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进一步完善黄麦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麦合剂中的制何首乌、淫羊藿、菟丝子、麦冬、巴戟天、黄芪。结果:供试样品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清晰,无干扰,重复性好。结论:TLC法定性鉴别黄麦合剂中的6味中药,结果可靠,可用于控制黄麦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2.
以荧光偏振免疫方法对豚鼠肌内注射乙基西梭霉素后血浆及外淋巴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其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Ka为26.98h-1,Ke为1.42h-1,T1/2β为0.683h,Tmax为0.325h,Cmax为352.45μg/ml;在外淋巴液Ka为1.29h-1,Ke为0.126h-1,T1/2β为15.97h,Tmax为1.37h,Cmax为9.04μg/ml。结果表明:乙基西梭霉素在外淋巴消除缓慢,半衰期显著大于血浆半衰期。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杂种犬硬膜外注射吗啡(Mor)后,在血浆和脑脊液(CSF)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为临床术后硬膜外注射小剂量Mor镇痛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取健康杂种犬5只,硬膜外注射0.1mg/kg Mor后,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时间的血浆和CSF浓度,经3P87软件拟合,并计算药物动学参数.结果:Mor在血浆及CSF的药物—时间过程符合二室模型,C_(max)分别为28.21、126.31ng/ml(P<0.01).AUC为2174.39、16 650.90ng·min/ml(P<0.01),T_(1/2β)为116.71、330.49min(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Mor,CSF中的药物浓度高.并且维持时间长,有利于长时间镇痛.  相似文献   
44.
沙丁胺醇缓释胶囊与普通片血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沙丁胺醇缓释胶囊与普通片的血药浓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同体交叉试验方法,HPLC法测定8名志愿者单剂量和多剂量po 沙丁胺醇缓释胶囊和普通片后的.结果:沙丁胺醇单剂量po后,缓释胶囊和普通片的T_(max).分别为( 4.60士0.63)和(2.39士1.07);C_(max)为(9 70土2.94)和(18.52土3.31)ng/ml;AUC为(102.41±16.98)和(109.15±20.86)ng/(h·ml).缓释胶囊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为93.82%.达稳态后,FI分别为(0.524±0.205),(0.637±0.159).结论:缓释胶囊波动指数较小、吸收好、给药方便.  相似文献   
45.
李肖玲  陆国红  沈金芳 《中国药房》2012,(25):2345-2347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提高住院药房调剂质量,提升药房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找出我院住院药房调剂过程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实施相应CQI措施(如实行目视管理、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程序、合理排班等),并对比实施前(2010年5-8月)、后(2010年9-12月)的各类差错(如"漏药品"、"数量错"等)数据,评价CQI的效果。结果:实施一系列CQI措施后,改进前差错例数居前列的"漏药品"和"数量错"分别从186、133例下降至92、65例,下降幅度均超过50%;口服药、注射剂2种摆药方式发生的差错例数均较改进前显著下降(从284、131例下降至127、49例,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效的维护机制、不断的持续改进,是提高医院住院药房调剂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提升药房管理水平的基石。  相似文献   
46.
胡晶  沈金芳  吴斌 《中国药房》2012,(34):3173-3178
目的:找寻具有最低成本且具较优麻醉效果的麻醉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169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静吸复合组(BAL组)、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组)和吸入麻醉组(INH组)。结果:在3组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前提下,BAL组、TIVA组、INH组的平均每小时麻醉费用分别为(419.34±121.22)元、(463.49±136.51)元、(325.81±99.36)元,INH组成本最低,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总费用(包含浪费药物费用)与麻醉时间、年龄呈正相关,与麻醉方式呈负相关,与体重未见正相关。结论: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时,吸入麻醉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住院药房账物符合率,实现药品的数量化管理,为提高药房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和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找出2009年5-8月药品数量化管理相关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制订相应的持续改进措施,并对比改进前、后(2009年9-12月)、再次改进后(2010年9-12月、2011年9-12月及2012年9-12月)的统计数据,评价改进效果。结果:通过优化盘点流程、完善盘点方法,加强培训、责任到人,规范药品入库验收制度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后,账物符合率较改进前显著上升,达到99%(P<0.05);影响账物符合率的各项因素得到明显控制,其中居前列的未知原因的药品差异、数量点错等随着数量化管理的进程逐步消失。结论: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药品管理水平,为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药房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血液及肝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肝脏脂肪病变的影响,以及其主要成分之一金雀异黄素对过氧化氢损伤的ECV304内皮细胞有无保护作用。方法: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5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高脂饮食对照组和3个SI治疗组。3个SI治疗组分别每日灌胃给予SI30、60、120mg/kg,对照组则给予相应的溶媒,持续9周。治疗第2、4、9周末,测定血清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治疗结束时,测定红细胞和肝匀浆SOD活力,血清和肝匀浆MDA含量,并观察肝脏病理变化。以MTT法观察与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素体外孵育一定时间后的ECV304内皮细胞对抗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的能力。结果:SI30、60、120mg/kg无改善血清TC、LDL、TG、HDL的作用,肝脏病理结果也与血脂结果相似。但是与高脂饮食对照组相比,大鼠红细胞及肝脏的SOD活力明显升高,而血清及肝脏MDA含量也有一定程度降低(P〈0.01,P〈0.05)。对于过氧化氢引起ECV304细胞损伤,金雀异黄素25、50、100μmol/L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不能改善高脂饮食大鼠的血脂,不能抑制其肝脏脂肪病变。但其有一定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肾八味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 SB—C18柱(250mm&#215;4.6mm,5μm);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ml&#183;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105℃;雾化温度:50℃;载气:氮气(0.99999%),流量:2.0L&#183;min^-1。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0.25~8.00μ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2.0%(n=6)。结论: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控制肾八味胶囊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10例慢性肝病患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后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所有受试者单剂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0 mg (5%葡萄糖力注射液稀释到250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药物浓度.数据用3p97软件拟合处理,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SPSS软件比较慢性肝病患者与文献中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肝损伤患者体内的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表现为一级消除的二房室模型,单次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100 mg 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26.67±4.55)mg/L、t1/2α为(1.51±0.37)h、t1/2β为(27.60±7.82)h、Vd为(3.58±0.54)L、CLs为(0.19±0.04)L/h、AUC0-t为(460.8±77.9)mg·L-1·h-1,经t检验,与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在轻度慢性肝病患者体内消除半衰期约为27 h,有利于临床每天一次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