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血管外科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范畴广泛,疾病种类繁多。理论教学中,需要大量形象的影像资料和血管重建照片来对疾病进行形象的展示。见习和实习教学中,病房中的患者很难全面覆盖血管外科的常见病或多发病。建立及灵活运用临床病例数据库,对于血管外科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外科教学中临床病例数据库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总结行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的经验.方法 200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94例.行单纯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者84例(93次),其中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完成64例(73次).对于完全闭塞的13例患者行硬化内膜剥脱和取栓术.结果 13例完全闭塞的颈动脉2例部分再通,1例未再通,10例获完全再通;但1例获完全再通后5小时发现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脑缺氧时间过长最后呈植物状态.除1例术后早期并发一侧上肢麻木外,其他颈动脉狭窄者无论转流或非转流下行内膜剥脱者均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随访发现1例行内膜剥脱术后局部再次狭窄20%左右.结论 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为一种安全的预防脑梗死方法,颈动脉转流能提高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从1994年起共手术治疗颈动脉体瘤54例,其中男39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2.6:1.发病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1岁.所有瘤体均为良性和单侧发病.手术方法包括:单纯颈动脉体瘤瘤体切除12例;瘤体加颈外动脉切除5例;颈动脉体瘤切除加颈内动脉血管重建6例(其中4例应用大隐静脉,2例应用直径6 mm的PTFE人工血管);借助颈动脉内转流切除瘤体32例(包括3例颈内动脉重建者);因瘤体位置太高需打断下颌骨切除瘤体者2例.结果 54例瘤体均完全切除,无复发,无转移病例.无1例发生脑缺血并发症.颈部神经损伤7例,其中交感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各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结论 颈动脉转流管有助于颈动脉体瘤切除,需切除颈内动脉者应予以重建,瘤体位置过高者打断下颌骨可增加显露.  相似文献   
34.
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缺血和微循环障碍不仅导致较高的截肢风险,继发的全身代谢紊乱也会因损害重要脏器功能而危及生命.在下肢缺血性疾病病因中血栓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周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防治始终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导管溶栓技术近年普遍用于治疗急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本文将我院临床应用该种技术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TP)患者单核细胞中M1/M2巨噬细胞比例与TP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诊治的TP患者206例,以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P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M1/M2单核–吞噬细胞比例对TP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感染耐药菌、ESR、M1及M2巨噬细胞表达水平、M1/M2巨噬细胞比例是影响T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M1及M2巨噬细胞表达水平预测T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3、0.829,敏感度分别为70.45%、81.47%,特异性分别为79.62%、73.44%,M1/M2巨噬细胞比例预测TP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21、敏感度为92.59%、特异性为84.96%,均明显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36.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色素瘤抗原 (melanomaantigen ,MAGE)基因是首先从黑色素瘤中发现的一组肿瘤相关抗原基因 ,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颇受重视。我们采用RT PCR法 ,对 33例食管癌标本的MAGE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 ,旨在为MAGE基因及其产物在食管癌患者主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3月的 33例食管鳞癌标本 ,男 2 3例 ,女 10例 ,患者平均年龄6 5 6岁。根据术后病理确定肿瘤的长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取材 ,先取肿瘤边缘 5cm外正常食管组织 ,…  相似文献   
37.
在医用耗材的管理工作中,资质证件的审核及有效期管理的工作量大、责任重、变化快,给医用耗材的证件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由于高值耗材大部分直接进入人体,价格相对较高,易发生医疗纠纷,且纠纷经常发生在手术完成的若干年后,这时就要对当时手术使用的耗材档案、记录等进行追溯,所以医用耗材的证件管理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在医用耗材验收入库时,证件的实时有效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就有可能将过期或无效证件的产品验收入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分型、活动性、治疗等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者的临床特点、临床化验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男性多发性大动脉炎9例患者中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占2例(2/9),而女性患者49例当中未见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者(2/9vs0/49,P=0.022).男性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高血压发病率也显著高于女性(9/9vs28/49,P=0.037),且中重度高血压较女性多见(8/9vs 18/49,P=0.011).活动期患者较静止期患者而言,其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白球比值降低,球蛋白升高以α1、α2球蛋白为主,补体C3降低多见于静止期患者(P<0.05).结论 男性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脑梗死及高血压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高血压病情较女性严重.活动期患者除血沉外,其C反应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升高,而白球比值下降,球蛋白升高中以α1、α2球蛋白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总结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7月—2009年3月收治的6例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16~56岁,平均28岁;腘动脉闭塞4例,腘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形成2例;后入路S型切口行解剖异常的肌束切断术和血管重建3例(1例部分动脉瘤瘤壁切除缩缝成形,1例部分动脉瘤瘤壁切除+大隐静脉补片成形,1例腘动脉内膜剥脱术),未进行腘窝探查,行内侧入路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手术3例。随访64~144个月,平均110.8个月,6例患肢术后症状均好转,无神经损伤、坏疽等并发症;5例患肢随访中间歇性跛行症状无复发,原位/旁路动脉通畅,1例术后分别在49、51个月因间歇性跛行就诊,发现旁路大隐静脉闭塞,导管溶栓开通后再闭塞,目前保守治疗。1、5年的1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6/6)、83.0%(5/6)。 结论:手术是治疗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式,术后长通畅率满意。若条件允许应优先考虑后入路腘动脉原位重建。  相似文献   
40.
远侧流出道的条件足影响下肢动脉血运重建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远侧流出道条件尤为重要.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行下肢血运重建手术结合远侧流出道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