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探讨护理组长的设立对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中护理配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TAVI手术94例。2020年3月前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模式的手术为对照组;2020年3月后设立护理组长管理模式的手术为观察组。向39名医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术中护理模式的医生满意度评分和护理不规范操作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医生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人员管理、手术配合、应急处置和沟通协调5个方面满意度评价总分为(92.74±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4.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术中不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AVI手术中,护理团队领导角色的设立和实施有助于提升护理配合效率和规范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转诊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据其就诊方式分为直接就诊组和转诊组,其中直接就诊组患者通过120急救系统或其他交通工具直接至我院急诊就诊,转诊组患者由其他医院通过120急救系统转诊至我院急诊,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血管内治疗术后资料、疗效和预后。结果 共有239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本研究,其中直接就诊组129例,转诊组110例。与直接就诊组相比,转诊组患者预警比例更高,基线NIHSS评分更高,核心梗死体积更大,ASPECT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诊组患者发病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258(175,373)min,明显长于直接就诊组(94(60,176)min)(Z=7.996,P<0.001)。转诊组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到再通时间均较直接就诊组更长(354(284,494)VS 225(162,318)Z=5.794,P<0.001;417(340,577) VS 277(205,424),Z=6.063,P<0.001),而转诊组就诊到穿刺时间更短(94(75,127) VS 103(86,139)Z=2.420, P=0.016)。转诊组90d良好预后的比例仅为49.1%,明显低于直接就诊组的63.6%(χ2=5.073,P=0.024),同时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更高,死亡率更高(14.5% VS 6.2%,χ2=4.576,P=0.032;20.0%VS 10.1%,χ2=4.677,P=0.031)。结论 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中,转诊组患者卒中病情更严重,血管内治疗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死亡率更高,90d良好预后率更低。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不同就诊方式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根据其就诊方式分为直接就诊组和转诊组,直接就诊组患者通过120急救系统或其他交通工具直接至我院急诊就诊,转诊组患者由其他医院通过120急救系统转诊至我院急诊就诊。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就诊流程及血管内治疗术后结局指标。结果 共有23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直接就诊组129例,转诊组110例。与直接就诊组相比,转诊组就诊前预警患者的比例更高、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核心梗死体积更大、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转诊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均较直接就诊组更长[258(175,373)min vs 94(60,176)min,354(284,494)min vs 225(162,318)min,417(... 相似文献
74.
76.
77.
78.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环孢素A(CsA)所致慢性肾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级)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CsA组(皮下注射CsA25 mg·kg-1·d-1)、大剂量CsA组(皮下注射CsA 50 mg·kg-1·d-1)、小剂量CsA+EGb治疗组(皮下注射CsA 25 mg·kg-1·d-1,EGb 300 mg·kg-1·d-1灌胃)、大剂量CsA+EGb治疗组(皮下注射CsA50 mg·kg-1·d-1,EGb 300 mg·kg-1·d-1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并行肾脏病理检查,肾组织匀浆测定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果 4个实验组的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肾间质纤维化评分,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T-AOC、CAT和G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小剂量CsA组相比,大剂量CsA组的MDA水平显著增高(P<0.05),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大剂量CsA组相比,大剂量GsA+EGb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肾间质纤维化评分、MDA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Ccr、T-AOC、CAT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小剂量CsA组相比,小剂量GsA+EGb治疗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肾问质纤维化评分显著降低(P值均<0.05),Ccr、T-AOC、CAT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值均<0.05).结论 氧化应激是导致CsA肾毒性的主要原因之一,EGb能拮抗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降低CsA肾毒性. 相似文献
79.
全世界每年新增肿瘤患者人数达1200万,肿瘤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后人类的第二大杀手[1].随着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提高了,其5年生存率由1975~ 1977年的50.3%上升至1999~ 2006年的67.8%[2],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急性肾损伤(AKI)就是肿瘤及其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何及时诊断及防治AKI是肾脏科和肿瘤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本文就肿瘤相关AKI的流行病学、肿瘤及其治疗过程中引起AKI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导管室专职麻醉护士参与全身麻醉下介入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导管室行全身麻醉下介入手术的患者4724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2225)和观察组(n=2499)。在围术期,观察组患者采用专职麻醉护士参与患者围术期管理的模式,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导管室护士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及苏醒期的麻醉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全身麻醉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意外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意外事件处理及时率及并发症好转率提高、患者在苏醒室停留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介入手术围术期,专职麻醉护士参与患者围术期管理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加快患者的周转,促进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