最常用的消化道肿瘤化疗药物之一,但是其副作用却限制了它进一步临床应用。
目的: 5-Fu原药及其壳聚糖 (chitosan, CS)- 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 Pasp) 纳米粒子小鼠灌胃后血药浓度曲线及其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了解5-Fu经纳米包载后是否具有缓释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2007-06在中山医院消化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雌性昆明小鼠180只由复旦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5-Fu(纯度99%)由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种CS-Pasp-5Fu纳米粒子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备。
方法:同性健康昆明小鼠分为 3 组, 分别予 5-Fu原药及其2 种CS-Pasp-5Fu纳米粒子灌胃, 灌胃后 15 min, 1,2,4,6,8,12,16,24 和 48 h 10 个时间点取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其血药浓度, 代入3P97 程序计算各样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作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相对回收率,绝对回收率,样品稳定率。
结果:5-FU原药组的药物峰浓度出现在灌胃后15 min 之内, 此后血药浓度迅速降低。CS-Pasp-5Fu纳米粒子 1 组的药物峰浓度出现在灌胃后 6 h 左右, 并在14 h内维持较高的浓度。CS-Pasp-5Fu纳米粒子2 组的血药浓度曲线呈双峰形, 药物峰浓度分别出现在灌胃后 2 h 和 16 h 左右,24 h 后下降。与5-Fu原药相比,2种 CS- Pasp-5Fu纳米粒子的血药峰浓度 (Cmax) 降低, 半衰期 (T1/2) 延长,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
结论:CS-Pasp-5FU 纳米粒子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5.
细小病毒NS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及NS转基因小鼠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小病毒NS基因表达对胃癌细胞的作用及NS转基因小鼠模型建立沈锡中,萧树东,丛笑倩,江绍基细小病毒能抑制肿瘤病毒、癌基因、化学致癌物等诱导的细胞转化,能裂解多种转化细胞和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1]。有关细小病毒抗肿瘤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small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SIST)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3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的表现:消化道出血55例(66.3%),贫血32例(38.6%),腹痛腹胀26例(31.3%)。SIST好发部位最常见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分别为40例(48.2%)、29例(34.9%)、13例(15.7%),另有空回肠交界1例(1.2%)。螺旋CT对SIST诊断率为100% (77/77),诊断符合率为72.7% (56/77),在各项检查中最为准确。8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极低度危险性16例(19.3%)、低度危险性24例(28.9%)、中度危险性17例(20.5%)、高度危险性26例(31.3%)。术后免疫组织化学CD117阳性率为95.2% (79/83),CD34阳性率为75.9% (63/83)。术后5例病灶完整切除并且病理极低度危险性患者未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年未见复发;其余78例患者均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年随访期内,短期服药组(≤2年)复发率为77.3%(34/44),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9% (29/44)、31.8% (14/44);长期服药组(>2年)的复发率为41.2%(14/34),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34/34)、82.4% (28/34),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ST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较难诊断,螺旋CT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术后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7.
消化系统疾病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 ,相关药物的应用极为普遍。临床医师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选择合适的药物 ,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 ,调整剂量和用法。1 老年人一般用药的特点1.1 药代动力学特点 尽管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 ,如胃酸分泌减少 ,胃排空速度减慢等 ,但口服药物多在胃肠道被动吸收 ,在药物吸收量和吸收速度方面 ,老年人与中青年没有明显差别。药物的分布受到脂肪组织比例的影响 ,老年人脂肪组织比例高 ,血浆白蛋白比中青年平均下降 2 0 % ,游离型药物增多 ,药物作用增强。老年人肝、肾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 ,药物半衰期… 相似文献
88.
摘要:目的,研究Smad2在慢性乙肝型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为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活检组织中Smad2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结果Smad2阳性着色定位于细胞质,肝血窦窦壁细胞、星状细胞、变性肝细胞均可见Smad2蛋白表达。随着肝损伤、肝脏病理改变的进展,Smad2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升高的Smad2主要由非实质细胞产生。Smad2的表达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