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研究miR-130a对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诱导骨关节炎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大鼠骨关节软骨细胞ATDC5,用不同浓度IL-1β(0、1、5、10 ng/ml)刺激后检测miR-130a表达的变化;另外将ATDC5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C组、IL-1β+miR...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MMP-3促进骨肉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1月1日期间解放军第184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肉瘤患者40例和健康人40名的血液标本,ELISA法检测其中MMP-3含量,并采用SPSS软件分析MMP-3含量与骨肉瘤Enneking分期的相关性。RT-PCR分别检测不同骨肉瘤细胞株U2-OS、HOS-143b、MG-63中MMP-3的表达。MTT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50、100、200 ng/ml MMP-3刺激或转入MMP-3-shRNA慢病毒(MOI=50、100、200)对MG-6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MP-3过表达或沉默对MG-63细胞中侵袭、转移相关的蛋白p-AKT、核蛋白NF-κB表达的影响。结果:骨肉瘤患者血清中MMP-3的含量高于正常人(F=186.4,P=0.000);且MMP-3含量与骨肉瘤Enneking分期成正相关(r=0.736,P=0.043)。与其他3株细胞相比,MG-63细胞株中MMP-3表达最高(t=5.12,P<0.05)。MMP-3刺激导致MG-63细胞内MMP-3过表达,p-AKT和核内NF-κB表达升高,并促进MG-6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入MMP-3-shRNA慢病毒导致MMP-3表达沉默,p-AKT和核内NF-κB表达降低,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结论:MMP-3可能通过增加AKT磷酸化水平和促进NF-κB核转位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7-12诊治的7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40例(43足)采用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镜组),36例(38足)采用C型臂X线机辅助外侧L形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常规组)。结果 7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2(12~24)个月。常规组出现2例切口不愈合,1例皮缘坏死,1例骨髓炎,而关节镜组未出现上述并发症;关节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组术后跟骨宽度、Bohler角恢复情况优于常规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组与常规组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距下关节镜辅助跗骨窦切口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更好,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4.
在1998年抗洪中,赴江西彭泽抗洪抢险驻闽某团及某舟桥营发生一批细菌性结膜炎,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病经过 自1998年8月12日开始出现病人,至9月14日共发生98人,干部、战士均有发病。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全程均有散发,以二营6连最为严重,全连发病病人数达40多人,最高时29人同时发  相似文献   
15.
背景:现有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多为块状,不能任意塑形,难以与骨腔完全贴敷,易导致骨髓炎复发,且药物爆释作用明显、载药量不大、释放时间短、有一定抗原性。为此,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种新型的可塑性局部药物缓释系统,以期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更好方法。 目的:观察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nanohydroxyapatite/poly (3-hydroxybutyrate- hydroxyvalerate)- polyethylene glycol, nano-HA/PHBV-PEG]载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对骨髓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制备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后2周,行病灶清除。Ⅰ组植入1 mL可塑性nano-HA/PHBV-PEG-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Ⅱ组植入可塑性nano-HA/PHBV-PEG 1 mL及23.2 mg硫酸庆大霉素粉;Ⅲ组植入1 mL可塑性nano-HA/PHBV-PEG并肌注硫酸庆大霉素5 d,共23.2 mg;Ⅳ组植入1 mL可塑性nano-HA/PHBV-PEG;Ⅴ组无任何植入。术后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Ⅰ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 骨髓炎评分极低,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 < 0.01),其组织学观察无明显骨髓炎表现。Ⅱ、Ⅲ、Ⅳ组细菌计数逐渐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但3组间改良X射线Norden 骨髓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组织学观察骨髓炎表现也无本质差别。Ⅱ、Ⅲ、Ⅳ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 骨髓炎评分均较高,明显大于Ⅴ组(P < 0.01或0.05);其组织学显示出严重骨髓炎表现。结果提示:①在病灶清除后,一期将可塑性nano-HA/PHBV-PEG-DDS植入残留的感染性骨缺损,能快速有效地治疗骨髓炎。②传统的全身抗生素应用或单纯局部应用抗生素方法虽然较不用抗生素好,但不能确保一期植骨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③在不用药、传统全身用药或单纯局部用药条件下,一期植骨反而会加重骨髓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可塑形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缓释药粒,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LDDS)。