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8年8月诊治的16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3年。腹痛完全缓解12例,腹痛明显减轻2例,腹痛缓解不明显2例。术后出现胰瘘1例。结论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应依据病人的病因、术前影像学资料、有无并发症、术中胰腺病变类型、病变范围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外科治疗可明显减轻病人的腹痛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2.
肝切除时的局部肝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园  向进见  沈世强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5(2):139-140,F003
肝功能衰竭(肝衰)是肝切除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各种局部肝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术后肝衰的发生率,提高肝切除率,现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常用局部肝保护方法包括经门静脉、肝动脉的预处理及肝保护剂灌注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害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P组(SAP组)、S组(SAP+ Sivelestat 治疗组),每组18只.C组为假手术组,P组大鼠以4%牛黄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制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S组造模后立即给予Sivelestat[0.2mg/(kg·h)]尾静脉注射治疗.3组大鼠术后3、6、12 h分别取6只大鼠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取肝组织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肝细胞凋亡率;取肝脏组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切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各时点P组大鼠血清TNF-α[( 453.58±43.49)、( 359.00±34.17)、(256.48±29.74) ng/L]、ALT[(120.2±10.6)、(329.2±52.0)、(508.7±49.6) U/L]、AST [(331.5±3.5)、(579.0±50.6)、(708.0±49.8) U/L]及肝组织NE含量[(1.96±0.13)、(2.67±0.15)、(3.71±0.38) μg/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P组比较,S组大鼠TNF-α[(337.48±33.31)、(281.38±33.47)、(181.00±31.05) ng/L]、ALT[ (89.0±29.7)、(151.2±27.8)、(334.2±25.0)U/L]、AST[ (237.0±113.7)、(305.2±27.4)、(529.3±28.9) U/L]及肝组织NE含量[(1.07±0.08)、(2.11±0.35)、(2.84±0.52) μg/L]均有明显改善(P<0.01);P组大鼠肝脏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并且随时间推移呈进行性加重趋势,S组大鼠各时点的肝细胞凋亡指数(8.1±0.7、11.2±0.8、15.1±1.0)以及肝细胞凋亡率均低于P组(11.4±1.1、15.3±1.1、21.3±1.2,P<0.01);组织病理切片显示P组大鼠的肝脏病变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而S组则较P组有明显减轻.结论 西维来司钠可减少SAP大鼠肝细胞凋亡和减轻肝功能损害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NE及减少TNF-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42例胆道术后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胆道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原因有术后残留结石、肝胆管结石脱落、再发结石等。其治疗主要为以胆肠Roux—en—r吻合术为主的手术治疗。结论术前仔细了解结石的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胆道术后结石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通过对SEMA3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探讨该基因与HCC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5例HCC组织及癌旁肝组织SEMA3BmRNA表达水平。结果 (1)在所有受检的癌旁肝组织中,SEMA3BmRNA表达率为85.7%(30/35),明显高于癌组织的表达率2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合并有肝硬化(20/28)或者乙肝(19/28)的患者,其癌组织中SEMA3B基因的表达缺失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8/28)或乙肝阴性(9/28)患者(P〈0.05);(3)SEMA3B基因的异常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CC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价和血清AFP的检测值高低无相关(P〉0.05);(4)SEMA3B的表达缺失率与TNM分期关系无统计学差异,低分化型癌组织中SEMA3B基因缺失率高于中、高分化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该基因的缺失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SEMA3B基因在HCC组织中的高频表达缺失说明该基因的失活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SEMA3B基因是定位于染色体3p21.3区域的与HCC相关的抑癌基因,并且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RASSF1A是2000年报道从3号染色体短臂克隆出来的肺癌新型候抑癌基因,有关其在人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的转录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就34例肝细胞癌病人癌与癌旁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7.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2,15(1):12-13
腹腔镜这一现代高科技成果的产物 ,近十年来已发发展到了惊人的地步 ,从单纯的胆囊切除发展到胰十二指肠切除等高尖手术 ,从普外科发展到妇产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及整形外科领域 ,给外科领域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并逐步形成了微创外科 (日本称之为内镜外科 )这一外科发展的新模式。一、特点和优势借鉴于妇科腹腔镜技术的经验 ,1987年法国里昂的Mouret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自此 ,腹腔镜外科开始了与传统外科手术的挑战。没有内镜经验的普通外科医生通过短期的训练学习后 ,便能迅速地掌握此项技术 ,而腹腔镜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中FHIT基因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4 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32例肝外伤后正常肝组织中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4 0例HCC中有 1 1例FHIT表达缺失 ,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只有 2例FHIT蛋白表达缺失 ;正常肝组织中全部呈阳性表达 ;HCC组织中FHIT蛋白缺失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及正常肝组织 (P <0 .0 1 ) ,并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及HBsAg阳性表达有密切关系 (P <0 .0 5 )。结论 FHIT蛋白的缺失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再灌注1、3 h)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和实验组(C组).通过检测再灌注早期肺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肺组织中SOD、CAT、MDA、MPO的含量来评价姜黄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的保护作用.结果 姜黄素可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肺间隔的水肿和肺泡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渗出.姜黄素提高了早期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中SOD、CAT含量,降低了肺组织中MDA、MPO含量.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肺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的生成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在早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了对肺的保护.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胆道术后发生胆道良性狭窄的原因及诊治情况,提高其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病人17例,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17例病人中,11例病人因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导致术后狭窄,3例病人因T管拔除过早导致术后狭窄,3例病人因其他不明原因导致术后狭窄。其中行支架置入治疗7例,行狭窄部成形治疗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治疗5例,行狭窄部球囊扩张治疗3例。17例病人术后3d较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均恢复良好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5例病人无任何胆道系统症状;2例病人偶尔有短暂症状,但无需治疗;无病人出现明显与胆道系统有关且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症状,总体效果良好。结论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主要原因为术中医源性胆管损伤,但仍有部分病人狭窄原因不明,应在术中积极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胆道术后胆道良性狭窄以胆总管下段和肝门部狭窄为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