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细胞免疫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方法。常用的细胞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等。近年来,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常压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某常压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杀菌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结果 该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的工作气体用氩气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空气。该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对5种载体上细菌杀灭效果最好的是纸片,最差的是布片。菌悬液内加入小牛血清或甘油均能阻碍等离子体的灭杀作用。结论 常压射流式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消毒机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其杀菌效果受消毒对象的性质、有机物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8例Ⅳ期卵巢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DC通过卵巢癌细胞(HO-8910)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ORR为7.1%(2/28),DCR为64.3%(18/28);12、36、5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有75%、53%和42%.经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 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3.35±7.52)%vs (29.49±8.16)%;f=-3.340,P<0.01],CD4 +/CD8+比例显著下降[(1.61±0.84)% vs (1.21±0.74)%;t=2.785,P<0.05],CD3+、CD3+ CD4+、CD3-CD56+、CD4+ CD25+细胞比例及CA125、CA199、TSGF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状态,提高其中远期生存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50例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影响DC-CIK治疗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0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收治的50例黑色素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通过多肽组合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给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0例黑色素瘤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7%,2年生存率为58%,3年生存率为52%,5年生存率为4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为23个月。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26 3),CD3+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12 3),CD3+CD4^+、CD3+CD8+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细胞治疗疗程、TNM分期、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以及血清LDH水平为DC-CIK辅助治疗黑色素瘤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血清LDH水平与DC-CIK辅助治疗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以延长黑色素瘤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miR-200家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可能具有调控PD-1/PD-L1的作用.文中探究肝癌组织中miR-200a、miR-200b、miR-200c与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分析2018年6月-2019年8月期间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60例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癌旁组织及肝癌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斑马鱼异种移植模型(zPDX)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同源异形基因D簇反义核糖核酸1(lncRNA HOXD-AS1)对肝细胞癌(HCC)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在HepG2、Hep3B和Huh7细胞,分别敲低HOXD-AS1和微小RNA(miRNA)miR-130a-3p,检测细胞HOXD-AS1水平变化,使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使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建立zPDX模型。结果 HepG2、Hep3B和Huh7细胞HOXD-AS1相对水平分别为正常LO2细胞的65.6±5.7(P<0.01)、4.6±0.5(P<0.01)和23.4±1.0(P<0.001)倍;在Hep3B细胞,敲低HOXD-AS1后每视野细胞数为49.6±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1.8±63.3(P<0.01);在zPDX,代表增殖的CM-DiI阳性信号为对照组的56.0±12.0%(P<0.01),代表迁移的CM-DiI阳性信号为对照组的49.0±8.9%(P<0.05);在Huh7细胞,敲低HOXD-AS1后Huh7细胞每视野细胞数为54.2±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8±26.3(P<0.01);在zPDX,代表增殖的CM-DiI阳性信号为对照组的46.5±16.8%(P<0.01),代表迁移的CM-DiI阳性信号为对照组的41.9±10.2%(P<0.01);在Huh7细胞,下调miR-130a-3p后每视野细胞数为39.0±9.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4.4±7.2(P<0.001);在zPDX,代表迁移的CM-DiI阳性细胞显著增加,为对照组的187.8±42.7%(P<0.05);将si1-HOXD-AS1和miR-130a-3p抑制剂共转染Huh7细胞,共转染组、si1-HOXD-AS1组和NC组每视野细胞数分别为78.2±15.3、39.3±9.5和79.4±18.3,差异显著(P<0.01);在zPDX,si1-HOXD-AS1组和共转染组CM-DiI阳性细胞分别为NC组的48.9±13.5%(P<0.05)和109.4±24.9(P>0.05)。结论 本研究在体外和体内证明了HOXD-AS1/miR-130a-3p ceRNA网络对HCC细胞的影响,zPDX可用于肿瘤细胞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黄芩素(5、10、20、40、80 μg/ml)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试验评价黄芩素(80 μg/ml)对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黄芩素(20、40 μg/ml)对HT-29细胞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因子(NF)-κB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以未加黄芩素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黄芩素对细胞增殖能力有抑制作用,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素处理后的细胞迁移能力及STAT3和NF-κB蛋白水平均降低,p53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素可显著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可能与上调细胞中p53、降低STAT3和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细胞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81医院进行细胞免疫治疗的的39例Ⅱb~Ⅳ期宫颈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及淋巴细胞亚群。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结果: 39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20.5%,疾病控制率为66.7%;1年生存率为61%,2年生存率为46%,3年生存率为46%。经细胞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改变,外周血肿瘤标记物CA125水平显著降低(51.79 vs 36.52,P<0.01),SCCA水平无显著变化。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远端转移、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细胞治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治疗前CA125水平正常与否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产生临床获益,并可能改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远期生存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期,评价远期疗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8.1% (16/42),疾病控制率为61.9% (26/42);1年生存率为59%,2年生存率为48%,3年生存率为48%;肿瘤标记物CA153治疗后显著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辅助性T细胞(CD3+ CD4+)水平显著性升高外,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2)、治疗前CA153水平(P=0.000)是DC-CIK细胞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153水平(P=0.003)是DC-CIK细胞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产生临床获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自体DC联合CIK(DC-CIK)细胞治疗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第86医院肿瘤科及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通过胃癌MGC-803细胞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给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96例胃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反应率为15.6%,疾病控制率为55.2%;1年生存率为56.0%,36~56个月总生存率维持在37.0%。免疫细胞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CA724值均无明显变化。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3.22±1.20)% vs (2.46±1.04)%,P<0.01\],CD3+、CD4+、CD8+、CD3+CD56+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细胞治疗次数、治疗前CEA和CA199值为DC-CIK治疗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细胞治疗次数、治疗前CEA和CA199值与DC-CIK细胞治疗胃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于胃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多次治疗可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