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22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25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治疗3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帕米膦酸二钠30mg用药1次观察7天为1疗程,观察期内不用放化疗,结果按VRS分级法,治疗后疼痛降低≥1个等级的有效病例占81.8%(27/33),用VAS法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治疗后VAS评分分差下降范围1-8分(中位4分)疗后7天24小时内疼痛“最重”程度由疗前的5.73±1.40降至2.42±2.63,“最轻”程度由2.32±1.35降至1 相似文献
32.
33.
乳腺癌静脉导管化疗致后组颅神经受损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36岁,左乳腺癌术后。术前分期T1NOMO Ⅰ期,术后病理示淋巴结转移14/14。于2000年12月28日入院,2001年1月2日经右上肢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插入长度42cm。随后行泰素 铂尔定化疗,每4周1次,共化疗5次。患者置管侧肢体及颈部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按计划继续行CEF(环磷酰胺 表阿霉素 5.氟脲嘧啶)化疗。于5月9日首次输注表阿霉素过程中,患者出现右侧由颞颌关节至头颅的放射性疼痛,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人群的疗效,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对乳腺癌高危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接受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作为暴露因素,以ⅡA~ⅢC期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中西医结合队列(中药+内分泌治疗)、中医队列(中医治疗)、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和观察队列,比较4队列累计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1、2、3年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队列的累计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结束,354例受试者中共有65例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发生复发转移、8例死亡,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观察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17.00个月(95%CI:13.97~25.41个月)、16.87个月(95%CI:9.8~40.8个月)、13.93个月(95%CI:10.9~25.61个月)、12.61个月(95%CI:10.41~14.45个月),4队列复发转移患者的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中ⅢB~ⅢC期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队列、西医队列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观察队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队列各肿瘤分期患者累计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可提高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累计无病生存率,尤其是肿瘤分期为ⅢB~ⅢC期的高危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方法,尚不能在短期内明显延长乳腺癌高危患者的DFS和OS。 相似文献
36.
精准医疗的开展极大地影响了外科手术的理念与实践,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选择手术治疗一直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尤其在各种治疗手段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摆正外科手术在多学科合作模式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我们从目前的热点问题中筛选出十大热点问题,根据最新的数据以及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可以解决外科医生是否手术、何时手术、何种手术的困惑。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ra-1在人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细胞内的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良、恶性乳腺肿瘤组织Fra-1表达及细胞定位;并分析恶性乳腺肿瘤组织Fra-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指标ER、PR和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61例良、恶性肿瘤组织都存在Fra-1的细胞核表达。在20例良性肿瘤组织中,17例(85.0%)Era-1主要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内,3例(15.0%)可见Fra-1细胞核及细胞质共表达。而37例(90.2%)恶性肿瘤组织存在Fra-1细胞核和细胞质共表达,Fra-1在恶性肿瘤细胞质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0)。恶性肿瘤Fra-1细胞质表达与ER、PR和HER-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Fra-1蛋白的表达强度和方式与乳腺癌上皮细胞的癌变有关;它在乳腺癌细胞细胞席的滞留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2013年4月,上海举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高峰论坛”专家讨论环节,与会的400名乳腺癌专业医师就目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若干热点问题投票表决,文中问题后具体选项所列百分比为现场投票结果。讨论由江泽飞教授主持,徐兵河、邵志敏、沈镇宙、杨名添、王永胜、刘荫华、段学宁、胡夕春教授和来自意大利的Angelo Di Leo教授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共同讨论了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问题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表决结果,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9.
分子靶向药物bevacizumab是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了临床效果。现就bevacizumab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查体、超声和钼靶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价中的差异.方法 通过查体、超声和钼靶分别测量、记录141例NAC患者肿瘤状况,分析治疗前后原发灶、淋巴结的变化.结果 全组中晚期患者居多,Ⅰ期仅占8.5%.化疗前查体的乳腺肿块较超声检查明显偏大(P<0.01).评价疗效时,原发灶查体误判完全缓解(CR)率高达46.8%(22/47),而超声误判残留率为84.0%(21/25).43例行钼靶检查患者中,有23例(53.5%)患者困难以测量肿块大小而无法评价疗效;5例有钙化的患者,虽化疗后肿块缩小,但钙化范围无变化.在治疗中,25例有效患者行原发灶空芯针穿刺,在9例穿刺病理阴性者中,仅有3例达pCR;16例穿刺阳性者均未达pCR.超声检查怀疑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过空芯针穿刺的病理阳性率为88.3%(53/60),超声检查不怀疑者仍有20.0%(1/5)为阳性.24例超声未探及腋窝肿大淋巴结患者中,有9例(37.5%)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化疗前淋巴结病理阳性患者64例,化疗后转阴36例(56.3%).全组原发灶及淋巴结均达病理完全缓解(pCR)者21例,占14.9%(21/141).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对腋窝淋巴结进行空芯针穿刺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明确病理状态非常重要,查体、超声及铜靶检查对原发灶肿瘤大小的判断都有相当的误差,可采用病灶穿刺来评价NAC的疗效,但对结果 的判断还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