方法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复合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与纤维蛋白凝胶(FS)研制出一种可塑形LDDS,研究其抑菌作用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可塑形LDDS药粒有明显的抑菌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长达56d,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第1天释放量为154.3μg/mL,其后下降并以较低水平稳定释放,维持有效释药时间在49d以上。结论可塑形抗感染nano-HA药粒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操作简便,可预塑成各种形状的特点,为治疗骨髓炎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士兵常见训练伤之一。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我们采用臭氧盘内注射治疗经过常规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的士兵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强化抗痨的前提下进行病灶彻底清除、自体髂骨块移植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组17例,先行五联抗痨治疗2周,然后彻底清除病灶,一期植入带三面皮质骨的自体髂骨块重建前柱和中柱,侧前方或后方内固定,术后卧床休息或支具保护3月。术后继续强化抗痨。根据术前、术后、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X线片分析融合情况和畸形矫正的进展。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结核病灶均无复发,内固定牢靠无松动。11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获Ⅰ级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2个月,6例患者获Ⅱ级骨性愈合;术前、术后、最后一次Cobb角分别为36.6,°17.1,°20.4°。结论在强化抗痨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一期移植自体髂骨块,并配合使用脊柱内固定器械,可有效治疗及控制结核病变复发,维持畸形的矫正,使脊柱拥有良好的稳定性,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背景:现有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多为块状,不能任意塑形,难以与骨腔完全贴敷,易导致骨髓炎复发,且药物爆释作用明显、载药量不大、释放时间短、有一定抗原性。为此,课题组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一种新型的可塑性局部药物缓释系统,以期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更好方法。目的:观察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nanohydroxyapatite/poly(3-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olyethylene glycol,nano-HA/PHBV-PEG]载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对骨髓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后2周,行病灶清除。Ⅰ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Ⅱ组植入可塑性nano-HA/PHBV-PEG1mL及23.2mg硫酸庆大霉素粉;Ⅲ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并肌注硫酸庆大霉素5d,共23.2mg;Ⅳ组植入1mL可塑性nano-HA/PHBV-PEG;Ⅴ组无任何植入。术后8周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细菌学检查。结果与结论:Ⅰ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极低,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1),其组织学观察无明显骨髓炎表现。Ⅱ、Ⅲ、Ⅳ组细菌计数逐渐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3组间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骨髓炎表现也无本质差别。Ⅱ、Ⅲ、Ⅳ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射线Norden骨髓炎评分均较高,明显大于Ⅴ组(P<0.01或0.05);其组织学显示出严重骨髓炎表现。结果提示:①在病灶清除后,一期将可塑性nano-HA/PHBV-PEG-DDS植入残留的感染性骨缺损,能快速有效地治疗骨髓炎。②传统的全身抗生素应用或单纯局部应用抗生素方法虽然较不用抗生素好,但不能确保一期植骨有效治疗慢性骨髓炎。③在不用药、传统全身用药或单纯局部用药条件下,一期植骨反而会加重骨髓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nano-hydroxyapatite/poly(3-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olyethyleneglycol,nano-HA/PHBV-PEG]庆大霉素(gentamicin,GM)局部药物释放系统(drugdeliverysystem,DDS),为治疗骨髓炎提供一有效方法。方法以纤维蛋白胶为微球支架,nano-HA为GM载药核心,外包裹PHBV及PEG,制成可塑性nano-HA/PHBV-PEG-GM-DDS。电镜观察nano-HA、载药nano-HA和载药nano-HA/PHBV-PEG微球形貌特征。将可塑性nano-HA/PHBV-PEG-GM-DDS植入36只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内,术后12个不同时间点K-B法检测其血液、皮质骨和松质骨GM浓度,评价可塑性nano-HA/PHBV-PEG-GM-DDS体内释药效果。结果nano-HA呈短棒状,长度<60nm。载药nano-HA呈晶体自然凝聚状态,表面吸附大量GM,平均粒径为200.5nm。载药nano-HA/PHBV-PEG微球表面形态一致,为多孔皱缩结构,平均粒径为34.5μm。GM浓度与抑菌环直径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术后第1天可塑性nano-HA/PHBV-PEG-GM-DDS周围皮质骨和松质骨中GM浓度分别为95.50±16.50μg/ml和80.20±13.80μg/ml,其后逐渐下降,致第56天时为5.60±1.60和5.10±1.30μg/ml,高于GM对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2μg/ml)。结论可塑性nano-HA/PHBV-PEG-GM-DDS具有较好的体内缓释作用,临床上对于骨髓炎的治疗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